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浪潮下企业新的生存环境及中国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浪潮论文,生存环境论文,信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自1993年初起,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下,一股新信息浪潮席卷全球,它使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信息社会”、“信息经济”的预言成为不可置疑的现实。新信息浪潮不仅深刻改变世界未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和结构,而且将永远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方式。从企业角度看,上述诸多改变中的每一种改变都是千真万确的商业革命,工商企业和社会都处在这场深刻的革命之中,电子银行、信息咨询服务等使得劳资、保健、法律和后勤工种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及时、充分的信息交流使得企业能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方便地进行机动灵活而又协调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我们认为新信息浪潮与其说是对未来世纪世界经济竞争与发展及各国综合国力的挑战,不如说是对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考验。当前,从全球500家规模最大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到数以万、亿计的中小型企业,已不是单单面对新信息浪潮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和商业利益而争先恐后,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快速双向的信息流通对企业内外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纷纷着手调整创新现行管理组织结构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发展方略[1]。目前,中国企业界正在积极转换经营机制,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企业不仅要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及企业经营管理本身的种种因素,而且要密切注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生存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略,努力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企业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
2 新信息浪潮下企业新的生存环境
新信息浪潮使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网络化成为可能,在信息交流网络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内外生存环境相应地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2.1 知识和通讯成为经济财富的主要来源
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和通讯取代自然资源、体力劳动等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和决定性生产要素,知识和通讯是商品最主要的价值来源,金融资本、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只有与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就是说,新信息浪潮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以信息劳动者为主体,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流动分配为主要劳动对象,以信息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新型信息生产力[2]。人们逐渐发现,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工业经济社会中用于科研、生产、运输、存货、销售等的建筑物和有形资产,将被信息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工具所取代。以金融资本、原材料、劳动力为核心的规模经济在信息经济时代“并不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经济财富争夺的制高点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当前企业间控制信息的争夺日益激烈,企业竞争情报活动更加引人注目。
从作用机理来看,当企业经营决策存在着不确定性的时候,通常都存在着通过获得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可能性,因而,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负量度。当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较高和信息管理的组织措施较完善时,对不确定性会有一种“收敛性”的认识过程,即认识的准确性与事物的实际状态相吻合;相反,就会出现一种“发散性”的认识,即认识与事物的实际状态的吻合程度处于一种离散的状态,企业的决策过程就可能发生偏差甚至失误,就不可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2.2 企业面临无国界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和跨国经营的新时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不论生产厂商位于世界任何地方,只要它开通了信息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步了解市场行情和其他厂商的新产品开发状况。传统的国界概念在商业交易行为中已显得无足轻重,人类社会所有经济活动都处于一体的世界化进程中,在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上,不仅一般商品和服务,就连资本、劳动力、技术、设备等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十分迅速和便利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已渐渐演变成一个没有边界、与全球相连的国际营销中心,对企业来说,跨国经营不再是一种经营手段和经营策略,而是生存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必修课”。
2.3 市场竞争的本质和手段超越了传统的市场争夺方式
先进信息工具的广泛使用和信息行为的透明度逐步扩大,使得市场竞争的本质由传统工业经济中追求获得规模效益转向发展和传播信息利益。在竞争手段上,传统工业经济下竞争往往被理解为单纯的排斥,而在信息经济时代,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分野愈来愈模糊,两个企业在某一项目上为竞争者,而在另一项目上则可能是合作的伙伴,而这种竞争与合作甚至是同时进行的。信息经济时代的竞争往往被赋予了合作、依存、互补的广泛内涵,通过合作、依存、互补,实现超地域、超空间、大范围的市场渗透,以占取更广泛的市场和更大的份额,并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2.4 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方式趋于直接和信息自由流动
在传统工业经济中,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受始终不变的行政层次的约束,信息只能沿着等级组织和矩阵结构规范下的稳定结构,从一个文件架流动到另一个文件架,由于流动的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不免经常发生信息延误和拥塞,甚至导致信息被扭曲,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从他们的文件架上收集信息并加以综合处理,然后将它们转呈给上司。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快速流通使企业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化且速度加快,传统的渠道和固定的信息沟通方式承担不了如此之重的信息负荷,无法满足要求,因而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方式将不得不走出原有的模式,冲破职能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屏蔽和多余的层次,趋于灵活、直接和非正式,即让自由流动的信息取代固定不变的文件架对信息的过滤和歪曲。[3][4]
2.5 员工将获得充分授权和扮演灵活性角色
在信息经济时代分布计算的条件下,企业权力将进行重新分配,每个员工都可以像总经理一样充分了解公司的所有情况和全部信息,同时,信息的高速传播和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方式的变化,使原本由多名员工共同完成的工作可以由一名员工来单独完成,独立负责其所承担的业务。企业领导者只有给员工更大的授权,才能实现责权对等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样,员工们并非必须要在一间间水泥墙的间隔中共同工作才能完成认知角色,他们通过家庭中的信息终端和具有复合功能的随身化信息终端(有人称之为“马路骑士”)像在一起工作。因而,员工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时代那样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永久组成部分,而在组成上追求成本效益。员工在企业中扮演着十分灵活的角色。
新信息浪潮所带来的企业内外生存环境的变化,严重冲击着传统工业经济中形成的管理理念、经营决策模式和领导体制:以批量生产和工序分解为特征的管理思想,被灵活编程和“有求立供、供随求止”的粗且简的思想观念所取代;80年代理财手段和严格垂直分级支撑下的经验式领导决策体制走向崩解,代替它的是以高级通讯设施和战略模拟软件为基础的集中控制和分权决策;传统工业经济中命令控制型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势将随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而逐步消失。
美、日、欧等西方国家的企业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在新信息浪潮下,是否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和信息转换能力是未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最近200年西方企业管理规范的“分工——流水线——规模生产”模式,与新信息浪潮下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明显的冲突,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现实,甚至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失败。因而,为适应这种新的企业内外生存环境,西方国家企业界积极致力于改组工业革命所缔造的官僚主义式的企业管理组织,掀起了以所谓企业再生工程(Reengineering)为主体的企业管理组织改造热潮。这股企业管理组织改造热潮不是简单地进行业务更新、质量改进和重新设计企业的某一系统,也不是对现行工作程序进行修改和单纯的精简乃至实施持续的改善计划,而是强调“彻底打破原有程序,一切从头开始”,即全面彻底地改变和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程序,实现管理组织结构的全盘性改变,进而重新定义企业管理和业务的执行方式,在成本、服务和时间上获得显著效率。企业管理组织改造热潮促使各式各样的新企业生态不断涌现:虚拟企业,知识性组织,攻击型企业,精干企业等等。这些新企业生态以其鲜明的灵活性适应了信息交流网络化下企业新的生存环境,在世界新的经济格局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国家企业界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80年代末笼罩在西方国家企业界的“失败主义”情结已几乎消失殆尽,西方国家经济从1994年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复苏和发展时期。
3 中国企业界的对策和思路
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巨大变革时期。中国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结合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和生产任务变化的客观实际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变来营造具有中国发展特色和适合国情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又必须使水平相对处于较低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能够不断提高和创新,逐步与世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潮流合拍。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就是讲求信息和效率[5]。因此,中国政府把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看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通行证”。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同志对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都发表过许多重要而精辟的指示,前不久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也非常明确地提出,“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扩大先进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努力解决交通、通信、商贸、财税、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现代化问题”[6]。所以,培育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中的信息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一个重要的着手点就是培育信息机制。
由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在信息系统上的投资强度较低,企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结构不合理,缺乏对市场信息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的能力,更无力在市场信息的引导下进行决策、安排生产和交换。而新信息浪潮的来临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动,无疑给中国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因为,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可以使中国企业几乎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地参与到目前这场由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所引发的商业革命中来,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一开始就建立在先进而强大的信息基础之上。
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家,要以面向未来的姿态,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在充分虑及中国体制改革和本企业实际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稳妥的措施,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信息浪潮的双重挑战。
3.1 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企业体制问题,而企业体制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企业拥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对企业来说,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和以信息为基础的21世纪世界经济争夺战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优越的组织机构,尤其是掌握知识的机构。
有的同志会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确立的中国企业中,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奢望,脱离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确,中国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管理层次多、政企不分、责权不明等问题;但更应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不断创新,企业信息工作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因而,认为当前中国企业不宜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组织结构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相反,对于处于当前这种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构建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显得更为迫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建议,地区环境优越的(如北京、上海等)企业根据需要与可能,实现由所谓科层结构(Hierarchy)到以信息为基础的网络组织的跳跃发展;条件不具备的偏远地区企业,应着手采取措施在企业组织架构中保持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既要保证纵向信息传输的畅通,又要努力克服横向信息流通中的障碍,为未来的组织管理结构形态转变打好基础。我们认为,这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和新信息浪潮冲击下,中国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发展中应重视的务实且积极的态度。
3.2 加快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既然在新信息浪潮下企业决胜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沟通与掌握,那么,企业没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便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社会和企业内部分散产生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无法处理并求解有众多未知数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均衡方程,只有坐以待毙,因而,先进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工具。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普遍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式的追求“效率”(即立足于成本费用分析)的信息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经济生活中以消费和追求信息利益为导向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和新信息浪潮下企业新的复杂多变的内外生存环境,积极采用最新信息技术,推行与国际接轨的以客户机/服务器为主体的系统结构:新建信息系统应采用局域网络技术,并与高性能的服务器相结合,以完成向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跨越发展;已装备大型主机的企业,则应把大型主机与个人计算机重新组网,使具有强大运算能力的大型主机转换成服务器。同时,我们建议企业应把衡量信息系统运行性能的中心尺度由重视信息系统的“效率”转为重视效益[7]。
3.3 强化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自主权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相应地,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性质也无疑会发生质的变化,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更多和更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对生产经营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 差,对不确定条件下管理与决策问题的处理能力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因此,必须强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现有生产技术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解决不确定条件日益增多情况下企业管理与决策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8]。我们认为,在未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将是先进的信息技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力系统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而劳动工具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综观人类社会劳动工具的演化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才使得劳动工具由人力工具(锄、镰、斧等)、畜力工具(犁、马车等)、动力工具(蒸汽机等)完成向信息化工具(自控设备、计算机、机器人等)的质的飞跃,使劳动者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以及社会经济财富的显著增长。因而,积极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历史赋予中国企业界的光荣使命。信息技术无疑将成为推动中国生产技术新革命的主导力量。
信息技术是企业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的催化剂。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促使其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加有效并提高企业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注入更为强大的高质量的信息流,推动中国企业的全面创新发展。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矩阵组织结构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组织结构设计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组织结构模式论文; 经济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