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将城乡一体化提上日程,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的重点应该讨论城乡养老金问题。现今,城市的养老模式已经十分多样化,有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等一系列养老模式;而在农村地区则最好选择家庭养老的模式。文章回顾了有关城市养老设施和环节的标准,并指出了这些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修订措施。最后,针对城市和乡村的养老设备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养老模式;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工业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现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着公共服务设备以及养老设备短缺的问题,之前的养老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之前我们都将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最后使得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现今的经济发展中,希望借助经济新常态来促进城市化城市的发展,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因老龄化问题而造成的经济、工业发展困境,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现今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养老方面的不足
现今我国城市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点:①养老模式不够多元化,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家庭养老方式;②老年家庭住房和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都严重的匮乏;③老年人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④外界的各种环境、设施等都未结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设计。
(二)农村养老中的不足
农村养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可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养老模式缺乏多元性和丰富性;②农村地区没有很多的养老机构且这些养老机构的功能十分简单;③没有结合农村地区养老的特征配备相应的人员,工作人员不充足;④农村地区的财政一般都比较匮乏,因此很多养老机构都很简陋。
二、如何改进养老模式并提升养老设备的质量
(一)养老模式的改进
1、城市养老模式的分析
在城市中,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种模式是将家庭作为主体,家庭成员负责照顾老人并进行精神方面的沟通。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老年服务方面不可能投入太大的成本,而我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因此,无法实现社会养老之前只能将家庭养老作为主要方式。不过,家庭养老也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克服这些问题和不足并鼓励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就是将老人送到各个养老机构中,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照顾老人,其优势有:①老人会有更多同龄人的陪伴;②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娱乐设施等都更为齐全。其缺陷有:①老人需要远离自己的家庭,无法获得家人的长期陪伴;②有很多养老机构的水平十分低下,居住条件不好且对于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缺乏统一的管理。
作者的观点是:机构养老应当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必须积极推广这一模式,并对养老机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以促进其整体质量的提高。社区养老是处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方式,这一养老模式除了可以使老人能够经常和家人相处,而且也能使老人有更多自己的同龄人作伴,可是我国传统家庭理念的影响决定了这种养老方式不会成为主流养老模式。
2、对于农村养老模式的分析
分析我国的国情不难发现,农村养老有着自身的显著特征。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这便使得在农村几乎都是家庭养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农村的老龄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村地区应该积极发展社会养老的模式。
3、各种养老模式的综合分析
作者认为近几年,城市养老中应该还是家庭养老模式占较大比例,但在远期却会演变成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农村地区实现这样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不过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演化也是必然趋势,会慢慢的从家庭养老变成社会养老。今后我国在发展养老模式时,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重点:首先,在近几年,城市以及乡村依然应该积极的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形式,但从长期来看,则需要积极的发展“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并更好的和国际社会接轨。②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我国养老设施标准,最好能够结合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差异化的标准。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设备
1、养老设备配套标准评估
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针对老年人用地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A22属于老年活动设备,A6属于社会福利设备用地,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以及慈善类机构的需求,这类机构有福利院、养老院等,A51则属于社区卫生等医疗部门用地。这一套规范虽然对大面积的社会福利用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是对于具体的老年人福利设施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对于养老空间的需要。
《镇规划标准》中要求在中心镇地点可设置养老设备,但是很多乡镇却并未将这一标准落实到实处,很多镇内都没有设置这一项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也结合城市的规模确定了具体的用地面积,不过并没有对设施的类别进行具体的规定,无法很好的规划整个养老空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包括了养老院、托老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老年公共服务设备,并对于用地的面积、工程的规模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现今我们在进行老年设备规划工作时,并没有将这一规划作为科学的根据。作者将各种规范标准都展开了综合分析,并针对城市乡村的养老设备规划制定了更为有效的建议。
2、有效提升城市养老设备的建议
现今,我国在安装城市养老设备、养老场所时主要依据的是《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公共 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城市居 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2002),只有与这些规范和标准相符的养老工程建设才是符合要求的。
①国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把遵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作为强制性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文件中;②在各个高等院校中应该设立老年大学;③必须将社会福利用电进行具体化,而且还需要确定好各个中类,要对养老用地、福利用地等有强制性的规定;④现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在各个老年公寓的建设中,一定要符合应建标准;⑤在老年人生活的区域必须要有其配套的设施建设标准,为其日常生活提供基本的娱乐方面的保障。
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现今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国家和政府又在积极的发展新常态以及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规划城市以及农村的养老工作时,也应该按照城市统筹发展的思想来开展工作,并且政府有关机构应该设立更加健全的养老设施配套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东.城乡养老模式及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7,01:202-203.
[2]蒋军成.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演进与发展趋势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02:67-77.
[3]韦璞.我国老年人收入来源的城乡差异及其养老模式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26-29.
[4]胡小武.城镇化与老龄化叠加时期的中国养老模式转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5:136-143.
[5]林允照,张海松,林朦朦,沈健,李显文,林允寿,施敏敏,郭丰,常江,杨施施,李影倩.基于国外经验的浙江省城乡结合地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802:58-64.
论文作者:梁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模式论文; 城市论文; 家庭论文; 我国论文; 农村论文; 机构论文; 标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