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容走进“花季#183;雨季”——《花季#183;雨季》编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花季论文,雨季论文,编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我为了改编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而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最初打动我的是小说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中学生的朝气。
我一口气读完了《花季·雨季》,这部小说是由众多的人物和无数生动的细节组成,像一首长而优美的散文。我喜欢这种朴素又活泼动人的写法。然而电影创作有它独特的规律性,尤其改编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它是一次再创作,是由自己心中重新流淌出来的韵律。如何在目前市场经济为主的环境下,既保持原作中散文化的清新淡雅,不破坏原小说的整体风格;又要增加电影的观赏性和凝聚力,让青少年观众在读过小说之后仍对电影保持趣味和新鲜感?这确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八十年代曾风靡全国、获得“金鸡”、“百花”双奖的电影《红衣少女》是由我母亲陆小雅改编并导演的。她这部电影无论从编剧的角度还是导演的角度来说,都可称为成功之作。我确实感到了压力!但我想,我改编的是一部反映90年代中学生的作品,它必然与80年代中学生有许多不同。90年代的中学生个个有个性,他们又是生活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既不同于内地,又不同于香港,当然就有很多“特别”之处可以挖掘。
在改编中,我很注重地区的特点和特色,在语言上,保留了深圳中学生特有的语言习惯,普通话里夹杂着广东话,或者说是比较港台味儿的普通话。同时特别强调深圳的环境:摩天大楼与不夜城的特色;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与复式结构的豪华家庭,以及广东味儿的居家环境的区分与对比。更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特色的把握:王笑天大大咧咧又富有正义感,爱表现自己,余发的父亲有钱,余发不爱读书,但他直率、“爱搞笑”(幽默)又讲哥们儿义气。最难塑造的人物是欣然,她是这一代青少年中无数亮点当中最耀眼的一点,但她因为太耀眼,也就显得过于完美,于是我抓住原作中她对父亲的不满,她遇到挫折,内心怪责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以及“过生日”的前后转变,使这个人物更像一个16岁的孩子。
我在创作之前,采访中学生和老师有30多人次,历时一个月。江楠老师的形象塑造就是我在采访中和学生们交谈时渐渐清晰起来的。我设计他总是面带微笑,时时在微笑,偶尔严厉。这构成了他的总体气质。他的语言要幽默、洒脱、有力度,即使教训学生,也是含着微笑。他是这个时代学生喜欢和渴望遇到的一种教师的典型。
我将原小说中王笑天和荣遥合并为一个人,在采访中,我和实验中学的一位高中生成为了朋友,他的思想非常活跃,喜欢英文歌曲和摇滚,他使我在塑造王笑天这个人物形象时,找到了准确的基调。我也将欣然和晓旭合二为一,晓旭的内心轨迹,外化为欣然成长历程的一部分。
一部电影叙述得好坏,往往不在于故事好坏,关键在于细节的运用。如何把原小说中生动感人的细节找到,并且将细节在影片中进行扩展和丰富,成为改编的一个关键。我选择了“生日”、“送礼”、“户口”、“漫画”、“打工”、“陋室铭”等等一系列细节,将这些细节扩展成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可是,用什么来串起这部电影,引起观众期待的注意力呢?我想,是人物的命运。于是,我着重笔墨写了女主角欣然的“户口问题”。
我认为,矛盾不一定要“吵架”、“打人”,甚至人为地激化矛盾,有时会影响作品的感染力和深度,电影“八股文”是绝对不可取的,不要怕观众看不懂,人为地向观众交待一、二、三;只能说明我们没有很好地运用电影艺术手段。
标签: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