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转型”是铁路企业振兴的基础_经济论文

“成长转型”是铁路企业振兴的基础_经济论文

“增长转型”是铁路企业振兴之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本论文,铁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特别是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与经济体制转变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客观趋势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在当前,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对于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一个利在当前、功在长远的根本大计和兴路方略,而且对完成自治区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自治区的两大历史任务”的重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长转型”是铁路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经济增长,它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它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及过去的计划体制密切相联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必然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铁路作为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的典型企业,几十年来基本上是采取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铁路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曾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在看来,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八五”以来,我国在加快铁路建设和改革步伐的同时,在“增长转型”上做了大量工作。以呼和浩特铁路局为例,通过挖潜提效、增收节支,强化管理、苦练内功,特别是加大科技投入,使运输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不能不看到,就整体而言,铁路仍是沿袭旧的增长方式。在铁路建设中,重发展轻提高,重数量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增长。轻减人和挖潜提效,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生产经营中,技术设备老化,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较为严重,使企业陷入人员多、摊子大、效率低的困境之中。如果不在增长方式上做根本性的转变,不在提高效率和效益上下功夫,不仅大量投资难以取得较高回报,铁路现有企业的潜能难以充分发挥,也将使铁路严重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铁路的腾飞和现代化将成为一句空话。

纵观世界铁路发展史,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铁路从兴盛到一度衰落,以至成为“夕阳工业”,到再度复兴的历史,不难看出正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史。引人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在六、七十年代之后,通过大采用高新技术,改造铁路产业,在发展高速铁路、货物重载技术、信息技术,改善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它们摆脱了亏损累累、债台高筑的危机,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上述事实表明,先进的科技和装备,是铁路发展的技术基础,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铁路综合运输能力,则尤其是铁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认真借鉴世界铁路发展的经验,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增长转型”是铁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束缚,使铁路缺乏生产经营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十多年来全路在“三项制度”、转机建制、运输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使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资金短缺、亏损严重、成本增长过快、经济效益不好、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等,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固然是因为体制尚未得到根本转换,但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它往往使我们在生产经营中容易偏离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盲目追求速度、追求数量,眼睛“向上”、“向外”,忽视经营管理,资源浪费严重。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抵消改革所带来的效益,而且使原本就比较严重的问题,更有加剧的趋势。铁路面临全面亏损局面的不断加剧,正是与这种粗放型经营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我们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还必须着眼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进行。否则两者将要发生强烈的摩擦和碰撞,使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决。

当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也是铁路改革的主攻方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这说明它的建立不仅要有一种全新的经营机制,而且要有新的增长方式与之相适应。铁路要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也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其它改革方案的实施,如结构优化、企业集团重组、推行股份制、融资建路、吸引外资等,也都需要有新的增长方式做基础,也只能在高效益、高效率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顺利推行。

三、“增长转型”是铁路成功走向市场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将全面走向市场。面对激烈竞争的运输市场,铁路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并得以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竞争经济、效益经济。优胜劣汰的风险性使企业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当前,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严峻。“八五”以来,由于航空、公路、水运等各种运输行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抓住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契机,加快发展,占领市场,尤其是先进机型的引进,高速公路的修建,大型船舶的使用,迅速形成与铁路竞争的态势。自去年客运票价调整后,铁路失去了长期靠低廉运价稳住客流的优势。在货运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使铁路在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不断失去市场也在不断地失去效益。据铁路一个一等大站的统计,1995年10月与1994年同期相比,直通客流下降6.1 %,管内客流下降21.6%,行包发运件数减少32%, 11月下降势头更猛, 一扫昔日“车站爆挤,客车爆满”的情景。

我局下降势头也比较猛,1995年10月至12月与1994年同期相比,客流量从263.2万降为214.8万,下降18.4%,尤其优质优价列车的客流虚靡现象更为严重。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提高铁路企业的运输竞争能力,巩固市场,扩大市场已成为关系铁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甚至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必须瞄准市场,把主要力量放在注重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上来,使企业增强实力,积累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抓住关键,实现我局的“增长转型”

未来15年是我局实现历史性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治区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这对我局的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铁路来支撑。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表明,铁路要肩负国民经济发展强大支柱和大动脉的历史重任,我局要担当起振兴自治区经济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当前主要应抓住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转变观念。实现“增长转型”,首先思想要先行。要深刻认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不“转型”,铁路就没有出路,使广大干部、职工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管理意识、思想方式来一个大转变,真正确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用思想观念转变推动“增长转型”的实现。

二是加大改革力度。市场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确立,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我们必须坚持铁路企业的市场取向,尽快实行政企分开,加快走向市场的步伐,使运输生产的目标由单纯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向追求最佳经济效益转变,使生产经营管理由刻板的集权管理模式向灵敏的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模式转变,使运输价格体系由一成不变的国家定价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多元结构价格体系和运价机制转变,这样才能使铁路企业由生产型转为效益型,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是加强管理。加强经营管理是“增长转型”的重要环节,也是铁路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的根本措施。要认真落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成本管理,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活动;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的重要途径;大力挖潜提效,努力增运增收;进一步强化运输组织管理,不断改善运输经营方式,变“官商”为“行商”,积极吸引和组织货源,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科教兴局。实施科教兴局战略,是实现“增长转型”的关键。一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科教兴路、科教兴局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局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二要切实加强对科教工作的领导,把科教工作摆在领导工作的突出位置,使科教兴局的工作落在实处。三要努力拓宽科技金融投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五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跨世纪的科技人才队伍。铁路企业的振兴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局的发展最深厚的潜力也在科技。为此,要紧紧围绕铁路和我局跨世纪的关键工程,以高速、重载、安全、信息、软科学等技术领域为重点,尽快提高科技水平,为“增长转型”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标签:;  ;  

“成长转型”是铁路企业振兴的基础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