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博弈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国际关系论文,深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89(2010)05-0053-09
科索沃原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两个自治省之一,面积1.09万平方公里。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向议会提交了独立宣言,科索沃议会议长在宣言通过后向世界宣布“科索沃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2010年7月23日,联合国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发布“参考意见书”,认为科索沃宣布独立“不违反任何可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从本质上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国家之自治地区的单方面行为,不属于民族自决权范畴,也没有经过全民公决,因此未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如今,“断壁残垣”的科索沃正在欧盟、北约以及美欧国家的帮助下进行着政治民主化进程与市场经济改革,但是,在大国争斗、民族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暗流涌动”的科索沃必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一、科索沃最新局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索沃曾是古代诸多族群的定居地,虽然该地区位于巴尔干半岛内陆山区,对外交流并不方便,且资源匮乏,但是自古以来这里便成为不同民族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是该地区两大民族塞尔维亚人与阿尔巴尼亚人长期生存发展的摇篮。[1](P.236)到了中世纪,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心,此后几百年,阿尔巴尼亚族人大量涌入并逐渐成为科索沃地区的主体民族。到1910年时,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总人口的60%以上,而塞尔维亚人只占不到30%。[2](P.138-140)这样,塞尔维亚人兴起的祖先之地科索沃就逐渐成为阿尔巴尼亚族占多数的地区。[3](P.60)但是,科索沃始终被塞尔维亚人看作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国家的发祥地,是代表塞尔维亚归属感的中心地区。[4]所以,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在科索沃宣布独立后明确表示,“只要塞尔维亚人还存在,科索沃就属于塞尔维亚。”[5]
(一)从“塞尔维亚自治省”到“北约、欧盟自治区”
很多科索沃人认为,2008年2月17日至今,科索沃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地位,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欧等西方国家“监管”下的独立(supervised independence),以至于科索沃媒体戏谑地称,在科索沃权力最大的不是科索沃总统,而是美国、英国驻科索沃大使。事实上,美欧国家完全不避讳在这一敏感地区的战略抱负,科索沃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国、英国的国旗,到处都是北约、欧盟的旗帜。2009年11月1日,科索沃在其首府普里什蒂纳正式举行为纪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而树立的青铜纪念碑揭碑仪式。这座纪念碑总体高度约为6米,克林顿右手握着一个文件包,寓意1999年克林顿做出的向科索沃派遣北约部队的决定。克林顿本人11月1日亲自出席了纪念碑揭碑仪式。
两年来,美欧基本上控制了科索沃的行政、外交大权,以至于科索沃被外界看作是“北约、欧盟的自治区”。在科索沃境内,有大量的美欧代理机构,如国际民事办公室(the International Civilian Office)、欧盟驻科索沃特别代表(the European Union Special Representative in Kosovo)、欧盟委员会驻科索沃联络办公室(the European Commission Liaison Office to Kosovo)、欧盟科索沃法制特派团(the European Union Rule of Law Mission in Kosovo)等。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向科索沃当局提供必要的政治与财政支持,同时增进科索沃与欧盟的联系,加强科索沃在巴尔干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其中,欧盟委员会驻科索沃联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1、与科索沃当局进行持续性的政治对话,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并规划科索沃的改革方向。2、通过大量的财政援助(至今已提供近20亿欧元)建立并完善科索沃的政府机构,推动科索沃的社会经济发展。3、促进科索沃加入巴尔干地区以及整个欧洲范围的相关机制,如中东欧自由贸易协定(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Free Trade Agreement)、能源共同体条约(the Energy Community Treaty)、欧洲共同航空区域协定(the European Common Aviation Area)等。2008年2月16日,在科索沃对外宣布独立前夕,欧盟通过了设立欧盟科索沃法制特派团的决议。该特派团是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the 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CSDP)框架下迄今为止最大的民事任务,其职能主要是为科索沃的警察、司法与海关三大部门提供“监督、指导与建议”支持,最终使科索沃成为一个法治国家。[6]
很多人认为,科索沃独立是巴尔干半岛“自我分裂”(Self-disintegration)的缩影,是塞阿两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但是,就笔者在科索沃的访问与观察看,民族问题其实是西方大国实现其战略利益的借口。在与北约、欧盟驻科索沃代表交流时,笔者指出,科索沃独立不符合民族自决权原则,因此国际社会很难就科索沃问题达成共识。对此,有西方官员回应,“即使科索沃独立不符合现存国际法准则,但是科索沃已经独立了,国际社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接受这一既成事实。”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在民族问题上所持的双重标准。的确,美欧大国一手导演了科索沃走向独立的大戏。2007年2月,联合国特使阿赫蒂萨里向安理会提交报告,建议“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独立”,这实际上是美国关于科索沃最终地位方案的翻版和具体化,即“带有附加条件的独立”。3月29日,欧洲议会举行会议,最终以490票同意、80票反对和87票弃权的表决,通过了关于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的决议提案,该决议指出,“在国际社会监督之下获得主权,将是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最好方式。”[7]此后,欧盟确立了科索沃是其“稳定与协作进程”(Stabilization and Association Process,SAP)的工作对象。该进程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确保西巴尔干国家的稳定,并激励他们向市场经济过渡。2、促进地区合作。3、确保成为欧盟成员国。[8]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赖斯也于2007年12月公开表示,“即使安理会未通过决议,美国也会承认科索沃独立。”[5]可见,美欧极力为科索沃独立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在美欧的大力支持下,科索沃宣布独立后很快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国际承认。截至2010年5月,世界上有69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多数是北美、欧洲国家以及美欧的伙伴国,其中包括欧盟27国中的22个国家,西班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希腊、塞浦路斯等国因担心承认科索沃独立会助长其国内分离主义运动而暂时未予承认。但是,欧盟对科索沃的政治目标非常明确,即确保科索沃尽早成为欧盟成员国。笔者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官员进行交流时,询问欧盟特派团什么时候从科索沃撤出,对方回答, “科索沃什么时候加入欧盟,欧盟特派团就什么时候撤出。”目前,欧盟正协助科索沃说服西班牙等五国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
从本质上讲,科索沃只是象征性地拥有“国家主权”。依据马克斯·韦伯的定义,国家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权,因此武装部队是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9](P.197)但是,科索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和军队,只有一支2500人的安全部队(The Kosovo Security Force),并且只配备有轻型武器。科索沃安全部队的主要职责是:1、在科索沃境内外进行危机反应行动。2、在科索沃境内执行平民保护行动。3、应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紧急情况等。[10]因此,科索沃的安全完全依赖于北约的1.6万部队。一名科索沃的著名律师曾说:“在有1.6万名外国士兵或者将近2千名来自欧盟的警察、法官和检察官存在的情况下,你不可能拥有主权。”
(二)步履维艰的科索沃
科索沃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美元,失业率高达43%,非法移民和黑市活动猖獗。目前,科索沃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国际援助以及境外科索沃劳工的海外汇款。据统计,在德国、瑞士等地的科索沃人每年寄往家乡的汇款以及相关的资助数额占科索沃GDP的30%左右。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海外科索沃人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人已经无钱可汇了。科索沃地下有煤、铅、锌、铝、镍、铬、镁等矿物资源,但由于设备老化、人才外流等原因,导致产量不足,且污染严重。科索沃境内有两块盆地,适于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科索沃战争前,主要是塞族人从事农业和畜牧养殖业,战后,塞族人逃离了科索沃,很多良田都荒芜了。此外,电力严重短缺、水资源不足也成为限制科索沃经济发展的瓶颈。从人口构成而言,科索沃70%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大量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年轻人整日无事可做、游手好闲,极有可能从事走私、贩毒、黑社会等违法犯罪活动。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阿尔巴托夫表示,在欧盟特派团从科索沃撤离后,科索沃将成为“巴尔干地区中心的毒品和走私黑洞”。[11]美国国际问题专家也承认,若科索沃无法进行自我管理,单纯依靠欧洲国家为其维持秩序,依靠北约提供武装力量,它将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家”。[12]
当前,科索沃阿族和塞族的民族和解进程十分缓慢。科索沃总人口近218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人口总数的92%,塞尔维亚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只占人口总数的8%。最近,科索沃的塞族返乡者不断遭受骚扰。2010年3月,一些由于冲突而流离失所多年的塞族民众返回了位于科索沃西北部伊斯托克市附近的扎克村,当地阿族居民曾多次就此举行抗议活动。由于这些塞族民众的住宅尚在重建过程中,他们暂时居住在帐篷里。每到晚上,塞族人的帐篷就会遭到石块袭击,从而引发两族的零星冲突。其实,在科索沃的其它地区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此外,科索沃人越来越不满意,也无法接受在美欧监督下的“有限主权”状态,从而发起了科索沃“不妥协-完全自决”运动(Albanian for No Negoti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希望彻底清除美欧在科索沃的政治影响。笔者在科索沃期间与该运动领袖阿宾·柯蒂进行交流,他指出,“由于美欧的广泛干预,科索沃政治腐败、经济恶化,因此必须把所有的美欧势力从科索沃清除出去。”同时,阿宾·柯蒂坚决反对塞尔维亚族人在科索沃土地上进行民族自治,他认为这是分裂之举,从而将再次引发战争。
的确,科索沃还面临着内部“再分裂”的风险。科索沃境内有多处塞族飞地,特别是科索沃北部与塞尔维亚接壤的地方存在着一个“塞族科索沃”——米特洛维察市。科索沃的10万塞族人中有4万居住在那里。米特洛维察市以伊巴尔河为南北分界线,北部是塞族居民的聚居区,南部则是阿族居民的聚居区。双方互不来往,北部说塞尔维亚语,街道上悬挂着塞尔维亚国旗,南部则说阿尔巴尼亚语,到处飘扬着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国旗。北面的塞族人接受塞尔维亚的财政支持,使用的货币是塞尔维亚的第纳尔,而不是科索沃其它地方通行的欧元。对于居住在米特洛维察的每个居民来说,行走在这座桥上时常面临来自对岸的流弹袭击。汽车通行依巴尔河大桥时,还要更换车牌,如到塞区必须将科索沃车牌换成塞尔维亚车牌,否则极有可能遭遇不测,反之亦然。2004年3月17日,米特洛维察市发生了大规模的种族冲突事件。传闻塞族人纵容他们的狗追逐阿族男孩,其中两名男孩坠入河中溺死。因此,自17日清晨开始,上千名阿族居民冲入米特洛维察北部塞族居民的住宅区,使用棍棒、枪支和手雷进行袭击。在此后两天的暴力活动中,有19人被杀,954人受伤,30多所东正教教堂遭破坏,7300幢房屋被焚毁或受损。与此同时,塞尔维亚境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也被愤怒的塞尔维亚人点燃烧毁。此后,每年的3月份前后,科索沃各地的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敏感、紧张,任何突发的小摩擦,都有可能演变为科索沃全境的大规模骚乱。目前,米特罗维察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不排除该地区实现再分裂的可能性。
二、科索沃博弈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
现在,科索沃已经宣布独立,势必会对现存的国际关系格局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深刻影响美欧关系、美俄关系,并对全球民族问题的解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声誉等问题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一)美欧地缘合作“亲密中潜藏危机”
毋庸置疑,美欧在巴尔干地区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对美国而言,支持科索沃独立能够把科索沃变成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基地,彻底将俄罗斯排挤出巴尔干,同时在欧洲版图上建立一个“亲美”的科索沃伊斯兰国家,以改善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糟糕形象。对欧洲而言,支持科索沃独立能够维护欧洲“后院”的稳定,体现欧盟的共同外交能力,同时加速东南欧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为欧盟的下一波扩大铺路。但是,美欧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利益也有极大的冲突性:1、在对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准则维护方面,美国推崇的“单边主义”政策与欧洲国家普遍信奉的“多边主义”存在矛盾。2、由于自身不存在民族问题,因此美国希望把科索沃独立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模式,为今后干预和肢解多民族国家制造借口和依据,但是欧洲国家则普遍受到民族问题的纷扰。3、美国希望把科索沃重建的沉重包袱推给欧盟,以牵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防止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而欧盟在实现政治与经济目标之后,在安全方面的雄心越来越强,希望在涉及欧洲自身安全问题上美国不要过分插手,即欧洲的问题应由欧盟来牵头。有学者认为,科索沃极有可能成为巴尔干的“巴勒斯坦”,成为一个新的“病灶”,甚至成为新的恐怖主义重灾区。这种前景对于欧洲自身来说当然无法接受。但如果局势如此发展,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将长期驻军科索沃及其周边地区,美国将是这场游戏的最大赢家,从中获得政治和战略利益,而欧洲国家将成为人质,他们只能对美国更加驯顺,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13]
科索沃是“欧洲人的痛处”,却是“美国人的荣耀”。当年该地区冲突纷起,欧盟的作用却显得苍白无力。直到美国介入、强大的北约军事机器开动,才使形势发生变化。科索沃战争之后,从参与重建、科索沃最终地位谈判到准备派驻大量警察与文职人员,欧盟可谓不遗余力。怎奈塞尔维亚不买账,俄罗斯不合作,这些都使欧盟处境尴尬,并让欧盟颇失颜面。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欧盟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甚至有人指出:“如果想知道什么是欧洲安全,就必须得问华盛顿。”但是,欧盟国家越来越不满足于在美国的保护伞下“仰其鼻息”,他们希望美国不要过分插手欧洲事务,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总之,欧盟固然不希望“在俄罗斯人面前不安全”,但也不希望“在美国人面前没尊严”。2008年8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接受德国电台采访时说,欧洲在科索沃问题上听命于美国,并对欧洲事务执行双重标准,其原因是“白宫发了话,所有人就跟着执行”。[14]普京的言论切中了欧盟的“软肋”。
此外,科索沃并非简单的地区问题,如解决不当,欧盟内部将失去团结,欧盟的前景将遭遇严重挑战。对欧盟来说,“欧洲抱负”的基石是在内部形成合力,不要让成员国在某一问题上产生过大的分裂,但是,说服西班牙等国主动牺牲或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欧盟整体利益谈何容易。2009年3月19日,西班牙国防大臣卡梅·查孔在科索沃的西班牙驻军基地视察时宣布,西班牙将在夏天结束前全部撤出驻科的630名军人。第二天,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表示,西班牙决定从科索沃撤军是与其不承认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立场一致的。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西班牙军队“已经完成了在巴尔干维护稳定和安全的任务”,现在决定从科撤军是“自然的”和“合情合理的”。[15]美欧国家对西班牙的撤军决定则“深感失望”。2008年5月5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承认科索沃独立是一个不正确的步骤,有悖欧洲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大多欧盟国家和美国承认科索沃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制造了更多新问题。欧盟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这种解决方案可能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符合欧洲的利益。”[16]可见,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因科索沃问题而濒于分裂。最近,2010年3月28日,英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发表了《全球安全:美英关系报告》。报告强调,常用来描述美英关系的“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一词应该废止不用,英国应继续与美国紧密合作,但要减少对美国的“顺从”,并在美英利益或价值观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向美国说“不”。英国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追随”美国的政策越来越招致英国民众的反感。也有人认为,在科索沃问题上,英国依然与美国“合伙”犯错误。因此,报告警告,“英国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的表现,使国际社会越来越不满英国对美国所表现出来的毕恭毕敬的态度,从而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全球声誉和国家利益”,并建议英国政界和媒体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这一过时的称谓。[17]总之,美欧隔阂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已有扩大的趋势。
(二)美俄矛盾趋于尖锐,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更加动荡
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是欧亚大陆地震带。这两大地区一直是美俄双方角逐的焦点。科索沃独立之后,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紧张关系已在持续升温,一切迹象都预示着,美俄矛盾以及在这些地区的争夺将使各种问题积累发酵成为更加激烈的冲突。
2008年2月18日,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发表讲话时说,“塞尔维亚科索沃省地方议会”单方面宣布独立是个“可怕的先例”,这一举动破坏了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础。[18]2月22日,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津在布鲁塞尔表示,如果科索沃独立导致局势恶化,俄罗斯将有可能动用军事力量,“以维护国家尊严”。[19]2008年7月1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该文件系统地阐述了俄美外交政策的冲突性,如俄罗斯对北约接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计划持否定态度;美国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建立军事基地等事态,加剧了早已形成的对俄不利的力量失衡;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的计划开始实施,俄罗斯赖以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力量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北约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扩张的进程虽然暂时受阻,但是并没有从议程上消除;美欧继续在独联体国家培植“颜色革命”的土壤,与俄罗斯在意识形态等问题上明争暗斗。[20](P.67)文件特别提到,俄罗斯与西方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的矛盾难以化解。
英国学者约翰·劳夫兰德将科索沃独立比作二战前夕的“慕尼黑阴谋”,并强调这一事件对高加索地区的连锁反应。[21]的确,美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在巴尔干地区,科索沃独立再一次印证了“巴尔干化”这一国际关系的“诅咒”。自从l 992年至今,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经被“肢解”成了七个国家。有人强调,既然科索沃能够独立,为什么波黑的塞尔维亚族共和国不能独立?为什么科索沃北部的塞族聚居区不能独立?目前,美俄加紧了对塞尔维亚的争夺,塞内部也随之出现了政治分裂。美欧以支持塞尔维亚加入欧盟为条件换取塞尔维亚承认科索沃独立。但是,俄罗斯坚决反对塞尔维亚向欧洲靠拢。为此,俄罗斯多次警告塞尔维亚,如果塞过于亲近美欧,俄将放弃在科索沃问题上行使否决权的权利。2009年12月22日,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向欧盟递交了塞尔维亚请求加入欧盟的申请,正式成为欧盟候选国。但是,科索沃问题一直困扰塞入盟进程。塔迪奇一再重申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但欧盟方面已将科索沃作为“潜在欧盟成员候选国”。目前,在塞尔维亚内部有很多人反对以出卖科索沃为条件来换取欧盟候选国地位。塞尔维亚前总理科什图尼察曾称,塞尔维亚绝不会拿科索沃与欧盟做“有失尊严的交易”。
在高加索地区,俄罗斯明确表示,将结合科索沃独立事件考虑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别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与俄罗斯接壤。他们在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并一直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处于对抗状态,但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俄罗斯的表态促使乌克兰克里米亚与阿塞拜疆北部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2008年8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格鲁吉亚危机召开紧急会议,重点讨论了俄罗斯宣布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的问题。面对来自美欧国家的一致谴责,俄罗斯代表丘尔金指出,“如果有外星人参加会议,它们都会被在场代表如此讲求‘原则性’而感动,特别是美国代表刚才有关安理会成员必须避免使用武力的发言。我想问尊贵的美国代表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吗?还是说你们要继续找下去?另外,有代表反复强调遵守安理会决议的重要性。那么当科索沃宣布独立的时候,你们的原则跑到哪里去了?你们对国际法的所谓尊重表现在何处?”[22]总之,美俄在巴尔干、高加索的争夺还会加剧,而这些地区将在美欧的激烈争夺下更加动荡。
(三)科索沃独立对全球民族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危险的先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科索沃“国旗”中间有一金色的科索沃地图,表达科索沃政府和议会希望北部米特罗维察和塞族飞地不会分裂。地图之上是6颗白色五角星,比喻在科索沃内部6个民族和平共处:阿尔巴尼亚族(Albanians)、塞尔维亚族(Serbs)、土耳其族(Turks)、戈拉尼族(Gorani)、罗姆族(Roma)、波什尼亚族(Bosniaks)。科索沃领导人强调,“科索沃政府一定需要科索沃境内的塞族人参与”,“科索沃的塞族是科索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科索沃分裂分子因民族问题的“不可调和”为借口而寻求独立,独立后的科索沃反而强调民族团结、民族和解,希望各个民族都能够维护科索沃的政治统一与领土完整。
2008年2月18日,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在联合国发言时指出科索沃独立对国际社会的“灾难性影响”。他警告说:“如果国际社会纵容此类非法事件的发生,谁能保证其他国家的某一地区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实现独立呢?”“国际社会有很多类似科索沃的地区,他们正在盼望着科索沃的独立,并期望此种行为被国际社会看作是可被接受的范例。”[23]的确,科索沃独立使很多国家的民族分裂势力备受鼓舞。加拿大是在西方七大工业国都已承认科索沃独立之后才正式做出外交承认的。加拿大外交部长贝尼耶在发表声明时指出,“做出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决定,并不是为魁北克民族主义者提出类似主权要求提供先例”。贝尼耶在声明中特别强调科索沃问题的独特性,强调科索沃独立只是一个“特例”,不能把魁北克问题与科索沃相提并论。[24]事实上,魁北克独立运动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国际社会对科索沃独立的反应。他们相信,科索沃片面宣布独立可为魁北克独立提供一个可遵循的先例。魁北克早在1980年和1995年就举行过两次全面公投,而后一次,仅仅以49.4%对50.6%的微弱劣势败北。主张独立的魁北克人党议员丹尼尔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个民族决定成为一个国家,另外一些国家承认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塞尔维亚反对其部分领土的独立,美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忽视这种反对。所以,如果有一天魁北克决定成为一个国家,加拿大反对,我们将提醒其他国家,一个国家的反对不该高于这一民族的意愿。”[25]
西方国家强调科索沃独立的独特性,即科索沃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种族清洗以及国际干预等。但是,科索沃完全不同于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独立出来的其他六个国家,科索沃从来都不是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国”,而只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科索沃独立没有经过全民公决,只是一个自治省的单方面政治行为,却很快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由于所属政治阵营的不同,西方国家对待各国的民族问题往往持有“双重标准”。例如,西方国家对待英国的北爱尔兰和苏格兰、西班牙的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法国的科西嘉、加拿大的魁北克、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等问题上采取“促和”的立场,希望问题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问题的激化;在对待塞尔维亚的科索沃、俄罗斯的车臣、索马里的索马里兰、印尼的亚齐、苏丹的达尔富尔、中国的西藏和新疆等问题上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支持民族极端分子和分离主义运动,希望将民族问题国际化,并且不断为国际干预制造借口。难怪西方学者自己都承认,“只有在那些有一个地区性强国或超级大国支持分离主义事业的地方,族裔运动才能成功对现存国家进行挑战,并在分离出来的族裔基础上建立新的民族国家。”[26](P.124)
(四)科索沃独立使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声誉遭受挑战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第1244号决议。该决议的核心内容是重申南联盟对科索沃地区拥有主权,并要求“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尊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决议还重申,要求在科索沃“实行高度自治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此后,科索沃交由联合国托管,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科索沃走向独立。
联合国派出2000人的特派团维持了科索沃八年多的和平。但在科索沃问题上,安理会成员国一直存有分歧。科索沃在没有得到安理会决议确认情况下单方面宣布独立缺乏合法性,并对安理会的权威构成重大挑战。根据1244号决议,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United Nations Interim Administration Mission in Kosovo,UNMIK)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条件使科索沃人民可以逐步享有高度自治,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科索沃独立。2008年6月20日,安理会关于科索沃问题特别会议上,科索沃代表法特米尔·塞伊迪乌表示了科索沃对联科特派团的“感谢”。他说:“前南斯拉夫解体后产生的所有七个国家,包括塞尔维亚,都有一个光明和繁荣的未来。联合国在实现这一未来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联合国管理科索沃的时期现在即将结束,因此我谨重申感谢联合国全体有关人员为帮助我国摆脱战争、实现复苏而做的努力。科索沃人民相信,为了不让这一积极成果付诸东流,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致力实现联合国崇高目标和宗旨的爱好和平国家。”[27]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科索沃阿族人向联合国表示感谢的同时,塞族人则向联合国表达了愤怒的情绪,并向联合国特派团发动了暴力袭击。2008年3月14日,塞族民众强行占领了联合国特派团在米特罗维察的地区法院,降下了悬挂在法院建筑上的联合国旗帜,升起了塞尔维亚国旗。到3月17日,联合国警察与北约部队重新控制了地区法院,大约有40名联合国警察在行动中受伤。民族之间的问题从来不会轻易解决。科索沃政府继续争取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并追求尽早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同时,塞尔维亚领导人则明确表示,“塞尔维亚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将科索沃问题带到了国际法庭。
客观地说,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十分挑剔,会以极其严格的高标准来衡量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成败得失。在很多情况下,国际社会不会记得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多次成功,但一次失败便会“家喻户晓”。在有些情况下,联合国对一些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表现得无能为力,反而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加以利用,使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国际干预的代名词。此外,国际社会往往不会在意联合国在科索沃具体做了什么,他们只注重最后的结果——科索沃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后实现独立。因此,科索沃的单方面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和会员国国内冲突解决问题上的乏力。2008年,在科索沃宣布独立之后,联科特派团(UNMIK)宣布进行大规模的缩编和重组计划,其职能也从原先的行政任务转换到局势监督与报告、促进科索沃与塞尔维亚进行对话。与此同时,欧盟科索沃法治特派团将全面部署,接管联科特派团以前的部分职能。需要强调的是,科索沃独立所造成的影响还不止这些,时至今日,科索沃只有暂时的宁静,而没有永久的和平,联合国也成为自身行为的受害者——今后其他国家在思考是否接受联合国维和行动时自然会十分犹豫,因为他们不希望成为下一个遭受肢解的塞尔维亚。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英国欧盟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塞尔维亚王国论文; 英国政治论文; 俄罗斯民族论文; 科索沃战争论文; 民族独立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民族问题论文; 巴尔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