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规律中寻找结合点——谈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规律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提倡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千方百计为市场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获得生机活力的关键。但是,教育究竟如何为市场经济服务,在具体运作中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需要实事求是地作一番思考。
一、教育与市场经济,两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它们既约束于共同的总目标,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原材料、交通、能源、基础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通过各项政策、法规实行宏观调控。但对于大批的独立经营的企业来说,要求生产诸要素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资金来源、产品销售流通和价格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行各业等都必须按照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进行配置。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机动灵活的调节,促进经济高速健康地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的诸要素是:教育方针、教育发展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招生考试、人才分配等。上述诸要素,毫无疑问应当明确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总目标服务。但是诸要素的配置和调整并不都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在上述诸方面都必须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法律的制约,并且必须按照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来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即商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情况变化而上下波动,往往偏离价值。生产者按市场价格的起伏来指导其生产和销售,以谋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是按照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来自发调节,使供求逐步趋于平衡。近年来,我国市场价格波动激烈,特别是生活资料的涨幅居高不下,更显示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教育事业涉及亿万人民的利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育人环境和秩序。在对学生的收费上,不能够“随行就市”地体现出市场经营行为,加重学生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应由政府负责,结合争取社会赞助,而不应任意提高对学生的收费标准。在这里,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和调节作用理所当然是被排斥的。
但是目前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忽视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仿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办学,用高收费的办法来筹集资金,其中也不乏以谋利为目的的办学者。出现了“谁出钱,谁上学”,“多出钱,上好学”等现象,把办学、办教育商品化。这种情况下,虽然表现上呈现出“优质优价”、“平等公正”的生源和财源开发,实际上却扭曲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属性,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造成了思想混乱,并打破了教育事业的平衡发展,最终必将降低教育质量,降低人才的素质以及整个国民素质,从而背离了教育方针。
二、国民素质的提高呈渐进性,必然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与市场调节的灵活性不相一致。
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因为资金流通愈快,利润就愈高。产出以及流通周期尽量缩短,回收利率愈快愈好。商品生产者往往着眼于眼前和近期利益,但是人才的培养受教育规律的制约,需要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特别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往往需要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奏效。因此,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更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规划和宏观调控,而不受市场调节的制约。近代和现代发达国家和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都以高度的注意力把教育放在百年大计的战略地位,对于发展教育的诸要素的配置,由政府出面给予立法的、财政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保障,不受市场短期行为制约,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与此相反,在我国建国以来曾经几度在教育上出现过的“盲目冒进”现象,违背教育规律,过早地实施“消灭文盲”、“普及初中”、“普及高中”等脱离实际的作法,名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实则阻碍和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是变化多端的,随着市场的热点变化而忽起忽落。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需要的大多是应用型的中、低层次的专业人才。教育既要注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培养善于应变的复合型人才,更应着眼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经济建设对教育的需求千头万绪,教育必须全面统筹安排与之相适应。同时教育还要重视社会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培养政治、哲学、文化、艺术、环保、人口管理等方面人才。基础学科和精神文明领域内的人才需求,不容易通过市场的供需反映出来,例如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人才需求,就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不受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但是,这类人才作用却涉及社会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归根到底影响整体国民素质和现代化的水平,是不可缺或的。“重理轻文”的教育方针和结构,亦是不可取的。不论是理工科人才或社会科学人才,如果社会一旦发现某一方面的人才缺或,迫使教育部门不得不回过头来“补课”,往往已为时过迟,事实上,任何一方面人才的短缺,都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衡。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由政府依靠有经验的专家自下而上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参照国际经验,高瞻远瞩地全面甚至超前进行统筹规划,而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只着眼于现时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忽略教育合理的布局,以及全面的发展,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四、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国内政治和经济以及政策的调节,在国际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甚至受国际经济和政局的影响,往往呈现出大幅度的波动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波动性仍不可避免。二战后世界主要参战国经济都发生了极大的波动和差异,战败国经济几乎崩溃;战胜国需要由战时经济转轨到和平经济,经济结构均需要调整;有些原来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形势稳定后,其经济也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尽管如此,这些国家都以极大的注意力保持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尤其是德、意、日等战败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勒紧腰带发展教育,致力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结果很快地恢复了元气。这些事例雄辩地说明,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增强国力是极其重要的。至于战后若干年国际间、不同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快慢、危机起伏是时隐时现的,许多国家并不因经济波动而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如常说的“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总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国民素质能够稳步地提高,从而增强了经济的后劲。我国“文革”期间停止和破坏了教育的发展,使人才发生断层,至今其后果已经暴露得愈来愈明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弥补过来。可见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十分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不能依赖市场调节。
五、教育事业的成果需要受教育者在完成学业、走上社会,在工作和劳动中取得成绩之后才能得到显示。教育者的劳动价值是很难用数据和公式计算出来的。但人们虽然在理论上注意到了这一点,而在实际上却因为教育的滞后、潜在效应,使他们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很难认识到这一点。而市场经济则不然,任何经济效益都能够数量化地准确地计算出来,统计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很大的透明度和清晰性,可以直接计算出从业人员的经营成果和经济利益,从业人员可以直接受益,首先富裕起来。教育事业与市场经济在利益分配上是无法等量齐观的,两者的地位由此相形见拙。因此,一部分社会成员或者平庸的领导者往往忽略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目前拖欠教师工资、忽视教师生活疾苦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由于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清贫、不受重视,因而不安于位,跳槽、流失等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依靠教师自己去钻营设法,而应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师资培养、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优惠,至少不应低于或仅仅满足“相当于”政府公务人员和国家事业单位职工的平均水平。同时对教师进行的师德和敬业教育,严格考核管理,使教师们自强自律,树立起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六、教育事业的滞后发展必然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某些消极影响,甚至产生破损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的经济体制刚刚萌芽和起步,旧的体制仍在发生作用。整个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其间留下了不少空隙,被死灰复燃的封建主义的,方生未死的资本主义的,以及境外渗入的各种腐败的思想、作风所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出许多弊端,而我国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又十分严重。目前人们既可以看到经济的大发展而喜形于色,又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畸形和不合理的现象而忧心忡忡。要使现实状况得以改变,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如果教育事业滞后发展的情况不迅速得到改变,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诸如分配不公、脑体倒挂、拜金主义、贪污受贿、道德沉沦种种问题对教育事业就可以产生消极作用,甚至破坏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通过国家建立完善的法制,从政治上和财政投入上保障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地发展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地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反作用于经济建设,逐步引导市场经济由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充分发挥教育对于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这在一些腾飞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亚洲的“四小龙”,已经成为现实。
七、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按照教育的不同阶段、不同体制和不同门类,联系实际,确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契合点。
《纲要》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改革的有益经验,按照我国经济从现在到本世界末和下个世初的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国家办学、集体企事业办学和私人办学作了分类指导。一般地说,不同阶段、不同门类和不同体制的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是不相同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家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强制性的教育,是全体国民在青少年阶段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逐步完善义务教育设施,教育经费应主要由国家负责拨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不密切。但是为了使国民在义务教育后便于就业,在初中阶段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一些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使不再升学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里必须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对于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后,实施专门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完备知识技能,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条件下,此类专业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需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其经费除由国家支持外,还可收取部分学费加以补充。
在职劳动者的成人教育,主要是根据科技的新发展对职工岗位技术条件的新要求进行岗位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现实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各企业大量引进高新技术的条件下,成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许多企业采取各种激励机制,鼓励机制,鼓励职工参与成人教育的学习。目前成人教育日益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并且实行联合办学,接受市场调节。
高等教育比较复杂,它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场所,其中一部分应用型的科技人才为市场经济所急需。而一些文、理、史、哲、法、艺等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会从不同的角度反作用于经济建设、并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良好道德风尚的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选择,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对这类专业人才,必须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发展,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由学生交纳部分学费,作为人才配置的导向。
社会力量办学和私立学校,作为国家办学的一种补充,是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其资金来源主要以学生交纳学费为主,但国家应适当控制学费额度,避免造成分配不公和教师队伍思想混乱。此外,这类学校还必须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办学。
收稿日期:199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