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中学,537605)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实践性,为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首要的前提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所以怎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这已经是数学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初中数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教育改革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要全方面、综合型的人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是非常有必要的。素质教学如何开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对此内容进行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理论的完善,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实行中也可以发挥作用。所以说,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究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
1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将其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可使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契合点,进而对数学学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合作以及研究意识得到提高。
2素质教育的特征
2.1全面性特征
在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一教育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全面发展中,不仅涵盖了知识方面的发展,包括体育方面、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是十分显著的,从此教育目标中就可以看出来。
2.2全体性特征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基于对教育的重视,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开展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歧视问题。但此种情况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所有适龄儿童,都需要入学接受教育,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是十分显著的。
2.3基础性特征
在对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此教育中,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一教育也要求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培养。在素质教育这一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是非常关键的,素质教育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基础素质,才有可能朝着更高素质发展。所以,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特征也是十分显著的。
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途径
3.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初中数学教师想要开展素质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不允许提出质疑,只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学习。在这样的压迫下,学生将数学学习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其内心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抗拒,这样一来,数学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当教师想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不需要直接的讲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得到激发,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更加懂得思考,懂得解决问题。
3.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看着中学生好奇和热爱的个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当学生做计算时,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设计一些基于层次的应用程序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浅到深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这种训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解决问题。当解决应用程序问题时,会有各种解决方案。我将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让学生结合实际积极运用他们的大脑,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验证,表扬那些思考多而正确的学生,从而让学生实现强烈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3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首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中,形成重要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义务教育的诸多教材中,涉及很多古今结合的数学知识,教师在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述时,应当对数学的相关史料进行适当的介绍和引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培养。在进行数学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的精神。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在进行初中数学教育时,其目的不仅仅局限在传授数学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促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促进学生兴起兴趣的激发,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将其转化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将会遇到一些难题,影响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如被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难住,这时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平心静气的对问题进行思想。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比较高,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将会出现作业难完成、题目看不懂、上课听不懂、考试不及格等障碍,这时就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一旦学生出现消极的心理现象时,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学生养成抗挫折能力。如一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觉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师此时应当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导,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养成解决问题的决心,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一遇到困难就想要放弃,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的学习天赋,甚至出现害怕学习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认识“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对于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有效的渗透素质教育,就需要摒弃以往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师要不断的改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红.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43.
[2]隋俊宇,吴润衡.在数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2):113—116.
[3]王成.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才智,2017(30):81
论文作者:陈燕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