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徐金波,,温庆芳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徐金波,,温庆芳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262500

【摘 要】目的 在口腔种植手术中,对切口的缝合分别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和编织不可吸收丝线,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并根据比较进行临床推广。方法 选择2014 年5 月至2015 年5 月期间收入我科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每组50 例。对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的患者,术中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进行缝合,对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的患者术中使用编织不可吸收丝线进行缝合,对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的种植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95.00%,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患者的种植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86.67%。拆线后7 d的观察结果: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切口中7 例过早吸收的位点出现较为明显的切口对合的凹陷,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患者切口出线凹陷的例数为22例,大于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见肝肾功能的改变。结论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对切口缝合,种植术后切口的愈合效果更好,虽然目前因为各方面原因不能完全取代编织不可吸收丝线,但为种植手术缝线的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研究方向,也为口腔手术有关缝线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研究和参考。

【关键词】口腔种植手术;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不可吸收丝线;愈合效果

作者选用由一种由海狸鼠的尾部肌腱制作而成的单股的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对口腔种植术中的切口进行缝合,可吸收胶原蛋白线采用2-0带圆针针型,编织不可吸收丝线采用4-0带圆针针型,对术后切口的愈合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入我科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每组50例。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方案及术中缝线的选择,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手术。将患者分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可吸收胶原蛋白线购自湖南然元医用高科技蛋白线有限公司,规格为2-0、1/2弧圆针、22 mm长,编织不可吸收丝线购自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为4-0、1/2弧、16 mm长。本临床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不低于20岁,不超过60岁;②牙列缺损为单颗牙缺失且位于后牙区;③术区软硬情况理想;④牙龈厚度相近为1-3mm;⑤口腔卫生条件较好;⑥无严重全身疾病;⑦术区无明显炎症;⑧牙槽嵴情况较理想;⑨无大量抽烟或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本临床研究的目的、具体的手术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资料中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以及术区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种植手术中,所有患者均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后在手术区近远中方向切开牙槽嵴顶,做“一”字型切口,使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黏骨膜,暴露术区骨面。球钻进行定位,然后利用扩孔钻预备出足够的宽度和深度,旋入种植体,安放封闭螺丝,复位黏骨膜瓣,无张力拉拢单纯间断缝合3~4针,每针打3个结。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和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的缝合方式方法相同。种植手术中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种植体植入手术后进行常规抗炎治疗3 d,并且于术后3d、5d、7 d以及拆线后7 d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并进行比较。

1.3 切口愈合情况:①甲级愈合标准:切口平整干净无开裂,未见明显红肿、渗出或硬结;②乙级愈合标准:切口有部分感染并裂开,或可见明显红肿、渗出或硬结;③丙级愈合标准:感染较重,切口全部裂开。

1.4 统计分析: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切口缝合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大体观察结果: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缝合后第3天切口处可见轻微红肿;第5天切口已经趋于愈合,可见红肿减轻;第7天切口愈合,未见红肿。编织不可吸收丝线切口缝合后第3天可见破溃组织,切口处可见轻微红肿;缝合后第5天软组织愈合情况好转,红肿减轻;缝合后第7天,切口愈合趋于稳定。拆线方面,在对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的患者进行拆除缝线时均出现创口渗血,患者主诉拆线疼痛的问题。口腔卫生方面,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的患者创口缝线处少见食物软垢附着,线体大体清洁;使用编织不可吸收丝的患者创口缝可见线体有食物软垢附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缝线吸收时间方面,对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的患者进行了缝线吸收时间的观察,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的缝合创口中有15个位点出现了5天时完全吸收的情况,均为单独发生,未见同一患者3个位点同时早于7 天吸收的情况(附表1)。

愈合级别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

甲级 142(95%) 130(86.67%)

乙级 8(5%) 20(13.33%)

丙级 0 0

每组50例患者,每个患者观察3个位点,共150个位点。

2.2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中的甲级愈合率为95%,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的甲级愈合率为86.67%,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甲级愈合率高于不可吸收丝线组(χ2=6.93,P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主诉无不适,均未见明显的身体不良反应,未见明显的基础功能改变。

2.4 两组患者拆线后情况:拆除缝线后7 天观察创口情况,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中有7例创口出现过早吸收的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创缘对合处凹陷,其余创口均获得良好恢复;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组中有22例创口存在较为明显的凹陷,创口均未恢复平整。

3 讨 论

随着口腔医学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患者和医生对美观的要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病例显示常规缝合方式和常规缝合材料的使用会在术区的牙龈上产生明显的瘢痕,不利于美观,甚至更可能对预后造成不利的影响,研究显示使用不同缝合材料愈合结果不同[1],研究提示适合的缝线对创口的愈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手术中,编织不可吸收丝线不能被吸收,并存在缝线卫生情况差以及患者主诉拆线疼痛的情况,而临床中常用的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吸收时间通常为后15 天左右,完全吸收通常为术后60-90 天,但是口腔软组织创口的愈合较快,这样的降解时间并不能与口腔内黏膜及其他软组织的愈合时间匹配[2];本实验中应用的胶原蛋白线完全吸收通常为术后的5-8 天,降解时间基本能与口腔黏膜及其他软组织的愈合时间同步,利于创口愈合。本实验中应用于的编织不可吸收丝线因线不是单股,不同股之间存在间隙,易导致线头处积存食物软垢,继而导致细菌聚集,不利于缝合后创口的愈合;本实验应用的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为单股,不同股之间无间隙,并且缝线不断进行吸收,可有效避免食物软垢、细菌的繁殖和保持术后创口的清洁,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实验大体结果观察和切口愈合情况的结果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身体不良反应,未查见明显基础功能改变,提示编织可吸收丝线和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安全性均较好;在本实验中对无张力切口的关闭缝合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效果优于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的效果,显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卫生情况良好,感染情况少,切口愈合良好,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的卫生情况较差,术后感染、红肿、渗出的风险较大,切口愈合比可吸收蛋白线的愈合情况差,存在患者主诉拆线痛苦的情况。但考虑到在有张力的切口缝合的情况,随着愈合时间的增加,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时,可吸收胶原蛋白线随着时间的增加不间断进行吸收,胶原蛋白线的张力是不断减小的,有张力的创口裂开的风险极高,反而不利于创口的愈合,尤其对于口腔种植手术中植入骨粉、骨膜的患者而言,有张力的创口容易感染、红肿、渗出和开裂,开裂伤口裂开意味着骨粉、骨膜的脱落和创口的红肿、感染,不利于手术后的愈合,对远期的治疗效果存在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各方面合适的情况下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可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如何在有张力和张力较大的创口缝合并保证一定的张力是未来进行研究的一个方向,考虑综合因素,虽然目前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不能完全取代编织不可吸收丝线,但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为口腔种植手术以及口腔软组织手术缝线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eier Bürgisser G,Calcagni M,Buschmann J.Prevention ofPeritendinous Adhesions Using an Electrospun DegraPol PolymerTube:A Histological,Ultrasonographic,and Biomechanical Study inRabbits[J].Biomed Res Int,2014,20(4):65-69.

[2]Eghbali A,De Bruyn H,Van Hoof T.Ultrasonic Assessment ofMucosal Thickness around Implants:Validity,Reproducibility,and Stability of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 at the Buccal Aspect[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4,17(7):40-42.

论文作者:徐金波,,温庆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编织不可吸收丝线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徐金波,,温庆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