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遗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思想论文,遗产论文,以新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提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本文打算通过对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领域用陈旧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及其危害的剖析入手,阐明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上,应该从经济发展的新视角上继承、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遗产的新的思想、观点。
一、不同的社会实践,需要不同的理论指导
不同的社会实践,需要不同的理论指导。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浅显的常识,但本文必须由此谈起。
实践是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是理论的来源。
理论是在人们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对象进行反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之所以要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对象进行反复认识,之所以要创立理论,其直接目的固然是为了正确地揭示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对象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但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
必须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不同的,各不相同的对象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因而人们便会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各不相同的理论。不言而喻的是,各种特定的理论,都只能是各种特定的实践对象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反映,只能对人们所进行的特定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只有把特定实践活动与特定的理论指导统一起来,理论才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否则,就会发生实践活动与特定的理论指导错位,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不仅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相反,会危害人们的实践活动。
更应该看到,人们的任何实践活动的对象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多元的。一种实践活动的对象本身既具有浅表层次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又具有更深层次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例如,在人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践活动中,就存在有浅表层次的价格及其规律、利润及其规律,与更深层次的价值及其规律、剩余价值及其规律之分;一种实践活动的对象,既具有与其它实践活动的对象相同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例如,资本主义生产这一对象,又具有特定资本主义属性的特性、本质和运动规律,还具有与物质资料生产、商品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相同的一般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由于人们实践活动的同一对象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对同一对象进行研究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从而,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不同,也会制定和择取相应的理论来指导。例如,人们为了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发生择取反映具有特定资本主义属性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指导;人们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发生制定和择取反映有物质资料生产、商品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相同的特点、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指导,否则,也会造成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的错位。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错位及其原因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的最主要内容,是深入而详尽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的。然而,自马克思经济思想诞生至今的一个半世纪中,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几乎毫无例外地仅仅从经济关系即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的视角切入,整理、概括、总结、提供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成果,被局限于经济关系方面,被局限于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表述,被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不合理性、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不可避免性的阐明。
马克思在经济关系方面的经济思想,对于各国无产阶级认识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真正地位,认识自己受剥削、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真正根源,认识自己与资产阶级客观存在的对立关系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认识自己担负的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创立者的伟大历史使命,对于动员整个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有效地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伟大斗争,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与资产阶级进行战斗的各国无产阶级手中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推翻旧世界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马克思在经济关系方面的思想指导的结果。
当我国和其他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无产阶级和其他人民群众已基本上完成了消灭资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旧世界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其他人民群众面临的,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一新的伟大历史使命。然而,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伟大变革、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也相应发生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条件,对国内外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似乎没有大的触动和影响,他们大都仍然继续从经济关系即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的视角上进一步整理、总结、概括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因此,所有提供的马克思经济思想,只能是更为深入系统的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性、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避免性等研究成果。
诚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些理论对于教育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认识并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并坚信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忘我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创造精神,是有益的,非常重要的。但它所履行的,只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继续从经济关系即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视角上,为人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实践活动提供的资本主义不合理性、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避免性等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并不相适合,表现出一系列错位:
第一,内容上错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在于经济资源如何合理地实现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优化配置,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如何实现合理和高效,宏观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和协调运行。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而提供的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为资本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如何使雇佣工人生产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又是如何在流通领域里以及在怎样的条件下实现,社会所实现的剩余价值又是如何在资产阶级(包括大土地所有者)的各个阶层中分配等等。诚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不少经济理论工作者已经看到了这种内容错位现实,也极力撇开马克思论断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外壳,寻找一些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但迄今为止,这一工作是非常零星的、有限的,完全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指导在内容上错位的现实。
第二,目的上错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建设一个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新社会。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却是以论证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避免性为目的,一句话,以唤醒人民从本质上深入认识资本主义,鼓励人民群众奋起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上错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出现在资本主义被推翻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的提供马克思有关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思想,所能进行指导的只能是正在与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的处在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之所以如此错位,是因为在人们的实践活动发生变化之后,也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由破坏旧世界转变为建设新社会之后,经济理论工作者并没有从一种新的视角上发掘和提供马克思的用以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经济理论,而是仍然沿袭并强化原有理论指导,仍然把用于推翻三座大山的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代变了,人们的实践活动目的、内容根本上改变了,但经济理论工作者为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马克思经济思想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目的上,都没有改变。把用于指导破坏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思想武器又用来作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当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的借位。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错位的严重后果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们一直强调以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这显然是对的。但是,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为我们所能提供的马克思经济思想,仅仅是从经济关系的视角研究所获得资本主义不合理性、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不可避免性等原理。用这些理论原理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必然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对立和斗争,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质的规定性和一大二公,强调建立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经济发展的活力,强调经济建设服从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强调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必然性,强调与资本主义对着干,凡是资产阶级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资本主义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使用的手段商品生产、货币交换、市场等,具有资本主义的属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应使用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成就、办法、途径、管理经验等等。用经济理论工作者们提供的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方面的马克思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建设实践的结果,经济建设不仅不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反而成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理论指导不仅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却危害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理论工作者们所能提供的从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经济关系的视角上发掘的马克思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严重错位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危害已向人们表明,经济理论工作者们所能提供的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马克思经济思想,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导。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视角在经济关系上,从而他们所能提供的只有从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方面发掘的马克思经济思想,而这一方面的马克思经济思想难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活动进行指导,那么,在国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中间难免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只是破坏资本主义旧世界的经济思想,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经济思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面前,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过时”了,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过时”了。
经济理论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视角上发掘的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错位的事实,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在理论指导上缺位。说实在的,在我国,绝大多数经济理论工作者确实赞成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多年来他们用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但迄今为止,摆在他们面前那些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在总体上错位,致使马克思的经济思想难以发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有的指导作用,从而使他们陷入一种困惑状态之中。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求助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机械搬运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政策。当然,近些年来,在我国之所以出现照搬照抄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迄今为止经济理论工作者所能提供的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错位,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必须从新的视角上发掘和提供能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马克思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与其理论指导的错位,决不意味着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过时,决不是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不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其实,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方面的思想,并不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克思毕生进行经济理论研究的最主要贡献,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详尽、深入地解剖。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决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产,同时也是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生产的统一。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般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历史规定的形式。而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产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着的过程,是生产和再生产着这种生产关系本身,因而生产和再生产着……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4~925页。)
马克思在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不仅在研究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就。前者表现为深入而周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不合理性、固有矛盾和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等等。后者则表现为撇开任何历史规定形式的人类一般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一般原理、一般趋向、一般规律,等等。马克思正是这样写道:“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2页。)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基础和前提的物质资料再生产,一方面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物质产品的再生产。伴随着人类需要的扩大,再生产必然会呈现下述两个方面的趋向:一是经济关系的变革、更新和进步;二是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为了推进经济关系的变革、更新和进步,需要马克思在经济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人们就会从经济关系的视角切入,发掘、整理、归纳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人们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需要马克思的一般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人们就应该从崭新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视角切入,发掘、整理、归纳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聚精会神地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虽然需要继续从经济关系的视角切入,深入发掘和进一步发挥发展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从而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并不在于从经济关系的视角上发挥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而是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崭新视角上发掘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视角切入发掘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完全不同于撇开马克思提出的某个或某些基本原理中的资本主义外壳,从中悟出其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用的理论指导,而是直接地、专门地、系统地发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方式作一般研究的全部理论成果。
据笔者的初步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决不少于从经济关系方面的研究成就。马克思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就,大体上可以分为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研究成就两大部分。
从宏观经济来讲,马克思的理论成就有:关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各自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思想;关于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自有的特点、呈现的趋势、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发、保护、合理使用这些资源的思想;关于上述各种资源储备的必要性、来源、数量规定性的思想;关于市场、市场各种机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的思想;关于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关于社会补偿产品、社会必要产品和社会剩余产品及其各种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思想;关于社会再生产中的众多比例关系及其各种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思想;关于对外贸易的必然性、作用以及影响对外贸易的因素、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关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多种作用的思想;关于社会经济管理的必然性、职能、体制、手段的思想,等等。
在微观经济方面,马克思的理论成就有:关于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质量上、数量上、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优化、高效率结合及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思想;关于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及它们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关于企业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及其转换的必然性和必要条件的思想;关于协作、分工及各自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的思想;关于企业管理的职能、必要性、方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思想;关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利润率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增加利润、提高利润的条件、途径和方法的思想,等等。
从我仅仅列举以上马克思的这些理论成就中,不难看出,它们正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正好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相符合,当然,正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与资产阶级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极为丰富、卓越的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便使他们胜利的进行斗争,以完成他们所担负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历史使命,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资本论》成为了工人阶级的“圣经”;同样,它为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工人阶级提供极为丰富、卓越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原理,对于引导工人阶级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建设,以便尽早建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样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说:《资本论》也是一部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圣经”。
标签:经济研究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