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现阶段,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 标,切实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展示 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而且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全球化以 及由此带来的国际格局新变化的积极回应。经济全球化是科学认识、积极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视角。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不同社会文明的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深刻的制 度文明效应,迫切要求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到重要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愈益凸现。与此相适应,政治多极化不可阻挡,文化多元化方 兴未艾,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这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正确 认识世界变化、科学把握国内发展的重要视角。

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迅速扩大、 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以及跨国投资的日趋加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征途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念的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际 进程的推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江泽民深刻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 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注:江泽民:2002年5月 3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这充分表达了置身于经济 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所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深透地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充 分发挥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从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的高度认识和把 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我们认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社会文明的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既是不同社会文明的对抗 ,又是不同社会文明的交融。经济全球化大潮推动着不同社会制度中的人们努力寻求更

多的符合人性和人类共同需要的共同价值。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大大拓展了人们的世界视 野,使不同社会文明在相互沟通和深入比较中更多地发现相互之间的共通、共同之处, 这也就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共同规律。在自觉地适应与遵循人类文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更 高层面地提升自己的文明内涵与素质,由此形成更高层次社会文明的合力与竞争,这是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总趋势。

那么,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的视角来关照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必须把政治文明建设提到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是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主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质和目标的现 代文明进化过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刻社会影响,社会主义必须更加突出地张扬 全面发展的特质,建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战略。无论 是历史经验,还是现实状况,都无可辩驳地表明,仅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注 重或严重忽视政治文明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是片面地、残缺的,不仅难以实现社会的 全面发展,而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也会遇到来自政治领域的障碍而困难重重,难 以取得重大成就,这样的社会主义也很难适应现代人类文明大趋势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经济全球化虽然不是政治全球化,更不是世界政治的同质化,但它所带来的深刻政治制 度比较效应是无法回避的。(注:经济全球化是否带来了政治的全球化?对此问题学术界 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的同质化,不能简单地提出政治全球 化;有的则认为当代的全球化是包括政治全球化在内的全面的全球化,不可能仅仅停留 在经济维度。在2002年8月中国政治学会召开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学术研 讨会(年会)上,各方学者对此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尽管认识还不尽统一,甚至存在着 很大差异,但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以至带来的不同政治制度和 政治价值观相互沟通的效应,是大家充分认同的。)由于政治上层建筑和政治意识形态 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反作用乃至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作用,政治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全 面发展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更不可须臾忽视。很难设想,在一个缺乏政治文明的制度保证 和社会气氛的社会中,人民群众能够以主人的态度和积极性自觉地投身于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也很难设想,在政治文明薄弱和缺失的情况下,社会主义能够抵御来自资 本主义文明的影响和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更难以设想,没有政治文明即没有人民真正 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必须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 ,从本质意义上说是同一体。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和进步意义在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 主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和人民群众来说,民主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必须为之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目标。 社会主义文明,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长期的艰难的建设过程,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尤其如此。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国体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等基本政治制度 的确立,仅仅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起点,还不能说由此我们就已经完全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基本政治制度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通过坚持不 懈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赋予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从而实现包括 基本政治制度在内的政治资源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这就是 我们必须把政治文明作为现实政治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根本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我国日益融入世界文明大潮的状况下,这样一种认识价值和行为 价值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切实加强我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严肃任务。

——必须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紧迫任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 放要有新局面。改革的新突破,不仅包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根 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包括积极稳妥 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影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的体制 性障碍,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强大动力。在新世纪新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我 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彻底清除封建主义残余,是我们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重要战略选 择。

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必须建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机统一的 整体文明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促 进作用

肇始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物质层面而涉及社会文化层面、政治层 面以至整个制度层面,需要我们多层面、全方位地加以回应。在当代世界,那种单项发 展的模式已经很难获得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需要的丰硕成果,也 很难在日趋剧烈的立体型的世界竞争中赢得主动,这是已为世界各文明国家日益认知的 事实。经济全球化不仅首先表现为经济制度的竞争和物质文明的交融,而且由此引发的 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日益带来了世界各文明国家在文化领域的竞争、交融与合作 ,于是,文明的多维性也就愈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舞台上赢 得重要角色,占据主动地位,必须密切适应这种文明多维性的趋势,实现经济、政治、 文化和广泛社会生活方面文明的共同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所谓“全面”,即意味着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包括高 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高度政治文明在内的全面文明社会;现代小康社会的主体 是人的全面发展,“三大文明”建设的实质即是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三大文 明”协调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建设不仅不可忽缺,而且承负着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促进作用。所谓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既是社会物质财富量的积累,又是社会生产力质的提升。生产力的主体因素是人, 在当代,物质文明的本质特征和突出标志是全体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 增强、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的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也就是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假如没有这一点,物质财富再多,也谈不上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广大劳 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即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源”从哪里来?一是来自于劳动者 自身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二是来自于劳动者主人地位的确立与主人权利的实际实 现。假如不使广大劳动者从各种陈旧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假如不使人们从实 际的权利实现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存在,那么劳动者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就不可能长久,甚至不可能形成,当然也就不可能造成促进生产力迅速发 展和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政治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反作用 。在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现生产力质的提升,从而创造更加发 达的物质文明,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更离不开社会对广大劳动者民主权利的确认 和劳动者在民主政治上的觉醒,这也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现实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 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体:社会主义是基本制度,保证市场经济运作的方向,调节市 场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抑制市场的某些弱点和负面效应,从而使广大人民在市场经济 中共同受益,通过市场经济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市场运作机制,起着在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下合理地调节和分配社会资源,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式问题,而 且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从而开拓了一条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的新型道路。马克思主义指出,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掩藏着的都是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以社会成员的平等交换关系为前提,而且更加注重 对劳动者在生产交换中主人地位的确认和民主权利的维护,更加要求广大劳动者具有平 等意识、公平意识、自主意识、自立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更深层次地消除自然经 济、半自然经济所依托的人身依附的政治关系,在广泛的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领域清 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内涵和政治价值。由此,建设 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被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可以说,在 我国现阶段,没有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就不可能 畅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很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和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突出特征。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 是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不可阻挡,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 既面临着各种先进文化和文明之风的熏陶,又面临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 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的严重侵蚀,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成为社会主义 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先进文化的弘扬和创建。这就 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 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确立全民族的精 神文明支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先进文化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 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与社会进步趋势相适应 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不断增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代表社会前进 方向的先进文化的最本质特征是以人为主体,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以先进文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核心问题是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自立意识、民主法制 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涵和重要任务。从这个根本意义上说,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种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过程。全 社会精神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也应当是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抑或是政治文明建设,其实质都是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 求,也是社会主义文明高于其他社会文明的突出标志。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全面发展的主体因素是人。在社会主义文明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 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 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 ,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 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 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第44页。)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剧烈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这就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能否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文明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次的任 务:一是要使人变成自主的人,二是要使人变成自觉的人,三是要使人变成自由的人。 自主的人,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一个人尚处于被奴役、被剥削地位 的时候,要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不啻是天方夜谭。自觉的人,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更高一层意义。自觉的根本含义是对社会进步的价值确认和对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 遵循,这是作为自主的人的价值延伸。自由的人,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态。 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要造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 样一种“联合体”。(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4页。)自由既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任务。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 层面内涵中,显然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奠定基础的意义。社会成员自主地位的确立,自主 意识的张扬,社会对人的自主权利的维护,都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都既是政治文明建 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坚持不懈的政治文明建设,自觉的 人、自由的人则无从谈起。

三、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发展 党内民主,要着重于从制度上建党

所谓政治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政治制度,这是社会形态的基本上层建筑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国家及社会的安全起到重要的导向、保护作用;二是政治权 力,这是社会公共意志的象征,对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三是 政治意识,这是社会成员的政治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维系力量。在这三种政治 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归宿状况及运行状况,既是政治制度优劣的 直观体现,又对社会成员政治价值选择及其政治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注:包心 鉴:《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论》,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历史与现实表明,政治资 源配置是否进步、合理,即是否符合社会主体力量的利益和需要,是衡量某种政治资源 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政治文明相对于政治愚昧而言。政治为少数特权者所垄断,而将 社会主体——广大人民排除在政治资源之外,这是政治愚昧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对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取代,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开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 本质上远远高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应 是实现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合理配置和使用,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广大 人民在各种政治资源配置尤其是国家权力配置和使用中的主人地位。显然,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更高级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注: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王惠岩、杨海蛟、李景鹏、李元书、金太军、虞崇 胜等学者都做了深入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详见《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200 2年8月12日、8月26日、10月14日、10月21日《学习日报》。)

政治制度不仅包括基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同时还有各种 政治运行机制。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着政治制度的本质 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从理论原则和基本制度上确认人民在民主政治 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这就 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范运行原则包括:(1) 社会原则。即执政党和国家的各项政治运行必须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发展服务 。(2)民主原则。即按照民主程序实现大多数公民对一小部分专门从事政治管理的公民 的选择,并施之以严格的监督。(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 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而产生的专制政治和“暗箱操作”行为。(4)程序原则。 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程序化状态。(5)法制 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制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和实现,也就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其结 果必将有力地提高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充分发挥政治文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 大推动和保证作用。

由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加强执政党自身的政治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环节。执政党政 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和发展党内民主。所谓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 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 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这两个层面 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没有党内民主生活的形成和巩固,也就 很难有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 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 度统一。江泽民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注: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 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2002年5月31日。)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 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适应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觉地始终如一地运用手中权力,确保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合理配置和 运作。

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执政党的政治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按照人民民主的原则和要求加 强党的制度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精辟指明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 性。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 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这一鞭辟入里的科学论断,既为历史所反 复证明,又为现实所深刻体现。江泽民在“5·31”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按照“三个 代表”要求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 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 一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重要探索。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世界格局中,注重制度建党,推进政治文明,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可以说,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地位,是胜利回应经济全球化以及 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化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的迫切要求。

经过长期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 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 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 济市场化变革的深入推进,更使我们党置身于一种全新的任务和氛围之中。这个具有根 本意义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迫切要求全 党以对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着重从制度层面切实解决好党能否执 政、如何执政的重大课题,使党真正成为走在时代前列、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领导 力量。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挑战和考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多 极化和文化多元化,迫切要求我们党必须改革那些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相对封闭状 态中所形成的某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尤其是体制和制度,真正按照现代化大生产 规律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要适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 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内涵,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显然,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一系列实际运作程序的展开,这一课题将愈加紧迫地提到党的建设 位置上来,尤其要求党改革那些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执政方式、领导 体制和工作制度,探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根本上提高执政 能力和领导水平。

其次是经济市场化变革的挑战和考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各个 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全方位地加快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然而这仅仅是走了第一步。 究竟如何把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究竟如何运用现代市场经济规则搞活国有企业,增 强公有制的生机和活力?究竟如何把现代市场机制追求经济效率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 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高效率又有真公平的社会主义真正优势?究竟 如何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政治效应,消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有力地推 进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如此等等,都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既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全 局,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大局的历史性课题。这就迫切要求全党,必须进一步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着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并遵循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党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水平和执 政能力。

第三是经济社会多样化的挑战和考验。随着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转型 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 、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适应这 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 设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对党如何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 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在思想文化多样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利益结 构和利益分配多样化、甚至某种利益矛盾加剧的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领导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 不仅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革新观念,改善领导作风,而且需要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适应多样化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从根本 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以上三大挑战和考验,都涉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以高超的能力和水平执政 兴国。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我们党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作风对待 马克思主义、对待发展变化着的世界、对待发展变化着的实际,而且取决于我们党以什 么样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以及一系列运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来适应形势,承负起时代的 考验和历史赋予的重任。通过切实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确保全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生机活力,成为在经济全球化及市场条件下全面加强 党的建设必须认真对待的根本性、全局性课题。

把制度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关键地位,也是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必须正视,当前党内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甚至存在着一些与政治文明完全相悖的因 素,这是影响党与时俱进的重要障碍。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靠思想教育与纪律约 束,而且更要靠体制与制度完善,必须注重于从制度层面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因 为许多问题特别是作风方面的问题,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官本位”的体制弊端,是党的作风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的“总病根”。“官本位” 是封建主义残余的集中表现,是一切不良风气的根源。“官本位”既是一个意识问题, 又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既是一种历史积淀,又是一种现实弊端;“官本位”意识归 根到底来自于“官本位”的体制和制度。这种现象深刻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些 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和体制问题。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制度建设。

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 强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基本建 设就是必须在党的各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 作制度,由此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者获得制度保障和张扬 ,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者受到制度制约和谴责。否则,某些制 度中的惰性,某些体制中的漏洞,就有可能形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大滞障力 量。江泽民反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三大创新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理论创新是前提,关键因素又在于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 桎梏中解放出来,不切实地推进党的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就很难有大的突破,甚至 有可能因某些制度的阻碍而扼杀创新理论的生命。这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要 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循的原 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真 正懂得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归谁所有、走向何处等基本问题外,关键在于 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保持清正廉洁的领导制 度、组织制度尤其是权力监督、制约制度。否则,权力运作制度不严谨、不规范,甚至 存在严重漏洞,则有可能直接诱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 风,这也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党的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 护党的团结和纪律,更直接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更需要从制度层面改进和加强。只 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 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 律的生动活泼局面,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惟亲等不 正之风的滋生。这样一种规律,同样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总之,新时期加强 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 党风建设的关键位置。

注重制度建党,推进政治文明,离不开积极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既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 是使党经受住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挑战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动力。江泽民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 设。在“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世纪新阶段,从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发展趋势、 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高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尤其需要 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实际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 加强组织体制建设,完善以党员民主权力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加强监督,完善以 权力监督和制约为根本内容的权力运作制度。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党既积极稳妥而又坚 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致力于党内民主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致力于党内民主的实 现和提升,我们党就一定能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而立于不败之地,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目标也就一定能胜利实现。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