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论文_卢涛,张龙瑞

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论文_卢涛,张龙瑞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覆盖面积也是不断扩大。而且针对电力的用户,需要做好电力计量工作,电力计量的标准和准确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应用

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实际收益对电网工程进行再建设,做好电力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在当前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电力计量是获取收益的重要手段。电力计算是能够充分反映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信誉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中计量中采用的计量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考核电力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重要手段和重要依据。电力计量管理属于一项综合性的企业管理,其中主要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计量标准化是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1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必要性

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实施,一方面为电力企业节约了供电成本,提高供电的质量,另一方面符合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让广大用户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所以,电力企业要充分意识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对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大力实施基础建设,诸多地区的供用电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电力行业技术条件的限制,电力企业依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程度制约了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进程,不利于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对电能需求的日益增多,这给供用电系统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国家已经在着手完善电网系统的建设,但是一些传统电网工程的弊端得到了逐渐显现,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多方位需求。所以,强化电网系统中的硬件建设和技术革新,进一步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

2.1技术标准化

供电企业在计量设备的应用过程中,也要注重设备应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做好调试准备工作,确保计量设备保持高精度的计量水平。因此企业要加大对计量相关技术方法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促进研发应用工作的迅速发展,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相关技术,提高计量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和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还要完善计量设备体系,要确保各型配套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健全相应的监督监管工作机制,对电能表等关键设备以及技术方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开展强有力的监督和管控,防止各型设备频繁出现故障和问题。要督促管理部门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落实相关的检查策略。

2.2管理标准化

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之所以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在于部分人员管理意识的缺失以及管理职能的缺位,因而管理标准化成为提升电力计量工作开展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必然举措。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要从作为管理者的计量管理人员入手。各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计量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其知晓自身的岗位职责与技术标准,并且具备较高的计量管理意识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各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长效且强有力的电力计量管理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电力计量工作不同环节的具体内容、管理要求以及部门职责,从而提升各部门在开展电力计量工作中的配合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对电表安装以及运行质量的检查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存在不规范安装或者是运行误差较大的电表,应当立即拆除并予以更换,降低其在运行过程中造成的误差[3]。与此同时,在电力计量全过程中,应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专人进行电力计量档案的归档整理及管理,给后续的相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与保障。

2.3工作程序标准化

在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中,需要对工作程序合理规范,以此确保电力计量的准确。第一,需要对仪器的接线方式进行明确,在这当中和实际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对接线方式合理选择,防止产生误差。第二,对计量点准确的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对于电力计量点的选择当中,需要尽可能的对计量现场靠近,避免产生二次损耗,以此来将电力计量准确性提升。第三,对计量结果进行规范化。在这当中,需要对计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其中所存在的误差需要及时的发现.

2.4仪器工具实施标准化

电力计量仪器工具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求对落后与淘汰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处理。对政府已经禁止使用或淘汰的电能表进行更换,对计量技术改造力度不断进行深化处理,促进计量数字化与远程抄表目标的快速实现,使得计量自动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其中电能计量设备需要充分符合计量规程的各种需求,对具有较强稳定性与精准度的多功能电能表进行选择与使用,并对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进行明确,确保其与测量的回路出现共用现象。强化计量监督检验强度。对计量监督进行较为严格的落实,强化电能表检测、二次降压以及误差检测等实际考核强度,对技术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发挥,促进计量精准度快速提升。同时还应根据符合种类对精准度等级进行选择,在使用前实施科学的校正与调整,确保计量设备存在的出差在标准范围之中。管理轮换与管理周检的使用。对计量运行管理强度进行提升,结合相关规章制度需求进行良好的轮换与效验工作。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结合误差要满足二次负荷需求,这时可通过精准度等级进行科学控制。其中电压互感设备降压形成的误差不可利用精准度进行明确,其计量综合误差的主要内容,可利用互感器误差互补调整以及地导线电压误差补偿设备实施补偿,进而对计量综合误差进行控制。

2.5运行机制标准化

首先,电力计量标准形成阶段。从电力计量标准的形成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了需求分析、标准制定、结果复查等环节,对电力计量标准构成影响的因素除了标准化法律法规外,还与电力企业的标准化文件、实际的标准化投入、人为因素有关。因为电力企业之外的环境难以改变,所以大多集中于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建设,通过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制度来确保电力计量标准的形成。然后,电力计量标准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标准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比如标准的作用范围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化目标来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进行,以约束机制来确保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质量。最后,电力计量标准推广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电力计量标准的成立、废止和修改等内容,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以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真实反映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的问题和成效。

2.6服务标准化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也不例外。因而在推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人员以及服务质量等要素的规范化管理,为实际计量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电力企业把好不同岗位的用人关,明确相应岗位的用人门槛以及工作标准,坚决落实持证上岗以及考核竞聘的用人原则,从源头处提升计量队伍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计量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使其接触到该领域内的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责任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实际计量工作的开展需要[4]。除此之外,在人员管理层面,应当推行岗位责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起良好的竞争氛围,实现计量管理工作服务标准化的有效开展。

3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提高电力企业电力计量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电力计量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和自动化,需要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技术创新和研究,以适应现代电力能源管理。因此,针对目前电力计量管理的形势,电力公司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加大新型电力设备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公司整体生产能力,严格加强电力监管实施。测量管理。不断学习相关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电能计量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加快智能电量计量和信息化发展步伐,最终达到稳步提高电力公司电能计量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晓玉.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8(03):210-211.

[2]胡勋.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探究[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101-102.

[3]彭湘辉.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6(28):133-134.

[4]关伟.浅析新形势下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4,(6):79-80.

论文作者:卢涛,张龙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论文_卢涛,张龙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