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调查论文_段忠萍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8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儿童的血红蛋白等辅助检查结果、喂养方式以及辅食的添加情况等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喂养方式、不同辅食添加方式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的差异, 以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结果: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周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较低;不太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情况是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于1周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注意科学母乳喂养,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辅食,补充铁元素,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纯母乳喂养的优势的同时注意提醒儿童家长及时添加辅食,尽力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37-01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指的是因患儿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病症,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减少,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临床较为常见。此症常见于婴幼儿患者。临床可见患儿食欲不振,易疲劳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并予以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障碍、智力水平降低等多种不良症状,是我国列明需要重点防治的儿童疾病之一。[1]为了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特做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8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有102例,女童87例,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1.02)岁。189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检测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精神良好,无精神疾病,认知正常;(3)神智正常,可以配合研究;(4)患儿家长同意。[2]

1.2 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儿家长,收集并统计所纳入儿童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患儿年龄、患儿家属对贫血疾病的认知程度、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发病原因等方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年龄阶段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比较显示,1周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2 贫血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统计

此次参与研究的189例贫血患儿家长中,有38例(20.1%)患儿家长在得知患儿缺铁性贫血时会精神萎靡,但是其并贫血的危害并不了解;有128例(67.7%)患儿家长有发现患儿出现脸色苍白,厌食等症状,但并不知道此反应提示患儿患有贫血;有23例(12.2%)患儿家属对贫血相关知识较为清楚。患儿家属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了解较少,应加强宣传教育。

2.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发病原因

经统计,有147例患儿(77.8%)因添加辅食过晚或辅食添加不合理导致;18例(9.5%)患儿因添加辅食困难导致;24例(12.7%)患儿因其他原因导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4 1岁以下岁儿童不同喂养方式情况比较

经统计分析,189例研究对象中有1岁以下患儿112例,其中纯母乳喂养有71例,非纯母乳喂养的儿童有41例,纯母乳喂养儿童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纯母乳喂养儿童的发病率。

3.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儿科中较为常见,而且多发于1岁以下的儿童,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会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延缓其生长发育。[3]因为患儿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最终导致低血色素性贫血。一般情况下,若患儿的病症较轻,父母不易察觉,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儿的临床症状会越来越多,如会烦躁不安、无精打采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方面的感染,抵抗力下降易病。[4]

母乳喂养及辅食的添加是影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可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及时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及时添加辅食,补充铁元素,能有效的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出生后能够从母乳中摄取到机体生产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母乳含铁量大约是1.5mg/L,随着婴幼儿的成长,需铁量也不断的提高,母乳中的铁含量无法满足婴幼儿需求,同时6个月后的婴幼儿机体中所储存的铁也消耗完,所以这时即需要适当添加辅食减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5]医院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通过如健康讲座,发教育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的教育;根据儿童的年龄及身体具体情况,积极指导儿童家长及时合理有效的调整儿童的饮食,添加辅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发群体,针对此类家长应重点宣传。

综上所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于1周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注意科学母乳喂养,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辅食,补充铁元素,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纯母乳喂养的优势的同时注意提醒儿童家长及时添加辅食,尽力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秀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6(10):45-46.

[2]钟日英,陈叶静,曾援等.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02-2003.

[3]周子东,陈海英.金双歧活性菌联合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1):61-63.

[4]李自勇.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J].大家健康,2014,3(9中旬版):327-328.

[5]张琳,常红.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5):86.

论文作者:段忠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调查论文_段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