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分析论文_赵鑫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分析论文_赵鑫

赵鑫 津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成都 611430

【摘 要】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门诊2012 年2 月~2014 年5 月期间所收治的68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纳入68 患者均给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术式,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手术指标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后,68 例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5.2±1.3)cm;平均术时(37.22±5.12)min;骨折愈合时间61d~89d,平均愈合时间(68.1±7.2)d,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及血肿、骨不愈合患者,除除1 例患者因为残端缺损短缩约5cm,出现行走略微跛行,2 例患者髋关节外旋轻度受限之外,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均告正常。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利于手术切口愈合,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并发症发生率相应较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疗效;评价【中图分类号】R857.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91-01

伴随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龄人群往往因骨质疏松而产生髋部骨折情况,而转子间骨折更是老龄人群常见骨折类型。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尽早给予内固定治疗,能够相应降低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类并发症问题,降低病残率乃至死亡率。现实中,PFNA 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但是切开复位DHS 内固定治疗,对于患者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1]。为了进一步强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康复水平,我院于2012 年2 月以来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着力实施了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术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经术后1 年随访患者预后康复水平良好。对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回顾性分析68 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临床手术经验作出定向总结,现将研究结论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门诊2012 年2 月~2014 年5 月期间所收治的68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 线片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性患者38 例,女性患者30 例。患者年龄区间为34~72 岁,平均年龄(64.2±7.3)岁。骨折原因:车祸伤26 例,扭伤19 例,重物砸伤14 例,坠落伤9 例。骨折AO 分型:A1 型病患27例,A2 型病患29 例,A3 型病患12 例。左侧转子间骨折39 例,右侧转子间骨折29 例。所有患者均于伤后当日入院接受治疗,无中途转院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均予以皮肤牵引2~3d,平均1.5 d,系统准备妥当手术所需物品,其中包括C 形臂X 线机、颈围、牵引床、高频电刀、电动吸引器、洁净袋、基本包等物品。所有物品准备妥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引导患者取平卧位,建立上肢静脉通道,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抑或蛛网膜下麻醉,将患者臀部置于牵引床坐垫之上,先将健肢置于牵引支具之上,外展约40°,给予约5kg 的对抗牵引。患者患肢交由助理医生暂行握持保护,进而于C 形臂X 线机透视之下,予以患者骨折部位的手法复位,首先将患者患肢外展15°、曲髋10°~15°位置行手法复位,对患者上下、前后移位予以系统纠正,然后将患肢予以固定在牵引床支具之上,维持牵引力约5kg 纠正短缩移位[2]。

手法复位后,作常规消毒铺巾,于术野下方进行黏贴无菌清洁袋以回收渗血,以便测量患者手术出血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而在股骨大转子上方行约长 6 cm,深度 4 cm 切口,用三棱锥自大转子尖稍外侧向股骨髓腔内侧壁方向开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髂筋束,肌膜钝性分离至股骨外侧骨膜,于瞄准器导向之下,打入一导针,C 形臂X 线机透视下观察并引导导针进入骨折远端髓腔,扩大转子入口。选择合适的 PFNA,插入股骨髓腔,调整前倾角和深度,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沿导针扩孔,在螺旋刀片完全解锁状态下沿导针方向和定位孔分别打入锁钉,透视髓内钉及锁钉无误后,电凝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皮肤[3]。术后给予患者敏感抗生素3 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早引导患者展开关节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标准:X 线片上显示患者骨折部位骨性愈合,临床无明显症状。参照Haee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共分为优、良、中、差四级标准。优秀:功能评分处于90~100分之间。良好:功能评分处于80~89 分之间;中:功能评分处于70~79分之间:;差:功能评分处于70 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记录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统一录入SPSS18.0 软件作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髋关节功能Haeeis 评分,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68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临床定向治疗处理,术后经1 年随访可知,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61d~89d,平均愈合时间(68.1±7.2)d,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5.2±1.3)cm;平均术时(37.22±5.12)min;Haee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可知:优秀患者24 例(35.29%),良好患者29 例(42.65%)、中等患者12 例(17.64%),较差患者3 例(4.42%),整体优良率77.94%。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及血肿、骨不愈合患者,除1 例患者因为残端缺损短缩约5cm,出现行走略微跛行,以及2 例患者髋关节外旋轻度受限之外,所有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均告正常。

3 讨论现实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群体,该类群体采用保守治疗往往易出现术后骨折移位问题,且老年群体自身生理因素也导致了术后康复效果不佳。临床上,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青睐于选择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式治疗,但不可置否,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往往需要扩大手术入路,并需切开患者骨膜,以更好的实施手术,由此所产生的组织损伤相应较大,也会进一步加大患者出血量,导致血运破坏,增加术后感染及骨不愈合情况,对于高龄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负担。

伴随临床医学发展,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给予患者有效内固定同时,应当尽可能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血供,促使患者借助科学的功能锻炼,实现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而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术式,具体是在C 形臂X 线机透视下实施骨折部位微小切口,应用手法复位结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而达到患者微创治疗的目的。因为术创相应较小,术中对于患者患肢组织损伤相应较低,术中出血量也将大大降低,易于患者术后恢复,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PFNA 内固定治疗术式,能够有效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降低患者不良影响。本研究所纳入68 例患者,通过及时给予科学的治疗路径,即获得了较好的预后康复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纳入68 例患者中,出现了3 例治疗较差患者,因此现实治疗中,医者还应保持高度责任心,针对性掌握患者实际病情,以便给予更加科学的治疗术式,尽可能强化患者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1]邱志杰,杨惠林,魏立等.PFNA 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 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70-272.[2]陈述祥,刘彦,陈丽君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J].暨南大学学报,2014,(2):177-181.[3]杨国跃,江汉,韩立强等.PFNA 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14,(7):713-715.

论文作者:赵鑫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分析论文_赵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