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专题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专题研究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进程和趋势,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有目共睹的事 实。对之进行研究,对正确把握世界形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义。现将近两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一、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 、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化”这一概念是伴随冷战的终结而 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各个角落的。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赋予了全球化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从内涵上看,全球化是人类从各个领域 、民族、国家之间彼此隔离孤立的状态向全球一体化社会的演进,人类社会的生活跨越 国家和地区界限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和相互作用,包括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文化上的彼此沟通、价值观念上的理解认同等 。从表现形式上看,9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革新、制度革新、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全 球化表现为一个多维度的过程。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全球化在多领域、多层面 上发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另一方面是指全球化参与者的多元 化,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企业甚至个人。
有的学者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概括全球化的定义,指出,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 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经济上不断地相 互交织、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生产 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有人则进一步指出,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本 和服务等以市场为中介的跨国流通和扩散的趋势与过程。当代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 ,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而已经涉及政治、科技、文化 教育,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还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研究全球化应当避免单向思维。全球化固 然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在经济发展进程的层面上,经济全 球化确实存在着极限,但目前远远没有形成一种一元化的世界经济,没有形成一个无所 不包的一元化的世界市场。
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集合概念。从字面上理解,一 方面,全球化作为一个动词,它是指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全球化 作为一个名词,是指全世界普遍联系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还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既是公司跨国界扩张的 活动过程,又是这个过程积聚力量时持续增长和变化的跨国界设施和经济联系的一种结 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作用是通过使其看上去非常有益和不可阻挡来减少这个过 程的阻力。
有人总结了人们对全球化的本质的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客观 的”历史进程,即某种不以具体的环境、地域、社会体制、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为转移 的,其基本内容是以各种方式沟通地球各区域的联系。第二种理解则认为,全球化是一 个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同步的或者说是“西化”的过程。
二、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一)全球化是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大多数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与全球化是不矛盾的。一方面全球化是马克 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背景和根据,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来源于 全球化的推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就是基于 全球化进程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创立了这一理论。不仅 如此,他们还运用“全球化”的思维方法,探索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问题。
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述同其全球化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在其思想中,有两点尤其具有永恒的价值:一是阐明了早期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重性 ;二是揭示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指出全球化必将导致社会主义。
还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是与全球化进 程相适应的,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每一步发展,社会主义都在改变着自己的形式与内容 。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得以兴起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分析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而且还运用全球化的思维方法,探讨了社会主义的产生问题。 全球化开创的“世界历史”和造成的“世界交往”以及这种交往的工具,正是社会主义 兴起和发展的深刻动因。有人指出,全球化的形成来源于资本主义的创造和推动,正是 这种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条件。它既为 共产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又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从实践来看,学者们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进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 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由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心被帝 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处于受 控于强大外力的扭曲变形、低度发展的状态。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是中国共产 党效仿苏联模式,探索脱离与抵抗不平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 全球化进程充满曲折反复,带有明显的探索性。第三阶段始于1978年,并将持续下去。 该阶段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国主动地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中。
(二)历史验证: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契合全球化进程
有学者指出,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尽管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 的条件去发展,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中等东方较落后国家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 设兴衰成败的经验,则验证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有关条件分析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1.俄、中等东方较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国家开创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已不仅仅是一国范围内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 动的结果,而且是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矛盾 斗争的结果,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具体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2.80年代末90年代 初,苏东剧变从反面验证了背离全球化进程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苏东剧变的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契合于全球化的进程。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崛起表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向多元化、多维度的全球 主义方向发展。
鉴于全球化使社会主义遭受的磨难和曲折,有学者指出,苏东国家社会主义的经验教 训证明,脱离全球化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而企图在全球化之外搞社会主义是走不通的。对 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惟一的选择是以积极的姿态,尽可能自主地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不 然必定要被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没。
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最终后果,学术界的一致看法是,全球化进程为社会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一个外部环境,它必将带来社会主义的全面伟大复兴。全球化必将促进社会 主义最终取得胜利。
另外,有学者指出,要研究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 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当然,还必须对全球化状况和国外全球化理论作跟踪 研究。而要深入研究它,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1.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2.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全球化的历史和现实。3.要 把握好学术和政治的关系。
三、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
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别对全球化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就国际范围而言, 认为有以下挑战:一是原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强大的经济优势的挑战;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科技优势的挑战;四是西方发 达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五是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挑战;六是周边新 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就国内条件而 言,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严峻挑战;三是体制转轨中分配 集团化与贫富两极分化趋向不断加剧的挑战;四是生态环境与人口的严峻挑战;五是进 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挑战。
另一种看法则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全球化给社会主义的发 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不 可调和的,即使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二者虽然在经济上彼此依存,但资本主义颠覆社 会主义、一统天下之心依然未变。其次,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造成了强大 冲击。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一方面宣扬“信息时代”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 信息媒体和信息产品优势,向别国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甚至大搞心理战术 和颠覆活动。另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自身正进行内部的经济政治体制 改革,意识形态的作用也相对淡化,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受到来自国内外的 双重压力。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在人民中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社会主义国 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还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的 挑战,同时经济全球化又赋予这一挑战以新的特点。第一,在总的态势上,资本主义处 于攻势,社会主义处于守势。第二,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挑战的战略由以“遏制”为主 转变为“遏制”和“接触”双管齐下的战略。第三,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挑战的主要领 域由军事转向经济。第四,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由体制外转向体制内。第五,资 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挑战的主体多元化。第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各种痼疾 的扩散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尤其是政治思想方面。第七,互联网成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 义挑战的新的重要工具。
四、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
学术界的一致观点是,全球化在向社会主义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千载 难逢的机遇。只是由于思考角度的不同,有关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
有人指出,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功能和积极作用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 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我国自 身所具有的基本条件看,第一,以和平、友好为主调的国际环境的营造,为我国积极参 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第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为我国积极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国内条件;第三,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国际竞 争力的迅速提高,为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还有人则总结为:第一,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它推动了世 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增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了解,社会主义国家 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利益在增加,这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十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二,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借 助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机会,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 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利用这种后发优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获得了 一个较高的起点,增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力。第三,全球化进程有助于社会主义 国家打破禁锢自身发展的思想误区,促进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念的变革。
另外,有人总结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乐观派,认为 加入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是悲观派,认为它是发展中国家的陷 阱,呼吁发展中国家不要急于加入全球化。而谈到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命运的影响也 有两种看法:1.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2.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走向 大同,实现共产主义的前奏。
五、社会主义对全球化的应对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既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应 该如何趋利弊害,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最终胜利,只不过是在更高的层次上 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全面准备着实现的条件。1.当代全球化加速进行所带来的人类社 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将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伴随着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加剧,由此会在全球范 围内不可避免地引发其他一些矛盾和冲突。3.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本、 金融、贸易等跨国界的全球性流动的增加,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会越来越密切,因而摩 擦也会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一些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不仅使得国际合作成为必要,而且 使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在不断增强。从长远的趋势来看,某些国际经济组织 的存在和发展,将为共产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做组织上的准备。4.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 讲,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了认同意识,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 理解和融合,从而为共产主义的世界大同奠定心理和文化上的基础。
有人则进一步指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全世界无产者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加强国际联 合。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不仅具 有一般的重要性,而且具有特殊的紧迫性。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应当 比以往有更大的范围,但又必须以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为基础。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究 竟采用什么具体形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联 合形式要有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过程。首先是各政党和组织之间的 平等双边联系,其次是区域会议,最后是世界会议。
还有人指出,一方面,面对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处理好国 际关系问题,还要处理好国内问题。另一方面,面对资本主义的挑战,要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改变对社会主义的传统看法,要把社会主义看作一种运动,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形 而上学地把它看作一种固定的计划蓝图。社会主义不是在历史上给定的,而是在时间中 创造的。
有的学者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这一角度分析认为,它给社会主义的机遇更多于也更优 于给资本主义的机遇,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把握。1.要积极勇敢地弄经济全球化之潮,即 适应之、选择之、改造之。2.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下,实现现代化要体现历史文化传统 ,不是“西化”。3.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建设。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21世纪加速自身 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但前 提是必须具有足够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正视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抓住机遇,迎接 挑战,这样才能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益。还有人指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对资 本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 国家的主观战略,特别是其对我们的新战略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而有的学者认为,当前迅猛发展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在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充 分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阶级条件。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去除对立思维,讲 究对立统一,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发展壮大自己。其次,随着全 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要从根本上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并处理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三,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越来 越重要,我国应该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 经济合作与竞争。
还有学者则强调,要以创新为特征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惟有以创新来 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主动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超前实现理论创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生发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进一步发 展的内在要求。其中制度创新是保证,科技创新是根本,理论创新是关键。
我们既不能采取全面拒斥的态度,视经济全球化为洪水猛兽而坚壁清野、敬而远之; 也不能采取全面迎合的态度,不加分析、不讲条件地投入全球化的潮流。在经济全球化 的浪潮中完全可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1)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3)进一 步扩大对外开放;(4)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基本的经济制度、根 本的政治制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5)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促进经 济区域化的发展。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有学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 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进程,必须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一致,而不应脱离经济全球化的 客观进程。2.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必须将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之下,从而清 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性机遇,推 进社会主义的发展。3.社会主义国家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抵制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压力,采取正确的战略与之斗争。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树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的新观念。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世界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间要经过许多发展阶段。
标签: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