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建设中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现阶段城市道路的硬化面积也在逐渐提高,使得雨水渗透能力不强。因此,可以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来进行市政工程的道路建设。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还有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了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
前言
市政工程中的道路要是没有得到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当雨水量较大的时候不能有效渗透,从而会有内涝现象发生,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并且内涝现象与城市硬化建设有直接联系,地表径流量的增加就是由于雨水渗透能力受到城市硬化建设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时候要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质量。下文将针对市政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展开分析探究。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字面意思就是城市的吸水能力如海绵一般的城市。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通过诸多地块的布置,采用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海绵体作为材料,以便增加生活区域和市场休闲区域可以蓄水的地方。海绵体材料会吸入大量的雨水,并将这些雨水布置在有海绵体材料的地块,以免雨水积累汇集之后使地表径流增大。当雨水被海绵体材料吸收之后,会大幅度降低城市积水量,而且被海绵体吸收的雨水也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进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1]。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中,结合了多个方面的功能,雨水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以及排水等,同时,还统筹考虑了防治内涝、控制径流、利用雨水资源等方面,使得城市的各项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实现生态化城市的发展。所以,在实际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务必要在各个建设施工环节够考虑并切实应用到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并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确保其建设质量和实际使用性,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的调整建设方案及建设方案,才能进一步提升建设可行性和可靠性,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创新和调整[2]。
2.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并且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增加了市政道路的硬化面积,以便在市政道路路基的范围内可以收集到更多的雨水量。有很多城市在雨季的时候经常有内涝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着城市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治理效率和质量,再加上社会发展迅速,时代变化快,必须 要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来进行市政工程中道路工程的设计建设,以确保内涝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还能使城市发展更具生态性[3]。收集道路径流通过生态性的设计,将道路径流用于补充路边绿化带及地下水的水源,一方面可以将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升起来,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不仅可以确保生态效益,还能保障经济效益,有助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经济还有城市的整体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方法
3.1设计道路横断面
在设计道路横断面的时候,在确保道路基本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绿化带的布置宽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样雨水在道路范围内就可以快速汇集在生态滞留带,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三幅路作为道路横断面,也就是由中央两侧依次到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4]。在设计生态滞留带的时候,可以将道路绿化带设计为生态滞留带,设置下沉式绿地在道路北侧的红线外,设计植草沟在道路的南侧,才能有效衔接植物园景观,进而完成路边景观带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选择道路路面材料
在选择道路路面材料的时候,既要使道路使用功能得到满足,还要确保具有降噪功能、抗滑功能以及道路透水功能,可以选择透水砖或者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及市政工程建设水平,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车行道路面选用透水沥青路面,主要应用半透水式沥青路面和全透水式沥青路面,其中全透水式沥青路面的面层下面不需要设置防水层,并且沥青基层和下面层都是透水层,这样路下土基就会有地表降水渗入。人行道路面铺砌透水砖,其中垫层可应用碎石层[5]。透水人行道都属于多孔结构,在地表中可以迅速的将降水渗透,以补充地下水源,并且还可以针对城市湿度和城市温度进行调节。此外,多孔结构的表面相对粗糙,透水性好,不会导致路面出现积水问题。
3.3设计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
在生态树池和滞留绿化带中敷设种植土,在进行种植土填入之前,需要设计滤土层和砾石在生态池和滞留绿化带的下部,设置渗水管在砾石下部,填入种植土之后,撒上陶粒在种植土的上方,以将渗水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土壤湿润度得到保持。在设计绿化带的时候,可设计为凹型的形式,并且不能高于车行道,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更好的收集雨水。并且,还要设置碎石盲沟在绿化带的下方,设置碎石层在盲沟的底面。
3.4其他设计措施
3.4.1植草沟
设计植草沟的内容主要包括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生态雨水的设施。为有微地形景观出现,可以将堆土和与亭台相结合,使植草沟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和可达性。种植植物在植草沟的时候,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确保其可以有较强的抗牢特性,多种群落结构可通过草、灌、乔的结构来进行组合,进而确保绿地景观的季相变化具有丰富性。植草地沟的渗透功能良好,若高坡绿地的渗透较为饱和的时候,或者降雨大,雨水来不及下渗的时候会顺着坡流到植草沟,然后水会通过纵坡沿着植草沟往下游流。
3.4.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的典型结构是绿地周围硬化地面的高程高于绿地高程约5cm—25cm,在绿地中设置雨水溢流口,绿地高程低于雨水口高程,硬化地面高程高于雨水口高程。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周围都可以设置下沉绿地,才能将周围硬化地表所产生的降雨径流汇集起来,将雨水径流进行截流的同时也能使雨水径流得到净化,要是雨水超过绿地蓄渗容量,会通过溢流口排到雨水管网。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加,确保洪涝灾害对于城市的影响可以得到降低,也能使径流量得到削减。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探究,在建设市政工程道路的时候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还能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规划更具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内涝现象对城市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来建设市政道路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必须要积极配合,进行充分协调,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措施来建设市政道路,使城市的水环境得到改善,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及循环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9).
[2]孙晓青.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江西建材,2017(21).
[3]李彬,张小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3):279.
[4]司佳,孔茜,郑宁.泾河新城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No.232(8):22+235-237+254.
[5]龚卓群.浅谈城市道路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J].城市建筑,2015(14):259-260.
论文作者:李俊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径流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透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