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中医医院;广西宾阳530400)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临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眩晕、麻木等脑缺血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之后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对比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效,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脑缺血;临床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并发症,脑缺血就是其中一种,其发生率约为60%【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肢体麻木以及视力障碍等,但是通常在24h之内会恢复,大多数患者恢复之后不会产生后遗症。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脑缺血患者发病后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脑梗塞,对其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早期应当加强临床护理,预防病情恶化。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严格的临床诊断确诊,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为(53.63±7.82)岁。研究组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在41-79岁之间,平均为(53.42±7.99)岁。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的护理干预,严格按照高血压护理规程开展操作。
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包括:(1)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常规生命指标,同时加强巡视,观察是否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针对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还要做好合并症的治疗与观察。出现眩晕等不良症状之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的稳定。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要用药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入院之后主动与患者交流,向其介绍高血压合并脑缺血的发生机制、原理以及治疗现状、预后情况等,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2】,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改善病情的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很多患者由于病程较差、病情恶化而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积极进行疏导,说明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方式改善是能够控制病情的,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生活指导:首先是饮食指导,科学合理的饮食是改善高血压合并脑缺血的重要措施,了解患者目前的饮食结构和习惯,针对其中不良的地方进行调整。增加果蔬的摄取量,减少油脂、盐分和糖类的摄入,选择优质蛋白例如鱼肉、瘦肉、大豆和牛奶等,多饮水。其次是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减轻患者体重,从而控制血压和病情,可以通过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实现,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频率以每周4-5次为宜【3】。(4)用药指导: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病情,护理人员必须向其说明终身用药的必要性,解释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目的,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尤其要说明不能够随意增减药物,否则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造成器官损伤。患者自觉病情好转或者加重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调整。
1.3评价指标
1.3.1高血压改善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进行观察对比。
1.3.2症状改善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眩晕、耳鸣、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症状改善率进行观察对比。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平均为(153.22±11.63)mmHg和(117.36±9.63)mmHg、护理前后的舒张压为(106.47±8.99)mmHg和(91.74±8.74)mmHg;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平均为(155.08±11.93)mmHg和(126.95±10.06)mmHg、护理前后的舒张压为(105.94±8.71)mmHg和(98.47±8.81)mmHg。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的血压指标差异较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之后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对比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改善结果
研究组37例患者中,眩晕明显改善的有31例(83.78%)、耳鸣改善的有33例(89.19%)、视力模糊改善的有28例(75.68%)、肢体麻木改善的有29例(78.38%);对照组37例患者眩晕明显改善的有24例(64.86%)、耳鸣改善的有21例(56.76%)、视力模糊改善的有20例(54.05%)、肢体麻木改善的有19例(51.35%)。研究组患者的眩晕、麻木等脑缺血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对国民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4】。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生之后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合并症,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脑缺血是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患者脑内血流减少进而出现缺血缺氧症状,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以及视力模糊等,对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针对这样的情况,对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改善病情非常重要【5】。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结合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采取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的临床护理,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眩晕等各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率显著更高,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改善病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诗卉.1例超高龄耳聋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心血管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208-210.
[2] 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26-28.
[3] 李新辉,杜文娟,毛晓润等.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231-3233,3236.
[4] 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75-578.
[5] 刘甜,刘杏,李胜玲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29-634.
论文作者:黄菊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脑缺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症状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