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治疗中不同手术时机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刘铁民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医医院 湖南安化 4135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不同手术时机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过程,将我院于2015年03月-2017年03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78例,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39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发病48h内进行治疗。结果:发病48h内行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2.31%;常规组临床疗效为89.74%;组间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病死率、肠坏死率、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适时予以手术,但是患者发病48h内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病死率、肠坏死率。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应用效果

急性肠梗阻,指的是在肠道内的容物在通过时发生障碍。主要是因为肠管内内容物在运动过程中,遭受腔内机械或肠壁、或肠外等因素,使血液运输发生障碍、肠道内脏神经功能失调等所致,在损伤肠管功能以及解剖结构的同时,严重紊乱全身性生理,更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判断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具有一定的难度,若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延误诊断,则会引起患者死亡。基于此,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适时予以手术治疗,是降低患者肠坏死率、病死率的关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总共选择7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收治于2015年03月-2017年03月间,按照治疗过程,将7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9例患者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有29例男性研究对象,有10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8-80岁,平均(47.66±3.23)岁,有5例肠扭转、有7例肠肿瘤、有13例肠粘连、有8例嵌顿性腹外疝、有例肠6套叠。研究组39例患者在发病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有27例男性研究对象,有1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9-79岁,平均(46.77±3.47)岁,有6例肠扭转、有7例肠肿瘤、有12例肠粘连、有7例嵌顿性腹外疝、有7例肠套叠。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的基本资料经比较,发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实施保守治疗,如平衡水盐、胃肠减压、平衡酸碱、禁食、预防感染等。在整个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位患者,对其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详细分析,并予以合理的辅助手段,分析、检查患者病情。

针对24h内实施保守治疗手段无改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患者予以适时手术。按照不同病因实施不同术式,比如肠短路吻合或切除吻合术,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粘连松解,针对结肠肿瘤者实施肠造口术或肿瘤根治术,针对肠扭转或肠套叠行加区域性肠排列术或手术复位,嵌顿性疝者则予以复位疝内容物或疝修补术以及疝高位结扎等等。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退,经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恢复良好,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经辅助检查,结果提示基本恢复正常,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经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未治愈,或病死。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死率、肠坏死率与术后恢复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经临床分析,虽然研究组临床疗效稍微高于常规组,但组间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缓解梗阻是临床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关键,但在治疗期间,也必须要注意纠正、预防全身性生理状态[2]。保守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主要两种方法。每位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之前,都需要予以保守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平衡酸碱及水盐、预防感染等等,若保守治疗过后,患者症状及其表现无缓解,则必须适时予以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时间过早则容易降低患者全身性生理状态的稳定性,更甚至引起死亡;若手术时间过晚,则会延误病情,进而引起不良后果[3]。判断最佳手术时机,有以下原则:针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应当立刻实施手术,予以保守治疗6-12h后,若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无任何改善迹象,则应当予以手术治疗,恶性肿瘤者应当尽快实施手术[4]。绞窄性与单纯性肠梗阻的判断,比较关键,若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表现比单纯性肠梗阻更为严重,腹痛呈持续性且伴发呕吐、腹胀、压痛,WBC明显升高,高热、休克,肠鸣音不亢进,直肠指诊发现血性粘液,均表明为绞窄性肠梗阻,临床应当尽快实施手术治疗。

何俊,钱晨,陈国庆等[5]研究中,根据手术时机,将10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发现48h内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肠坏死率为5.55%,明显低于17.85%对照组,病死率为1.85%,低于3.70%的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时间为(16.56±5.02)d,明显短于对照组(18.89±5.97)d(p<0.05),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情况(98.15% VS 96.30),结果发现无差异意义(p>0.05)。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病48h内行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17.12±2.32)d,明显短于常规组(22.56±4.34)d;肠坏死率5.13%、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20.51%、17.95%(p<0.05),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92.31% VS 89.74%),结果无差异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何俊,钱晨,陈国庆等人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由此可知,临床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适时予以手术,但是患者发病48h内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病死率、肠坏死率。

参考文献:

[1]吴俊,肖思. 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效果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63-64.

[2]胡晓群. 急性肠梗阻中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2:69.

[3]向东,陈翰博,张力,张志超,李永胜,李思齐.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03:304-305.

[4]尚献会,刘远梅,马洪,刘斌,刘红.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效果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5:91-92.

[5]何俊,钱晨,陈国庆. 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及并发症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5:57-59+63.

论文作者:刘铁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  ;  ;  ;  ;  ;  ;  ;  

急性肠梗阻治疗中不同手术时机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刘铁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