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于亚奇

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于亚奇

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进行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相关其它相关护理措施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依照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主要包括术后当天的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方面的发生率)(P<0.05),两组进行对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但在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对大幅降低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后;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得以迅速提升,心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型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先进技术,在各大医院中也得到了广泛开展。该技术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小、手术安全性高、手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现已成为当前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心脏介入手术在各大医院的普及与应用,使得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有了质的提高。虽然心脏介入治疗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存在诸多优点,但不意味着患者术后就不会发生并发症,因此对于患者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会明显增高。因此,针对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本文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进行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介入手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借鉴。现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进行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55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介于39-71岁之间,平均年龄(45.6±10.3)岁;行心脏介入手术原因:先天性心脏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3例,其余9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介于42-73岁之间,平均年龄(44.9±11.6)岁;行心脏介入手术原因:先天性心脏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2例,其余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行心脏介入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主要给予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其它相关护理措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根据心脏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心理护理: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具体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避免手术过程患者不配合的现象的发生。饮食护理:进行手术期间医务人员要嘱咐患者饮食需遵循清淡、高维生素与蛋白质、刺激性小、容易消化的原则,禁食烧烤、辣等刺激油腻食品,忌吸烟喝酒等。其它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存在尿意,但床上解不出的情况,行导尿护理,并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给予一定的用药护理。

1.2.2观察组:失眠的护理:对伤口无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改变患者的卧位从 而增加舒适感;手术前建议患者进行床上小便的锻炼,术后按摩腹部来利尿,有需要的话可留置导尿,防止尿潴留发生而导致失眠;术前患者熟悉病房的环境,保持病房内物品的摆放整齐、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等;密切观察患者,对不良症状及时给予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保持患者的镇定,必要时术前给予安定2.5~5mg肌注;术中操作尽量轻柔,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拔除鞘管及压迫穿刺时应轻柔;嘱咐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注意保暖及会阴部的遮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出血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活进行协助并做好观察工作;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8h,松紧合适,以刚好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为准,不可过早下床活动,穿刺部位保持平直,不可弯曲;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憋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大小便以及皮肤颜色、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瘀血、呕吐物颜色、大便及呕吐物隐血试验,一旦发现异常则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患者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对比工作。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失眠发生率为47.3%(26/5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83.6%(46/55),差异显著(P<0.05);干预护理组患者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为3.6%(2/5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4.5%(8/55),差异显著(P<0.05);干预护理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7.3%(4/5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8.2%(10/55),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技术-心脏介入手术开始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及普及,该技术主要通过穿刺体表血管,然后经过不间断数字减影的投照后到达心脏导管,在心脏导管操作技术下完成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工作。其适用于先天性、风湿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干预、射频消融术以及PTCA+支架术,手术创伤小、耗时短、患者疼痛程度低、安全可靠、预后快等优点而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青睐,然而在心脏介入手术后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本次研究针对长期以来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在术后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失眠、血管迷走反射、出血等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实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心脏介入手术后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对于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殷洁,彭雪花.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负性心理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J].兵团医学,2016,35(1):68-69.

[2] 曾伟,辛杰,王凤,肖齐凤.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28(12):977-978.

[3] 杨传举.80例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10):67-68.

[4] 刘春丽.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8(25):223-224.

[5] 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5,9(23):159-160.

论文作者:于亚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于亚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