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干预空间探析_社会工作价值观论文

改革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干预空间探析_社会工作价值观论文

改制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社会工作论文,国有企业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9)04-0148-04

东北国有企业改制是权力和利益再调整的过程,涉及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员工原有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产生了一种剥夺感、不公平感以及失落感。改制后留厂员工的工作稳定感消失,归属感下降,人际关系出现疏离等社会心理困境。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制增效的功能,也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不符合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在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其价值已经被充分认可。从员工个人层面来看,企业社会工作给予员工人文的关怀,使员工压力得到释放,能力得到提升,福利得到改善,生活素质得到提高;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社会工作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得到提升,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同时将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社会层面来看,企业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将会起到推动作用。在国有企业改制后,能否引入社会工作的概念,选择社会工作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变化给利益受损群体、社会及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和谐与稳定,应该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试图为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制度层面上,促进相关社会政策的设计与改进,使其朝着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处境的方向发展。同时,丰富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概念,为探索本土化中国企业社会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将讨论三个问题:在改制后的东北国有企业里,面对员工的困境,为什么要选择社会工作?在改制后的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可能选取什么样的模式?在现实处境下,在这些改制企业里,企业社会工作可以选择哪些介入点?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结合后续的实务研究,进一步思考体制内如何才能有“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

一、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有研究显示,国有企业改制后,紧张、疏离使得工人的满意度降低,工作压力增大,劳资间关系等问题困扰着工人[1]。这些问题不仅直接或间接对员工造成危害,而且也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不妥善解决,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这些问题并非企业自己或政府都能予以一一解决,可以通过由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协助处理这些问题。

第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首先是一个生产或经营单位,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对于充分重视关心员工、调适员工心理、促进员工与企业沟通的积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缺少对员工社会心理困境的关注,其结果不仅使企业职工的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更影响了企业形象的提升。

第二,企业社会工作的职责使得在改制后的东北国有企业中,选择社会工作的介入来解决员工的心理困境成为可能。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方法运用到企业,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家庭和工作上的种种困扰,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提升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工作)环境,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同时,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员工解决社会心理困境。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既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又可以给予员工更多帮助,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同步发展。

二、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

通过对东北国有企业的研究,笔者认为,选择“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和“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作为社会工作介入东北改制国有企业的途径,符合企业改制后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在改制企业中可以采取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的工人服务模式,即社会工作者在公司人力资源或工会等部门任职,为员工提供专业服务。这一模式的实施,应遵循下列原则:(1)企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应配合现实组织的观点。(2)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应以组织利益优先。(3)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应融入于组织管理系统。(4)强调科学量化的执行、评估方法。

在现实处境下,改制后的东北国有企业选择社会工作介入,必须在制度框架内寻找合适的结合点,努力让企业认可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其一,在工会、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招聘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其二,推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和工作计划,就要配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职工的现状与条件进行,采取有力措施以得到更多的助力和动力。其三,社会工作者要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辅助者,协助企业内部工会等部门的健康运行,促使其起到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同时,作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促进企业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促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稳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减少未来问题处理的成本,增进企业竞争力,期望通过介入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与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向纵深发展。其四,从东北改制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资源拥有、利益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职工和企业之间存有矛盾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矛盾关系,构建职工和企业的有效沟通渠道,是当下社会工作者介入企业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也是促使二者能否进行合作的关键。在一些企业,职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不能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和满足,企业经营者的管理举措也不能得到职工很好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就是职工和企业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与沟通渠道,甚至在少数企业,二者之间还缺乏沟通的诚意,以致造成劳资双方的冲突,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东北地区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就可以从保护职工权益和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手法和技术,促使职工和企业经营者建立一种信任和伙伴关系,达到提升职工福利、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目的。

2.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在学术文献里,对社会支持概念的探讨是从多个层面展开的,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经常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来阐述的,对其界定的取向主要包括功能取向、结构取向、主观评价取向和互动取向[2]。还有一些研究者更趋于强调支持的类别,将社会支持视为在一个团体中个人从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中获得情绪精神上、知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这正是其在克服挫折与压力情境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精神来源。

东北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具有两大社会支持系统,即社区支持系统和家庭支持系统。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的国有企业职工大都居住在一个关系相对紧密的社区里,即计划经济下的家属区,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这个社区里,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很多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感情,在这个社区里,很多人有共同的境遇,使他们自觉结成了相互支持的网络。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单位制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分化,单位及其成员的利益日益与市场挂钩;单位的各种社会职能日益被剥离出来,回归于社会,社区正逐渐取代单位的角色,成为居民重要的社会空间。在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批的“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化,社区成为企业职工工作之余的生活主要聚居地和活动载体。从对东北地区目前社区的实际情况考察来看,国有企业职工的家庭主要集中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社区之内,同时,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也主要集中在居住地。社区成为企业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会功能整合系统,居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地与其所在的社区产生紧密联系等,使社区成为企业职工进行多项活动的重要集合体。

职工的另一支持系统就是家庭。职工对制度变革的回应经常以家庭利益作为行动选择的出发点,在碰到困难或不幸时寻求并获得家庭(家族)的支持,提高了个人及其家庭抵御工作、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家庭成为个人的安居之地。职工的行动选择也受到家庭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如对子女未来成就的期望增加了个人及其家庭未来生活改善的信心,使职工个体的紧张与压力得到某种缓冲[3]。家庭在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都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在外工作的企业职工来说,家庭不仅仅是其个人休憩的场所,他们更多地把家庭理解为生活的目标、避风的港湾,甚至是生活最大意义的完美诠释。具体来说,家庭对于工人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心理疏导等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社区层面通过帮助工人建立相应的支持网络,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可以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帮助。在这个模式中,社工受雇于某一个社会服务机构,例如街道、社区等机构,并在服务机构开展的项目中为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

三、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点

在改制后的东北国有企业开展社会工作,目前可以有下面四个介入点:

1.解决员工人际沟通问题。一是建立员工之间沟通的网络与渠道。由于在改制过程中企业引进竞争机制,同时优化劳动组合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工作与生活中员工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彼此之间出现的情感冷漠正在逐渐影响员工之间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会成为企业员工工作动力不足的原因。同时,由于竞争必然使部分员工处于弱势地位,出于竞争压力,他们与处于竞争强势地位的群体和个体之间容易产生矛盾,这也同样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对这些问题进行化解,进而提升员工之间的情感认同,促进企业生产团队的战斗力。二是建立员工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正常的上下级沟通网络。由于企业员工与管理层在彼此所处地位、分析问题角度、企业发展前景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且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某些员工的利益,因此在改制企业中经常可以发现的现象就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政策决策冷漠、不关心,严重时更会出现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对抗、冲突。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在此时扮演一种中介角色,化解两个层面之间的矛盾,实现两者的对话,同时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企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正常沟通机制,能够使彼此在平等、真诚的条件下交换意见,形成正常的上下级沟通网络。

只有在这两个层面上解决了员工的人际沟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将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化解,发挥企业巨大的人力资源整合力量,实现企业的持久跨越式发展,也才能真正解决工人在改制后的适应问题。

2.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个案访谈,笔者发现,在改制前入厂不久的职工中,90%以上对于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持无所谓的态度,更多只会关注自身利益的取舍。从这样一种现象可以发现,虽然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但改制后的企业发展对于很多职工来说,缺乏应有的归属感。毋庸置疑,要把企业成千上万的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需要构造一种公平、透明、参与的机制,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们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才能最充分地释放出蕴藏在员工心中对事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能量,从而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娱乐方式,开展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工作内容来培养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娱乐活动与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使个人思想状态向企业精神状态靠拢,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3.企业员工的心理适应训练。一般而言,大多数员工都能比较好地适应新环境,但是当新工作环境与以前的环境差异较大,且某些新员工的心理状态有薄弱环节时,就有可能出现适应困难,这些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由于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所有制与经营管理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之前有较大差别,因此,员工的心理适应也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对企业存在着不信任,心理上孤独、情感压抑、安全感差,失落感和不公平感强烈,工作积极性和士气不高。

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了解员工心理适应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更好地帮助员工进行心理适应训练:其一,进行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评估。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二,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其三,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通过组织结构变革、团队精神培养、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相互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诱因。其四,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咨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能在员工出现心理困扰问题时,很快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其五,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为受心理适应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丰富的形式,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

4.完善支持网络。笔者认为,支持网络的建设,是企业社会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介入点。在介入方式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推进:其一,以社区为依托的家庭小组活动。在社区内进行家庭小组具有很好的基础,由于活动的内容多是与家庭出现的现实问题相关,很容易被员工家庭及其成员接受。可以家庭成员关心的问题为主题来开展小组活动,比如亲子教育、改善夫妻关系、家庭成员沟通、子女成长教育等主题。其二,以社区为依托的教育培训。在关于如何缓解家庭矛盾、减轻员工压力、进行心理疏导等方面可以采取在社区内举办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的形式来进行,一方面可以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减少教育培训成本,另一方面也对参与的家庭提供便利的条件,活动容易进行。其三,在社区内设立家庭咨询与辅导站。对于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在工作以及生活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关于家庭矛盾、婚姻危机、情绪紧张、压力舒缓、人际交往等问题可以作为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其四,在社区内举办以企业为主题的大型社区联谊会。由于社区内大型联谊活动参与的主体多是社区企业职工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大型社区活动来增进家庭成员对企业以及员工工作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增加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的支持和员工家属企业归属感的培养。

东北的国有企业在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承担着许多改革成本,国有企业职工作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理应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东北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仅仅是产权改革了,企业的发展问题就能得到全面解决,企业社会工作可以给国有企业的改革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职工重拾信心,再铸国有企业辉煌均大有裨益。

标签:;  ;  ;  ;  ;  ;  ;  

改革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干预空间探析_社会工作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