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研究论文_李敬章

李敬章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工程造价控制是有效节约工程投资的措施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而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最大,其造价控制无疑是最重要的。本文研究了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指出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相关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引言

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指在确保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减少资金的投入,它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满足总体规划稳定的要求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无疑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设计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造价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成为广大造价专业工作者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分析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控制效率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是投资估算和设计概、预算,通过编制与审核投资估算和设计概、预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项目设计阶段,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工程造价构成更趋于合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此外,通过对投资估算和设计概、预算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各组成部分的投资比例,进而将投资比例比较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提高投资控制效率。

1.2 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分析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更主动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可以保持造价控制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使投资造价管理工作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例如在设计阶段,可以先按一定的质量标准,提出新建工程每一部分或分项的计划支出费用的报表,即造价计划,然后当详细设计制定出来以后,对工程的每一部分或分项的估算造价,对照造价计划中所列的指标进行审核,预先发现差异,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异,使设计更经济。由此,做好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使整个投资造价管理工作更加主动。

1.3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便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在我国的体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下,我国工程项目建议书、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都是由技术人员牵头完成,很容易造成他们在这期间更注重项目规模大、技术先进、建设标准高等,而忽视了经济因素。如果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吸收技术经济人员参与,使项目决策和设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投资造价合理、效益最佳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方案比选和设计优化,会使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益,项目建设取得最佳效果。在方案比选和设计优化过程中技术人员和经济人员经过探讨与论证选择最佳方案,既体现技术先进性,又体现经济合理性,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管理缺陷

(1)设计深度不够。很多设计人员为满足建设单位的临时要求及赶进度,图纸设计深度不够,使各专业之间难以衔接,设计的粗制滥造,必然使得工程量的计算出差错。又因现行概算的编制大都只是套定额大框框计算,设计图纸深度又不够,概算有欠精细,量与价无法核实,导致设计概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

(2)重设计轻经济。一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构思中,仅仅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害怕承担采用创新设计所带来的风险或以为工程造价仅是概预算人员的事情,设计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在设计程序中,很多设计人员基本上没有进行设计优化、合理性评估、成本分析、意见反馈等工作,让设计仅仅停留在纯技术性图纸工作层面,从而使设计无法发挥在成本控制、效益提升、技术合理运用中的龙头作用。例如:市政管网工程中,设计人员对管材的选取,只考虑聚乙烯(HDPE)塑钢缠绕管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耐磨耐压性好、水流阻力小、安装运输费用低、柔韧性好、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较好的适应性以及环保卫生性能好等优点。却未对各种管材做经济分析必选,无形中提高了造价。表1是笔者对管材价格做的分析

由上表可以得出,设计人员在考虑材料特性的同时,对其进行经济比较还是很有必要的,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造价成本低的材料,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造价管理缺位。目前,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而概预算人员往往也只是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照图算账,远远不能实现用经济影响设计、优化设计、衡量评价设计方案以及投资的效果。概预算人员与设计人员不属于同一个部门,相互之间缺乏互动过程,概预算人员对设计内容缺少合理化建议,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往往不发表意见,把设计概算变成一个简单的生产流水线,没有进行从设计到概算再从概算到设计的反复促进的过程,助长了造价失控现象。

2.2 设计周期太短

设计单位为了赶设计图纸,通宵达旦,加班加点,设计图纸质量都很难保障,更不要说花时间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上,实现技术与经济上的创新也无从谈起。

2.3 设计费计算不合理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工程的设计取费是按工程造价比例计取的,使得设计工作缺乏工程造价控制的约束力。而且随着设计市场竞争的激烈,业主常把设计费用一再下压,挫伤了设计人员提升设计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积极性。

2.4 前期工作未协调好

有的工程急于开工,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和经济规律办事,任意简化和减少基本建设的程序和环节,造成返工和浪费;有的工程完工后或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规划调整,造成重复建设,严重浪费;有的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使实施的某些技术方案缺乏科学论证,设计变更多,漏项严重;有的工程各管线部门没有协调好,各单位独立设计,独立施工,不仅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开挖,资金浪费,还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有的工程没有进行地质勘察就开始设计施工,导致估算价远远高于初设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2.5 业主重视不足

业主往往只看到施工招标中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对设计与造价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略了设计方案优化对于投资的巨大节约作用。由于专业知识限制,不少业主无法对设计方案提出设计优化方面的异议或要求。他们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也不明确,随意性大,只关注出图时间。同时,业主在方案评选中又特别看重形式,更将经济指标放在一边,领导凭着模型、几张效果图就作出决策,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增加设计变更及建设内容。

3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建议

3.1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要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避免重设计轻经济

设计中应该将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与投资有机结合,在确立设计方案时,要与经济专业人员加强联系,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节省投资,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广州市某大型公共广场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项目的雨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与概预算人员共同分析了5m*2m箱涵与3排带管座d2200Ⅱ级管两种设计方案,经测算,两种方案每延米工程造价如表2:

通过比较,在同样满足排水要求的条件下,3排带管座d2200Ⅱ级管每延米的造价低于5m*2m箱涵每延米的造价,并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条件好。由于该项目施工工期紧张,设计人员选用了3排带管座d2200Ⅱ级管,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工程的效益,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由此可见,技术设计与造价控制的关系十分紧密,设计人员应该对造价控制有基本的概念,将设计与造价融为一体,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做到重设计重经济,改变目前设计过程中不算账,概算出来后再修改的现象,由“画了算”变成“算了画”,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3.2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开展限额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一项关键措施。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及造价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分配的造价限额,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造价限额不被突破。因此,各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必须制定双赢策略,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轻易突破。限额设计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既不单纯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力求提高成本与功能的比值。

限额设计中限额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造价,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个限额按专业(单位工程)进行分解,看其是否合理;若分解的答案合理,则应按各单位工程的分部工程再进行分解,看其是否合理。以上的分解分析均得到满意的答案,则说明该限额可行,若以上的分解分析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则都说明该限额不可行,必须修改或调整限额,再按上面的步骤重新进行分析分解,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该限额才成立。限额设计的技术关键是要确定好限额,控制好设计标准和规模。在设计之前,对限额进行分解分析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一步。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限额控制设计标准,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

3.3 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性

技术经济指标是人们长期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因此,从设计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就可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调整设计方案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对哪个专业或哪一段突破了造价指标,必须分析原因,用设计修改的办法加以解决。并利用同类市政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3.4 鼓励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盲目追求高标准或是为了安全起见,刻意加大项目的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造价咨询专家进行配合,从设计初始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例如:在南沙区的项目中,常常遇到软基处理部分,软基处理一般可用水泥搅拌桩、预制管桩、碎石桩、塑料排水板等处理方式。软基处理的工程量又很大,造成每条道路的造价都相当高。笔者对这些处理方式做了一些比较,如表3所示:

由此可见,塑料排水板是最经济的一种软基处理方式,但存在施工时间长的缺点,南沙区项目工期都很紧张,不适合使用,而碎石桩造价更高,而且主要碎石桩主要用于深层地基土的处理,最后选用水泥搅拌桩,其具有质量保证、施工方便、施工时间短、造价底、抗震性能好等等许多优点。

由此可见,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5 实行设计的奖罚制度,合理计取设计费

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的设计创新被社会认可的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控制工程造价的创新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甚至认同,设计人员在降低工程造价上深挖潜力的设计成果,得不到表扬和奖励,反而要承担风险。这样就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设计中引入风险机制,实行奖罚分明,奖励那些设计方案优秀,工程造价节约的设计,处罚那些因设计浪费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设计,这对控制工程造价将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另外,设计费收费应该合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设计费影响了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设计费的计取方法对于设计单位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3.6 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前要有准确的技术资料作为基础,如地勘资料、测量资料及管线建筑物的现场情况等,这些对设计方案及造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地质勘察质量不高,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时就会过于保守,加大项目的安全性,造成投资浪费;如果现场管线建筑物情况不明确,也会导致施工阶段的重大设计变更甚至引起工程返工,造价无法控制。此外,还要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和建立相应的制度,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造价控制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水平。在设计的源头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有关部门也要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采取一些鼓励政策,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积极性,减少资金浪费。

参考文献:

[1] 张献萍,张义忠.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2] 张晓婷,刘燕.工程设计阶段的全面造价管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论文作者:李敬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研究论文_李敬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