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风险护理。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使用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在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治疗质量,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风险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36-02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分为病理性黄疸以及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随着时间推移,会自动消退,但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或者胆红素性质出现改变,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儿引起胆红素脑病,不利于患儿健康生长,甚至导致患儿出现死亡[1]。临床常用治疗措施是通过蓝光照射对患儿进行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抵抗力、免疫力低,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降低治疗质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风险护理探究。以下是本次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使用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观察组患儿中男26例,女24例,日龄分布在2~24d之间,平均日龄(12.36±3.09)d,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9.98±1.02)周;对照组患儿中男27例,女23例,日龄分布在2~25d之间,平均日龄(13.18±3.22)d,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40.12±1.03)周;所选患儿均由临床确定诊断,且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2]。所选患儿在日龄、性别、临床表现、胎龄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入组标准: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值超过205umol/L;符合蓝光照射指征;实施母乳喂养;出生后5min Agpar超过8分[3]。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肿瘤等);具有光疗照射禁忌证;出生后出现窒息史;出现新生儿缺陷;属于早产儿;出生后转至ICU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措施为,在患儿进行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再次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对患儿光照时间进行调整,对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1.2.2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具体措施为:
生命基本体征护理:患儿出生后,机能发育尚不完整,无法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以及保暖。鼓励患儿家属进行母乳喂养,随时对患儿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患儿出现感染;对患儿吸吮力、肌张力以及哭声进行护理。
患儿家属护理:患儿出生后出现黄疸需要治疗,患儿家属往往会出现焦躁、不安、担心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对患儿家属讲解关于黄疸的相关知识,以及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降低患儿家属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风险护理:在科室内由科室主任以及护理长挑选成员成立风险小组,小组成立后,明确自身工作范围以及责任,实施责任到个人的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对于患儿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收集,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提前采用相应措施防止患儿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
客观风险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使患儿采用侧卧位,并将患儿头胸部抬高15~20度,防止呕吐物返流进入呼吸道;根据患儿头围制定合适的眼罩,同时治疗过程中使用抚摸患儿的方式,防止患儿哭闹,导致眼罩脱落;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选用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操作,避免多次穿刺的情况出现;根据患儿情况随时对患儿指甲进行修剪,并给予患儿棉布手套,双脚穿松紧合适的棉质短袜,及时对患儿尿布进行更换,便后使用湿巾擦拭患儿身体;在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针头部位,防止针头脱落情况出现。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患儿经过治疗及护理后,黄染情况基本消失,临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评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黄染以及临床不适症状较刚治疗时出现明显好转,评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临床不适症状以及黄染情况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出现进一步加重,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经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措施不当,会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影响其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患儿死亡。临床上首选治疗措施是使用蓝光照射,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降低了治疗质量,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对患儿实施风险护理,对患儿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成立风险小组,设置责任到个人的管理模式,同时对患儿及患儿家属情绪进行护理,降低患儿家属心理负担,避免患儿吵闹,使静脉输液部位出现针头脱落,多次进行穿刺情况出现,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证明对于实施蓝光照射的黄疸新生儿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保证治疗质量,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蓝光照射的黄疸新生儿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治疗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儿的恢复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婕.对比间歇和持续蓝光两种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74,80.
[2]李梅姑.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综合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8):129-131.
[3]李静.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238,246.
论文作者:陈笑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蓝光论文; 风险论文; 措施论文; 过程中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