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推注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措施。治疗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与对照组(30.95%)相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利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常见、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因代谢产物在心肌的堆积、缺氧、缺血等导致心肌坏死、心功能不全[1]。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是基层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快捷、经济、简便,可快速、有效地重建血管,使死亡率降低,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2]。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措施)以及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推注措施)。观察组42例,男21,女21,年龄 40 ~ 68岁,平均(54.00 ± 2.39)岁,患病病程10个月~ 12年不等,平均病程为(6.42 ± 3.34)年;对照组42例,男21,女21,年龄 39~ 70岁,平均(54.50 ± 3.26)岁,患病病程11个月~ 1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96 ± 5.19)年。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不存在影响组间药物治疗对比的差异,P > 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3)排除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4)排除意识障碍患者;(5)排除近期做手术患者;(6)排除心肺功能严重异常者;(7)排除近期活动出血患者;(8)排除近期发生卒中患者;(9)排除严重高血压患者;(10)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下面为具体方法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首先以生理盐水配制后,静脉先行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然后按6000单位/分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小时。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观察组采用100 mg阿替普酶(生理盐水稀释至1mg/mL)。首先静脉推注注15mg,30 min内再持续静脉滴注50 mg阿替普酶,1h内静脉滴注剩余35mg。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显效: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有效: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分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 <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9例。观察组感染率(92.86%)显著低于对照组(30.95%),组间比较P < 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n=42)92.86%(39/42)
对照组(n=42)30.95%(13/42)
x2 39.25
P <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症,且死亡率较高,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胸痛,具体是胸部产生持久的放射性或压榨性疼痛,疼痛感可从左臂放射至左手,同时从心电图上能明显看到心律失常。其致病的主要因素是由心肌缺血直接导致心血管梗阻及心肌坏死。因此,治疗该病主要方法是完成心血管再通[3]。虽然临床上对该病的研究很多,但是实际应用上多通过控制的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临床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一般在病症发展过程中或是某些其他因素造成的治疗延误时,医生才会采取这种治疗手段。阿替普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和纤溶酶原结合,局部溶栓效果较好。临床上普遍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是不同的给药方式和溶栓药物,产生的疗效有很大差异,会对疗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一段时间,并且这种药物在使用后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记录,说明这种药物普遍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的方法,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与对照组(30.95%)相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阿替普酶的治疗疗效要明显强于尿激酶;在加速给药方面的结果表明,临床上阿替普酶的疗效更为优异;另外,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严重并发症,说明阿替普酶的使用安全性也很高。
综上所述,利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在使用时期阿替普酶的安全性高,在治疗后期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较低,并且在加速给药方面的效果更为理想,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郝庭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3):98-99.
[2]丛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92-93.
[3]许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27-28.
[4]刘海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48.
论文作者:钟杰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疗效论文; 尿激酶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