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关键在教师
王星懿,刘 敏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兼具理论教育和实践的双重作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原则和实效性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肩负着引领思想、指导行为和塑造灵魂的多重使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得以实现的关键力量。要合理认识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必要性,重视教师在统一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内外因分析,尤其是对教师力量的缺失现象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和谐统一,不断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实践性;统一;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同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新时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八个统一”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根本方法和检验的最终标准,因此要主动发现和积极应对其统一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巨大作用。
一、明确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中的特殊地位
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原则,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航员和行为的引路人,在其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从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教师在统一中的关键影响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必要性
1.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中把握统一的理论逻辑 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要求。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而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一方面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和检验标准。理论根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其提出和发展是对时代需求的凝练表达,为人类社会实践提供了更高目标和可行路径,同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另一方面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概括、反思超越、规范引导和价值引领。理论是对其所研究领域的实践活动、经验、成果的一般性概括和规律性把握,能减轻实践的风险性,增强其可行性,并且在对实践问题的思索和批判中提出超越时代的新的图景,以此为价值目标去规范现实世界并引领其与之趋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通过灌输启发和实践体验等方式作用于教育对象,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从其根本任务还是从其教学目标、内容或是手段等多个层面来看,它都包括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兼具理论和实践两种基本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始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在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中把握统一的内在动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生命力的内在动因。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展现所传递理论的现实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以现实价值为根本目的,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说服人,能够经由受教育者掌握从而转变成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强烈意愿和切实行动,转变成投身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昂扬斗志和强大实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动所引领实践的理论转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受教育者去真知真信,而且要引导受教育者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感悟、体验、批判、超越,使理论因时而进、因时常新,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适度张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意义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无限趋近与不断超越中得以发挥和彰显。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编制,测量整体外显自尊,包含10个项目,仅具有单一维度,中文版由王孟成和戴晓阳修订,他们对289人进行三次重测,每次间隔二个月,重测相关系数为0.51~0.75,平均为0.72,具有较为良好的信度。 此外,熊承清、谢虹等的人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 本研究中自尊指的就是整体外显自尊。
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临床上需要重视良好的饮食、心理及疼痛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的日常指标及情况进行检测和观察,同时从多方面进行护理,在饮食工作上需要做好基本指导工作,提升患者对于饮食重要性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从疼痛护理方面对患者进行舒适度的观察,对于难以入睡的患者应当适当的给予止痛药服用,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恍惚现象[9-10]。对于心理上出现的负面情绪也应当做好基本的干预工作,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1-13]。
(二)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中的重要性
1.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国际视阈。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解决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必须首先要对其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深化,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整个世界各个国家联系日益紧密,这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超时空、多维度的教学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其复杂性和难度,一定要在分析世情正确把握其矛盾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及时培养融入世界发展大势和应对各方冲击的意识及能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厚植本国场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要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具体分析现在学生心理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特殊性,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审视国际国内环境,始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放在整个国际大背景下加以考虑,搞好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在时代与学生发展需要中把握统一的现实诉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是回应时代新任务和学生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它重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现实问题涵盖着时代问题以及个人发展问题,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效性。时代的发展,会产生新的时代使命,激发新的时代矛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牢牢把握时代命脉,紧紧围绕时代课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针对性。不同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以及不同的成长阶段下,学生会面临不同的成长问题,出现不同的成长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时刻掌握情感动向、及时找出转变契机、积极培育成长土壤,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发挥价值,在满足学生期待中展现魅力。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推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2.教师在学生真学真知真信真用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学习信仰和践行理论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标杆。首先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理论信仰是保障学生真学真知的压舱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不懈的理论学习热情以及坚定的理论信仰能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信心,而且由于学生以教师的理论素养当作标的,使得理论学习这一抽象而宏大的目标变得具象化,这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抵触和畏难情绪。其次教师的践行热情和践行能力是引导学生真信真用的助推力。教师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严格要求自我,保持言行一致直接关系着以理服人的力量,教师自身只有具备以理论阐释时代变化,回应时代疑虑、平衡时代与理想差距的本领才能更好为学生展现理论的魅力。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态度是感染学生知行合一的增色剂。青年学生处于情绪动荡起伏的阶段,感性因素在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个有着优良品行、家国情怀和拳拳爱心的教师本身就有着春风化雨的作用,学生能因此感知真理的光芒而获得前进的勇气。总之,教师以其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做到学用一体,从而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以无限活力。
1.教师和明理学理化理的要求存在差距 教师要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素养是基础。其中就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掌握,紧跟时代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善于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行动指南。但实际上部分教师存在知晓却未真懂的问题,停留在对基本概念掌握层面,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体系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对理论的掌握呈现碎片化、表面化的状况。同时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终身学习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没有养成持续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学习习惯。理论讲授需要良好的话语转化技巧,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接受。卢梭曾经指出,想让年轻人接受你的理论,就要用事例来表达你的思想,单纯的理论只能改变人的观点,而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1]部分教师还是照本宣科式地充当理论的搬运工,用理论说明理论,用晦涩去阐释晦涩,最终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因而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释世界、改造现实生活。明理学理化理缺一不可,其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完备的理论素养。教师缺少其中任何一种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无法顺利开展、无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中所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才能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可以从内外部因素和思政课的关键力量缺失这两个方面窥见一二。
2.教师与守正守责守心的期盼有所背离 教师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理想信念是动力。首先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把握政治方向的同时恪尽职守,以此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2]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须保证政治要强,要善于在大的事件、争端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但实际上部分教师对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出随意化的倾向,并且发表一些偏离正确政治立场的观点误导学生,对一些敏感的现实问题没有及时从正面进行引导等,这些现象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学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理论课教师一旦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怀疑马克思主义,认为是过时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说教,这样会导致其对于自己职业意义的否定。教师自己都没有信心,就更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和情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由此可见,教师的守正守责守心三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只有从自身出发坚定理想信念,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以情感化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内外部原因
1.社会的现实境况给理论与实践统一带来的挑战 首先迅速发展和日益开放的社会现状加大了理论与实践时空的不完全同步性。当前人们生活内容的结构不断优化,寻求精神满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较以往更为强烈,而且学习方式也呈现出跨时空、多样化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努力适应其变化的基础上也出现了课程内容去生活化、方法单一化等弊端,在理论与实践上未能很好地因时而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人们接触信息思想的渠道更加宽广而且生活实践的场域也逐步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人们处理思想上一元和多元关系层面存在缺陷,在社会实践的具体实施方面也存在偏安一隅的地域狭隘性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不能很好地因时而变。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的职责固化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效能的不完全对等性。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践教育者之间的分工界限过于明晰。在传统观念下,理论研究者的职责倾向于纯粹的理论创造,他们很多时候是站在远离实践之高地上提出理论观点,而实践教育者的职责就是根据这些理论从事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其中一部分工作者也似乎认为自身没有发展理论的使命。这种职责的固化会带来不良影响:因为缺乏实践根基,理论的指导意义将大打折扣,同时因为缺乏理论构建,实践行动的深远度也遭致阻碍。这实际上可能会造成实践到理论和理论到实践两次飞跃的双向失败。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Growth Divergence between State-owned Investment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China
2.利益的关联度缺乏给理论与实践统一提出的难题 首先脱离实际需求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解决切身困惑。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充分地传授给受教育者,但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更系统化和深入化的讲全、讲透教材内容,往往采取“大水漫灌”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教师不能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恰当选取教学内容,做到精准定位、精心设计、精准施教。这种缺乏内在吸引力的纯理论教学无法与学生形成共鸣,理论的魅力和实践的意愿也会因此被削减。其次形式化且单调的实践活动无法使学生获得理论证悟。实践活动需要因时因地制宜,营造恰当的氛围,提供良好的体悟锻造机会。当前教学虽然越来越重视实践的基础性作用,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不免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以参观性质的实践为主,而体验式、参与式实践却十分欠缺;而且所选取的实践活动存在随意性、重复化、理论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学生不能通过这样的实践来认知、感悟、信服理论。一旦脱离学生的实际利益需求,忽视学生的互动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会丧失其动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力量缺失的多重表现
3.教师在整合理论与实践转化的资源中充当媒介作用 教师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融合线上线下信息平台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力。首先教师是搭建家校沟通和校内外互动的桥梁。教师能够通过与家长及时沟通反馈、相互配合以及开展多样化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其次教师是线上线下融合和虚实空间互促的纽带。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信息接收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方式便捷化、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仅是三尺讲台的守护者,也是网络教育空间的把关人。教师通过优化思政教育资源配置,帮助学生合理取舍明辨是非,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突破资源、空间等限制,创新网络教学话语体系,既能运用好当前时代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机遇,又能应对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整合各方教育资源,连接主渠道和主阵地,打通线上和线下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得到切实贯彻。
现在,老闻在家里抽烟,老婆、儿媳反对;在外面抽烟,朋友劝导;公共场合禁止吸烟,身边大多数人也都不再抽烟了,在大街上抽烟,收到的是鄙视的异样目光。老闻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自己矮人三分,很别扭,好几次也曾经下定决心把烟戒掉,可就是没有付诸行动。他确实也很痛苦。
2.协同理论研究、现实需求、教学活动三个层面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其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起作用以及所起作用的程度,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理论的说服力以及对现实的解释力。”[3]所以理论研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现实根基,从各个层面多维度构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大厦,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讲授给学生。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从片面讲授理论的误区中跳出,切实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使学生在体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赋予生动的教学活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又要生动活泼地讲艺术,将严谨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将枯燥的词句化为生活化艺术化的表达,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辅相成,从而增强学生的感受度和认同度。以历久弥新的理论研究为基石,以统筹兼顾的学生需求为依托,以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为手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理有序有趣的开展,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三、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中的关键作用
(一)外部措施
1.教师在学生改造其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在引领学生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首先从主观世界改造来看,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与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接触到的冗杂难辨的信息不同,教师传递的理论思想价值观更系统更科学,能够帮助学生去伪存真,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而且教师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人,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疑虑和情感变化,因而教师所传递的内容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引导氛围也更充满温情。其次从客观世界改造来看,教师担当善行促行致远之要责。学生渴求着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渴望被世界接纳,渴求改变世界、渴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在主客观世界的冲突中找到平衡点。他们力求突变也容易畏缩不前,他们一腔热血也容易横冲直撞,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与世界建立联系并且以更加正确的方式与现实世界发生作用。总的来看,教师通过促进学生积极恰当地改造主客观世界,并促成两者相互连通转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更好地贯彻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教师离慎行笃行善行的标准尚有不足 教师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的践行能力是根本。思政课教师要以严格的政治标准要求自己,谨言慎行;而且要坚定不移地将理论付诸社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并且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引导其沿着正确的轨迹开展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存在着课堂上言辞随意化,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生活中为人处世也体现不出应有的政治素养,从而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些教师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般性的知识来传授,没有真正持之以恒地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奋进。除了自身要切实行动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笃信笃行。而实际上,一些教师在教授理论的时候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但是在面对学生关于时代和当前自身困惑的发问时,却不知道从何解答,无法将三尺讲台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因而理论也就失去了它的应有效用。慎思之,笃行之,善行之,教师才能真正为学生搭建起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促进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外化为强有力的行动。
(二)内部措施
1.晓之以理:教师融合深厚的理论功底、持续的理论习得、透彻的理论讲授于一炉 教师的理论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统一得以实现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政课教师要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吃透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并且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将二者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有理论广度和理论深度。持续的理论习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动力。思政课教师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尤其是要重点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扩充新知识,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推进,始终确保自身理论素养提升的源头活水。透彻的理论讲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一环。如何将理论知识的汪洋大海化成沁人心田的涓涓细流,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理论讲授的策略,依托多媒体技术等做好课堂创新设计,在保证政治性学理性的前提下,将理论内容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将“大水漫灌”与“精细滴灌”相结合,讲全讲透讲细理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将一般的课堂讲授与创新性课程设计相结合,保持理论的学理性又赋予其趣味性,做到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总之,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持之以恒地学习理论知识并讲好理论,才能以理服人,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2.动之以情:教师秉持严明的政治觉悟、敬畏的职业态度、真切的个人情意于一体 严明的政治觉悟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前提。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升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师要通过自我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政治素养,而且学校以及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考核与监督,为其提供制度化的保障体系。其次敬畏的职业态度是做好思政理论课的有力保障。思政课教师充当着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前途和命运。要始终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之心,严以律己,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后真切的个人情意是师生关系最好的黏合剂。列宁深刻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4]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情感充沛的学生,理论的学习只有在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下,才能维持长久不灭的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困惑,并积极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要营造愉悦开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性思维。总的来说,思政课教师要注重理论教学的情意,增强理论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情感认同,这样才能自发付诸于实践,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吴国栋本不想爬到最顶端干拆卸的活。他喜欢打下手,混日子那种,但李大头给他个组长的头衔,又把他表扬一番,他就很乐意地接受了。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信息媒介的限制,而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电子信息技术,成为绝大多数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应用中的安全问题。从而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广受社会争议。
3.信之以行:教师兼备自律的行为习惯、不懈的实践探索、恰当的践行手段于一域 落实到行动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根本目的。教师自身言行是否一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有效度直接关系到理论能否转化为实践,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无论在课上课下都要注重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形象,严格以最高标准要求自身,不可做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事情,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深入调研、研究实践,然后结合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最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推进实践活动形式不断地与时俱进。当前青少年思想更加多元,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实践模式要突破单一化、形式化的困境。教师要致力于建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学生思辨、分组调研、社会劳动等有机融合;采用立体化教学载体,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充分配合,从而突破实践的时空限制。教师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并以恰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平台,在参与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能够感悟理论的魅力和实践的意义,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卢 梭.爱弥儿[M].庄 澜,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史文汇,2016(7):4-10.
[3] 刘英杰,郑淑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需强调“理论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76-78.
[4] 列 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4476(2019)09-0033-05
收稿日期: 2019-07-10;修订日期: 2019-09-02
作者简介: 王星懿(1995— ),女,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 敏(1992— ),女,湖北荆州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