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布置的调查分析报告论文_罗定祥

关于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布置的调查分析报告论文_罗定祥

罗定祥 贵州省福泉市马场坪黄丝小学

【摘要】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学一直倡导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同时要获得人性的关怀、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当前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整体状况,本文从学习思辨,探索合作等要素入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调查、诊断、分析研究,提出了相适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作业布置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08-02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作业状况调查、学生产生错题的归因分析、对错例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对策研究问题而开展的,旨在了解教师的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评价及学生在完成作业、错题处理及评价方面的看法,为开展“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调查对象:本校二、四、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调查问卷的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99%。参与访谈的有30人,分别是二、四、六年级的不同层面的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的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师生双方对于错题的处理、作业的批改等情况。

三、调查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分成以下四部分:基本情况、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和其他方面进行了解。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对老师作业的布置及批改两方面的看法或建议,亦是对调查问卷中,家庭作业方面的问题的补充了解。

1、基本情况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表明有85.6%的学生是喜欢数学,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在调查中100%的学生为自己能承受数学学习的压力,有21%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有17.1%的学生认为自己“听不懂教师的课”。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是喜欢数学老师的,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的,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遇到了一些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

2、课堂练习情况分析

本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教师的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难度、批改的反馈以及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维度来了解数学课堂中的一些现象。

(1)学生对作业的心理有的是被动的,缺乏兴趣的,不是自主性的,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被动的完成。有20%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的形式中,要多一些实践操作作业。有15%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的内容无趣,跟生活没有联系,没有新意可言,缺乏生活趣味。

(2)统一、单一的练习形式,学生感觉很无趣,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没有注重个人的兴趣、水平,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3)作业的内容没有新意可言,数学跟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没有真正实现有价值的数学。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全班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只注意统一性,而忽略了差异性,缺乏层次性。

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数学作业量相对较大。

如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数学作业量大的现象,教师单纯的认为量化是达到质化的关键,运用题海战术能让学生见识到不同类型的题目。该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存在滞后性,未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学生家长普遍反映存在作业量大的现象,会让小学生过度疲劳,影响孩子的成长。

2、作业设计缺乏实践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都以课本为中心,形成了课本内容的依赖,在作业设置上缺乏实践性。素质教育的提出注重发展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对综合能力的训练,若作业内容只局限于课本之中,学生只是苦苦钻研书面题目,未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合理的重要体现。

3、作业复杂作业简单化。

在相当长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常常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试图在多次的强化练习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相反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往往把学生训练成僵硬的作业机器。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能单纯地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必须考虑作业的质量。

五、调查后对教学反思。

目前我校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弊端很多,但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作业效率低,师生负担重;二是学生做作业做得比较死,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够。对目前作业现象背后的深入分析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教师的因素研究较少。课题组认为需从下面方法加以解决。

1、营造颇具学习欲望的作业情境,让学生学得快乐。

需要人文的关怀,数学课上不能缺乏师生之间爱的联动,它只是生活的一个浓缩,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有自尊的人,同时他们又是一个孩子,老师必须对学生给予人性关怀。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时、当学生有为难情绪时、当学生之间存在冲突时、当学生顶撞老师时,老师必须给予他们信心,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焕发信心和学习欲望,懂得尊重别人。对学生的关爱,同样包括老师采取有效、合理、富有人情味的刺激,作为老师就要给点激励、引导、表扬等,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信任、支持、关注,从而保持及生发浓厚的学习欲望。

2、打造充满思辨的作业细节,让学生学得精明。

老师必须设计能够促发学生深刻思维的作业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讨论,唯有“入得了题目中去,才能让学生议与论有深度,有活力,有意味。要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设计一些让学生激烈争辩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争辩中,明辨问题是非,探寻问题本质所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价值指数,还有解决问题的PK、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PK,也可以是设计问题能力比赛PK等,教师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学欲,会让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人。

3、布设蕴含“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渴望。

问题设计要考虑“挑战”欲望,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思辨”,就是要设计让学生经过一番探索之后,有可能成功,也可能遇到阻碍,也可能失败的状况。当然,问题设计的前提就是要有探究价值,要有思考难度,有给学生以挑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作业问题设计要考虑“灵活。问题设计要有变化性,不能一成不变,多变化形式,会对学生感官有一定刺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我们要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变化方式呈现问题,让学生探究过程虽不容易,但心不累。这样的体验,尤其是有价值的探索,他们会感到更有趣,而有乐趣。4、构建饱含“合作”过程的作业,让学生学得饱。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世界,教师的角色早已不是课堂的主宰,他可以是导演,但不是主角。教师可以引导和协助学生,可以与学生合作,但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言堂,全堂灌。我们倡导师生联动,学生互动,全班齐懂,你来我往,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味,和谐味。数学课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起来,“争”起来,当然有的时候也得“静下来。动静巧妙结合,学生才能想得透,探得深,辩得理,议得明,教师要把数学学习过程设计成一部“戏”,让课堂上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每位学生成为主角。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得了角色,才能尽自己所能学好数学。

总结:我们知道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是否是有效地布置作业,因为作业质量的高低是课堂教学结果的真实写照。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布置作业,实行题海战术上,久而久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弃学现象也随之而发生,还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从作业布置上是一个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适量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有趣,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033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罗定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关于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布置的调查分析报告论文_罗定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