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地下连续墙三维场布上的应用浅析论文_杨晗,刘曦,王怀宁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BIM技术在狭小空间内三维场平布置,对场内的加工场地及交通部署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置,利用三维可视化功能对场内的空间错层情况进行效果展示,同时针对场内复杂交通情况与传统二维进行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场平布置的可行性。出于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的考虑,本文针对BIM技术在地连墙施工过程中的场平布置可行性进行技术可操作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社会效益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工程地处闹市区,占地面积为2.9万平米,基坑周边距结构外墙仅为1.5米至2.0米,项目所采用支护形式为支护桩+锚索,由于基坑南侧距地铁三号线仅为10.1m,为保证地铁地铁三号线正常运营,由原设计双排桩+锚索的支护形式改为地下室外墙兼做地下连续墙“二墙合一”的支护形式;

地连墙全长127米,深度为36米,施工时将地下连续墙分为23段槽幅进行钢筋网片制作及吊装,单幅槽段重量可达25吨,钢筋网片吊装时采用SCC1500作为主吊,SCC700作为副吊,两台大型履带吊协作进行双机抬吊。

由于T5区域存在老楼结构,以旧楼外墙为界限,北侧已开挖至-7米标高,南侧为±0米标高面;为了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在T5区域布置钢筋加工场、型钢加工场、泥浆池等临时区域。

2 研究背景

2.1 场地空间狭小

由于受场地大小的制约,同时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需要考虑成槽机械、钢筋网片制作时需要考虑工字钢的焊接加工场地、钢筋网片的焊接加工场地及钢筋网片的行进路线及后期浇筑时的浇灌车辆的行车路径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地连墙施工时在场平布置时设计有五口4m×6m×3m(深)泥浆池、两口4m×2m×2m(深)钢制焊接临时蓄水池;作为备用水源,同时,利用泥浆池北侧五口降水井中2口提供补给水源,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水需求。

通过上述所展示的内容,传统的CAD二维图很难展示出空间错层位置好的立体展示图,无法表达出。通过利用BIM技术将拟建好的基坑场布模型,

2.2 场内交通部署复杂

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施工工序种类较多,包括导墙的制作、地下连续墙成槽、渣土车的行进路线、钢筋网片的两台履带吊的起吊过程及行进路线及后期浇筑时罐车的占位等复杂情况;

传统的CAD二维图很难对场内的交通部署进行推演把控;通过利用BIM技术对场内的交通部署情况进行预判,从而对加工场地及各临建布置情况进行布置。

3 拟采用的方法

3.1 三维场布模型的建立

通过BIM技术,利用Autodesk Revit软件结合现场实际进度情况建立基坑三维模型,同时在场地模型中对钢筋加工场、材料堆放区、泥浆池、蓄水池、机械摆放位置等情况进行规划布置。

3.2 内部交通部署规划

通过BIM技术,在Autodesk Revit软件中安装Fuzor软件插件,并将建好的三维场布模型转入Fuzor软件中,同时在Fuzor软件的内置构件中选择成槽机械、渣土机械、两台大型履带吊及多台罐车等多台设备在场内模型中对各种机械的行车路径进行综合布置,并以动画演示的情景对各机械行走情况进行预判演练,从而保证加工场地的位置的确定。

利用Fuzor软件中可对三维场布模型进行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漫游,从而对整体把控场内布置情况。

4 BIM技术的应用效果

通过BIM技术与传统二维图场平布置对比分析,BIM技术更具有直观性,更能体现出场内场平布置的空间立体效果;同时二维图对场内复杂交通部署情况无法做出预判;

利用BIM技术合理对场地进行布置,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可直观的看出场平布置的效果,利用BIM的仿真模拟性对场平布置的可实施性进行预判,保证布置的合理性;同时利用BIM的可出图性将三维场平布置模型导出二维CAD图纸,进行场平布置交底,从而保证布置的合理性。

利用BIM技术的直观性、三维仿真模拟及漫游功能,可对场平布置情况及交通部署情况进行三维可视化漫游演示,达到

5 BIM技术在效果分析

5.1 经济分析

由于受场地狭小的制约因素,利用BIM技术对场内的场平布置情况及场内交通部署情况进行合理化安排,保证技术的可操作性,避免由于加工场内无法使用导致出现加工场地二次搬运,从而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根据二次搬运加工场内的费用约为10万元

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利用BIM技术可避免出现因场内狭小而导致的场地二次搬运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技术方案的指导性,同时为以后BIM技术在三维场平布置上实施进行推广应用。

5.2 社会效益分析:

目前,随着信息化在建筑领域的发展,BIM管理应用将是在施工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新技术;项目在地下连续墙实施过程中,利用BIM技术解决施工前期对场平布置及场内交通部署情况进行合理化布置,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增加项目技术的管理水平,减少投入的时间、机械及人力;同时,将BIM技术在三维场布的应用在建筑领域进行过推广;

通过与传统的二维图进行对比,通过BIM技术在三维场布上的应用,利用BIM技术的三维直观性、三维仿真模拟、三维可视化漫游等多项功能,针对场内的进行布置及交通行进情况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正确指导现场的操作的可行性。

结语: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认为利用BIM技术在应用在地连墙三维场布上,可针对有限的场内空间进行布置,用时在布置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模拟漫游演示,从而保证其布置的精确合理性;利于BIM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提高现场的可操作性,加强技术的管理能力;在社会效益方面,较少加工场地二次搬运情况,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工期。

参考文献:

[1]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应用探究[J].柳娟花,李艳妮.

[2]BIM技术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中的应用[J].戴旭强,饶丰,朱吉祥.

[3]BIM技术在三维空间布置中的应用[J].唐小卫,夏夕红,许馨文.

论文作者:杨晗,刘曦,王怀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地下连续墙三维场布上的应用浅析论文_杨晗,刘曦,王怀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