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风——谈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风论文,正确对待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认真探讨学风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风问题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把学风问题视为党风对待,要求全党予以高度重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一个根本观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观点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应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问题,并构成党的学风的核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正确学风“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见诸学风,其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着眼于对这一理论的运用。从理论上来说,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首先所要强调的就是在运用中的结合,这既是二者结合的基础,也是二者结合的出发点,离开了这一点,二者的结合不可能实现。从实践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指导工作,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谈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曾指出:“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着眼于运用,这是一种观点,也是一种意识。只有真正确立了这一观点和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具备良好的基础。
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着眼于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紧密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只是简单地套用,目的在于证明。另一种则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科学,强调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解释世界的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停留在说明世界是什么上。另一种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改造世界的工具,强调在说明世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改造世界。显然,在实践的立场上,两者划分出了明显的界限。前者是一种被动的运用,而后者才是主动的运用,是我们所要提倡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武器,更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的任务不只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着眼于实践,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三,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所谓实践总是在一定条件、时间、范围内的活动,它所要解决的是现实中的问题。如果说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联系实际架起了桥梁的话,那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就具体体现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这一思考包涵了两层含义:一是反对教条主义,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具体的方针、政策,并进而以此为指导,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二是反对经验主义,强调要重视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现实问题,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动的事物要及时进行总结,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加以说明,以进一步指导新的实践活动。邓小平同志曾就此问题指出:“教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它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经验主义,就是只看到一些具体实践,只看到一国一地一时的经验,没有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两者我们都要反对”。
二、学风问题的基础是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解决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的话,那么,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首先对理论本身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就学风来说,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必须确立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绝不能孤立静止地去看待。所谓开放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产物,它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那些理论和思想,而是一切包容在这一思想体系下的理论和思想,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科学学说。就当今来说,创立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后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今天,邓小平理论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它们一脉相承,构成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谓发展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永恒性与阶段性结合的科学,它的永恒的一面在于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结论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些结论一旦超出了阶段,就失去了科学的价值。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于创立时期的学说,也没有静止在当今的学说之中,它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它能够在自我更新的基础上,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的前进而前进,随着范围的不同而变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体系,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一些具体的结论。恩格斯有一句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一个观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正是基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才成为指导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具有了自我更新的永恒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开放的和发展的科学才能成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才强调理论必须与一定时间、条件和范围内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必须需要不断的自我更新,才必须成为开放和发展的科学。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由多层次内容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不仅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划分,即经典地将其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应当可以从层次上进行划分。对科学体系的任何划分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体系。从层次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普遍真理、局部真理和个别真理几个部分。普遍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反映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的最普遍规律以及组成世界的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各自的普遍规律的真理,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局部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局部范围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在局部范围内具有真理性;个别真理则是马克思主义对个别问题所作的判断,其适用范围更小。以这样的划分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层次上有着不同质的规定,普遍真理部分抽象成分大,其绝对意义也相对很大,而局部真理和个别真理则是在普遍真理下形成的一些结论,具有相对真理的意义,这一部分最富有变动性。所谓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就这一部分而言的。层次上体现出的不同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应用上也就具有了不同的适用范围,我们所讲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很大意义上是就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部分而言的,而局部真理和个别真理部分则必须注意其理论赖以成立的范围,超出或缩小其应用范围都不是马克思主义。
三、学风的关键是坚持真理的勇气
学风问题早在40年代毛泽东就已提出,并被我们党作为优良传统确定下来。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又一次重新提出这一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学风反映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品德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作为品德必然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学风不仅需要解决认知方面的问题,也还需要解决意志方面的问题,而意志问题在这里则体现为理论勇气。
就一般意义上说,理论勇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解放思想、破除习惯传统的勇气。一般情况下,一些先入为主的东西往往会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形成思维定势,变为习惯和传统,这种传统和习惯往往引导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某种先验的模式去思考问题,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如果不破除这种思想,社会进步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这种传统和习惯往往存在于人们思想深处,要破除它,没有相当的勇气是无法实现的。
第二,实事求是、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在一般意义上,科学和理论的进步总是在人们不断向权威人物和权威理论发起挑战中实现的。而就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说,人们往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一切都视为不可改变和发展的东西,视为绝对正确、不能逾越的理论,以膜拜权威的态度待之,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形成禁锢。在这一方面,我们在实践中的教训是很多的。而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除了认识上的局限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一定意义上缺乏向“权威”结论挑战的勇气。相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发展,都包含着新的理论的创造者的极大勇气,列宁是这样,毛泽东、邓小平也是这样。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需要科学的认识,而且需要向“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挑战的勇气。
第三,坚持真理、力排众议的勇气。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常有的一种情况是,有时真理往往并不一定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尤其是在理论形成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要宣传和捍卫真理,就必须敢于力排众议。就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说也是这样,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其产生初期,并不是一下就为全党所认可,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非议,甚至有时这种非议的力量还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听之任之,真理就不可能得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进一步科学化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有力排众议的勇气。
第四,刻苦钻研、艰苦攀登的意志。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一系列观点和工作是建立在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学习基础之上的,单有热情与破除传统习惯、向“权威”挑战、力排众议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新的理论思考,这一切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里,如果说“革命气概”是就我们所说的前三种勇气而言的话,那么,“实际精神”则是就我们所说的第四种精神而言的。就学风而论,“实际精神”就是甘于在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下硬功夫的勇气和意志。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要建立在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础上,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敢于下硬功夫,以严格认真的精神和态度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其它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甘于坐“冷板凳”,以顽强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甘于眼睛向下,开展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对实际了解,而要了解实际,“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做到这一点,“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第五,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勇气和意志。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学风问题的第一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信仰和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革命和建设就搞不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形成和保持它需要勇气和意志,在当前尤其是这样。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每一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就是要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坚信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就是要真正从思想上确立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党的学风,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正确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即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实践为标准,作出新结论、新论断的勇气和意志。只有全面地领会和把握上述的全部内容,党的正确学风才能真正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