世界进入整体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世界史教学内容改革浅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史论文,教学内容论文,新阶段论文,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变革最为急剧、成果最为丰硕的历史时期。其历史内容纷坛庞杂,头绪万千。从世界历史总体进程的宏观角度考察,主要有两大层次:
从纵向发展来看,近代资本主义所开创的现代文明在20世纪呈现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当属近代以来日益成为工业发展先导的科学技术不断产生的革命性进步,使20世纪成为科技革命的世纪。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空前增强,并由一般生产力上升到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科技直接推动下,现代工业化进程由西欧向整个欧洲和北美扩散并进而辐射全球,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不断跨越行业、地区的界限并逐步超越民族国家的局限,最终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世界经济体系。科技的创新机能及生产力向高度社会化与国际化的纵深拓展,使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弹性空间,并呈跳跃式发展,极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革命。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向全球推展,使得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全社会支配使用社会资源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20世纪应运而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并由一般垄断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断推动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使20世纪所创造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历史时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潮流,结束了资产阶级的世界革命时代和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上的绝对中心地位,由少数殖民大国剥削、奴役殖民地与附属国,由个别或极少数人对全体国民进行统治或由一国或少数大国主宰世界命运的历史时代亦告终结。
就横向发展而言,由15、16世纪所开始的各民族、国家、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到19、20世纪之交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世界从总体上实现了从分散型历史向整体化历史的转变,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时代。其间,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革命潜流不断侵蚀、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从根本上打破了各民族、特别是广大发达地区与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加快了这些民族国家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并最终促使这些国家由被动适应走向主动参与世界历史进程,由附庸的地位走向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不断推广、普及和不断改进、创新的现代交通工具与信息传输手段使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日趋频繁;作为经济全球化基础的国际分工不断走向全面、深化。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依存的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整体性世界最终形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构成了20世纪历史最鲜明的时代潮流与特色。
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加强。使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大大加快,成为最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变迁远远超过以往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年的总合。但20世纪亦如过去各个历史时期,进步与落后同在,精华与糟粕共生。现代化和全球化在创造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生态危机和民族文化危机。科技发明在增加人类物质、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类掌握了足以缔造和毁灭人类生命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致命武器。贫病、灾荒和战乱等传统优患与对臭氧层破坏的忧虑、对核冬天的恐惧、对人类异化的迷惑等现代焦虑使现代人负荷超重。
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重新审视20世纪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应从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大基本方面,即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入手,抓住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两根主轴,以此来建构20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
二
依据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发展动态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总的看来,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历史进程伴随着激烈冲突。世界性经济危机、战争与革命频繁发生,暴力方式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20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大大加快而且显得相对平稳,以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为主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而两大历史时期的分水岭大致在40年代,即1939-194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初期的世界重建。
19、20世纪之交,人类历史进入转折关头。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和随之而来的新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至此,一方面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实现了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世界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世界的形成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开放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以利于便各民族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整体性世界的形成建立在垄断对世界统治的基础之上,垄断资产阶级因其掠夺性、垄断性与强制性而不可能顺应整体性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为激化并迅速向全球扩散,由此引发了资本主义第一次世界性危机。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直接体现和结果,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战争。在战争造成的危机情势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这一巨变对日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它缩短了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进程,带动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历史进程。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的俄国首先爆发和取得胜利,表明走在社会主义革命前列的,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整体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历史的重要主题和难题。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在极为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和被孤立的国际背景下,以无产阶级政权为杠杆,用新的资本积累和资源调配方式开拓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工业化道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苏联很快由农业、工业国发展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开创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历史记录,苏联模式的成功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世界战争还使得长期形成的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动摇,历史的活动舞台扩大到整个世界。美国、日本从战争中进一步崛起,跻身于列强争霸世界的行列。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饱受战争苦难与磨练的广大东方国家,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它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连成一气,猛烈地撼动着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秩序。然而,战胜国无视新历史趋向,以各自利益和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战胜国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体系。新秩序赖以维系的机构仍是老面孔,袭用旧的规范。它不仅解决不了旧矛盾,而且造成了大量新问题。战争又破坏了旧有的平衡与调节机制,英国渐失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不再拥有调节世界支付体系的手段,而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美国并未承担起世界金融的领导角色,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缺乏坚实基础与调节机制。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积累、演化的结果。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相互依存、利害与共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传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及各国靠向殖民地和相互转嫁危机来摆脱经济危机的习惯做法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实行对经济生活和劳资关系的干预,开始摆脱了国内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仍是一片混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德、意、日等国企图乞灵于武力重分世界,而试图规范国际经济行为、防止战争势力蔓延的各种努力因资产阶级各国政府的短视行为而均告失败,战争和革命再次成为历史的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搏斗,并最终以无数生命财产损失的惨重代价完成了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诸种历史跨越。延续数世纪之久的欧洲霸权局面终告结束,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和社会主义苏联异军突起,形成两极格局。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越出了苏联一国范围,形成一个阵营,民族解放运动走向彻底埋葬殖民制度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竞争共处和各民族争取自由平等、共同进步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民主自由、民族自决、民族平等等促进人类进步的原则,终于成为普遍接受的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稳定的基本准则;规范国际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行为规则应运而生;战争所孕育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因素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交往与全面交流。
战后时代首先在美苏矛盾尖锐激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全球对抗不断升级中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发端于二战后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的开发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及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和其他地区。全球冷战对峙与科技革命这两股潮流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冷战时期,形成了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急速推进与国际社会的政治分裂与对抗同时存在,互相制约、此消彼长的局面。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对经济生活和劳资关系的干预调控机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均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传统资本主义走向当代资本主义,并迎来了长达20多年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加快了经济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依存。社会主义国家则积极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增强国力、扩
大政治影响、推进社会改造等方面成绩斐然,但不分国情与时代条件的差异而照搬斯大林模式的现象也严重存在。苏联东欧内部加强了经济合作与互助,但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孤立、遏制,加上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很长时间脱离世界经济主体。由于冷战体制从根本上违背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也压制了民族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理,两大阵营彼此敌对与隔绝状态难以持久。到60、70年代,两大阵营全球冷战对峙局面已开始松动。
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在战后急速发展,并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达到高峰。一大批国家从此挣脱了殖民枷锁,形成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独立后普遍面临改变殖民经济的基础和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艰难使命。在60、70年代,东亚、拉美、南欧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急起直追,步入现代化进程并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非拉三洲从世界历史后台进入前台,卷入世界发展的大潮,这是本世纪以来最惊人的全球巨变。
70年代中期以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兴起,这场增强、扩展、延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改变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技术成果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状况,而很快应用于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和部门,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促进了80年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结构调整,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资本流动和国际分工的加速。新技术革命以全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国际交流和联系,有力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国际竞争趋向全球化与白热化,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调整与改革浪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行大幅度调整与改革。中国在70年代末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途,开始走出困境,突现崛起之势,苏联、东欧在各种内外因素的挤压之下丢失了社会主义阵地。冷战结束以来,占世界人口一大半的原有和现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60多个发展中国家,相继卷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大潮。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形成和发展,为建立统一全球市场创造了条件。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历史进入一个以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为特征的后冷战时代。新科技革命必将推动生产进一步国际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也必将利用国际化拓展,加强对外扩张,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不会缓和,还将继一步激化,加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从而推动世界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
三
在20世纪历史中,值得特别突出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仅拟对下述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世界的整体发展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问题
20世纪整体性世界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深化,使世界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构筑了20世纪历史的独特内容。整体世界的形成使各民族、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如科技的全球传播、资本的全球滚动、商品的全球流通、各种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的全球推进,加速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加快了制度变革与社会变迁的节奏。同时,全球化带来的矛盾与碰撞、加大了世界冲突的频率、强度及解决的难度。于是在20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涌动着各种席卷全球的历史现象。如世界性经济危机与战争危机一再发生、法西斯主义的全球泛滥、全球性的人口问题、生态危机、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等等,这些既是世界整体发展的表现,又进一步推动整体发展的深化。在全球化冲击面前,人类所进行的各种努力——成功与挫折、所历经的辉煌与劫难,演绎了20世纪历史纷纭多变的曲折历程。世界的整体发展及全球化的演进体现了20世纪的时代特色与潮流,也只有从整体世界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
20世纪世界整体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在历史编撰方面坚持整体世界史观。所谓整体世界史并非世界各民族、国家历史的简单相加,而应是从世界全局的角度,将那些在20世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以时间的延续为经、以地区的分布为纬”进行动态、全面再现。在分析某一历史现象时,将其纳入世界的总体进程之中进行考察。同时要注意世界整体与局部的区别与联系,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也不能将整体变化生搬硬套到局部上。另外还应避免另一种倾向,即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解绝对化。实际上,19、20世纪之交,世界虽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在先后顺序和程度上各国、各民族差异很大,至今这一过程仍未全部完戍。用世界整体的眼光去揭示历史现象并不意味着它是20世纪一切历史现象的终极原因和唯一原因,也不能把是否一体化视之为衡量历史进步的基本尺度。其次,整体世界史观还应体现历史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层次性。偏重于政治事件或军事活动、偏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和阶级斗争的地位而忽视经济活动和文化科技的历史难以成为全面的历史,因而全面兼顾各个方面、特别是加大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份量非常必要。
(二)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及其互动问题
20世纪不断强化的世界整体发展趋势,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考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及其矛盾互动关系。由于世界的紧密联系使知识积累、科技进步,产业更新,经营管理的创新,甚至任何潜在的商机,都可能迅速跨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同时,全球化日益打破传统主权国家的概念,使旧有的保护屏障日益拆除,使民族、国家面临着决定生死存亡的残酷竞争。任何国家若能主动并善于加强与外部世界经济合作与各方面的交往、抓住时代造就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就可能迅速崛起与强大,也只有求新、求变,不断改革、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外部的挑战,特别来自强劲对手的挑战是整体化背景下一切国家发展的不可回避的现实压力与动力之一。而竞争的胜负归根结蒂取决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所以在世界进入整体发展的20世纪,考察一种制度是否具有活力应看它是否能顺应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并使之达到最大化为主要衡量标准。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新生事物,首先因其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的破坏、集中支配社会资源、对劳动群众首创精神的发挥等因素而展现出巨大的革命性与进步性。初生的社会主义与当时正深陷危机的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尤其30年代苏联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惊人成就及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使社拿主义制度声威大振。欧、亚一大批国家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下迅速涌现出来的,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当然应该重点突出。
但由于社会主义均产生于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而且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由一个国家首先突破,然后逐步扩大的,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仍占优势。这些因素块定了现实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不断进行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世界整体的制约及历史进程节奏的加快,又打断了这些国家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使之受制于诸多外部因素的牵制。因此,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始终面临着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如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所带来的沉重历史包袱,来自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的孤立、封锁、遏制与演变的压力,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主流、如何取代和超越资本主义等历史性课题。这些都是全新的问题,而且又都是些相互牵制,甚至互相矛盾的问题。如集中精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社会历史现状与马克思设想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形式之间的巨大差距等等。可以说对这些问题的措置失当也正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因而深入探究社会主义国家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成败得失如何,应该成为我们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侧重点。另外,如何对待苏东巨变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对于苏东巨变,首先,应该承认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次失误,是苏联建设模式走向僵化的结果。第二,苏联东欧丧失社会主义阵地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因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种必然进化。而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确曾显示过(如20世纪前期的苏联)或正在显示其强有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即使巨变后的苏东,社会主义力量和影响力并未完全消弭。另外,社会主义是一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而且是成长中的新生事物,它需要无数代人的努力、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逐步臻于完善,个别时期、个别国家或地区的失败并不能改变历史的前进趋势,不能代表历史的全部内容。
对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认识则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扩大视野和拓宽领域。
首先,应该承认资本主义在20世纪历史进程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一事实。虽然经过战争和革命的打击,传统的帝国主义逐渐衰亡,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被社会主义突破、其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在以不同形式发展着。其二,应该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更新。如垄断企业组织的高效率与全球化,使生产发展的极限不断被超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在20世纪出现并快速发展、不断深化,使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相对稳定局面。此外,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体系也由无序进入有序与规范化的阶段。传统的以争夺领土为目的的军事竞争正在逐渐弱化,以争夺市场为目标的经济竞争得到了普遍重视。其三,我们应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多样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几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模式:如属于先行发展模式的英国、法国,属于后发赶超型模式的德国、日本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美国。另外,除了传统发达国家继续完善自己外,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以及东亚的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地区和国家也以独特的发展方式令人瞩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不仅未予解决而且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是资本和市场力量日益强大,使由国家控制的福利制度面临挑战,国家管理经济的机制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减弱,在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就业、福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美国模式往往以减少福利来放宽就业限制和工资限制来增加就业,而就业的增加则是以贫富差距的拉大为代价的。欧洲模式则把维持高福利放在首位,因而牺牲了就业和经济增长。显然,这两种解决方法都存在明显缺陷。
总之,对20世纪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更新角度与研究方法,不断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同时要力求客观公正,以期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科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20世纪是广大亚非拉国家砸碎殖民枷锁、主宰自己的命运并对世界历史进程施加独特影响的历史时代,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首先,应突出20世纪的时代条件对其命运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总体上己丧失了民族独立,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动力,而亚非拉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则在客观上加速了这些国家摆脱殖民枷锁的进程。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对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的打击、近代科技的传入以及卷入国际分工带来的机遇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由此改变和壮大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世界性革命运动的鼓舞,各种政治理论学说竞相传播,给长期与外界隔绝、处于封闭状态国家带来思想解放;亚非拉国家不断地被卷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之中,如参加两次世界大战扩大了民众视野、使之受到革命斗争的锻炼、增强民族自信心,全球性经济危机和战争灾难所激化的民族矛盾及其对帝国主义、殖民势力造成的沉重打击,所有这些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内容铸就了亚非拉国家的以斗争求生存、求发展的现代命运。
其二,突出其寻求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探索及其对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殖民地附属国获得政治独立后普遍面临着改变畸形经济结构及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艰巨使命。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抗争和不断探索,亚非拉国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和成就,特别60、70年代以来,以东亚、拉美、南欧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步入现代工业社会并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转折点,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第三世界国家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历史文化传统选择了不同发展道路,第三世界不同地区现代化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如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现代化发展模式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挑战等等。
此外,诸如科技革命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等在20世纪世界历史教材的编撰中同样具有特别突出的重要性与难度,需要重点突出与正确处理。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殖民扩张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