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水 石家庄市教育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王文利 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田 力 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目前,智慧城市、金融服务、智能电网、数字航空、轨道交通、商业智能等各个领域对大数据可视人才需求空间较大,并且呈上升趋势。石家庄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的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研究,既可以为石家庄市及京津冀地区储备大数据人才,又为中职学校新兴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大数据专业建设 实践研究
一、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背景
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数据,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河北省在石家庄、承德、张北、秦皇岛、廊坊先后建立了大数据产业基地,首届京津冀合作洽谈会顺利召开。专家分析,未来十年里大数据人才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加。目前,河北省内还没有中职学校培养大数据人才的先例,广阔的市场需求为我们探索实践大数据可视化专业建设提供了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同时,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必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为了满足石家庄今后大数据可视化市场的需求和拓宽学校的专业面,在原有平面设计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上,申报了大数据可视化专业,以加快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校的专业结构,建设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大数据可视化初中级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可视化人才培训基地。
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定位
1.从大数据专业领域看:在大数据行业软件研发、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环节中,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呈现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以专业软件操作为支撑的大数据初级人才适合中职学生培养要求。
2.从就业出口看:随着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实施,智慧城市、金融服务、智能电网、数字航空、轨道交通、商业智能等领域用工需求激增。
3.从大数据人才培养试点成果看:通过了解首批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学生的现状,在国家电网的学生专门从事基于Tableau可视化配图业务;冀北公司实习学生针对95598客户诉求项目从事业务梳理、数据处理、Tableau配置、成果汇报工作。
三、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实施
1.“3+1”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已建设了《Photoshop》《企业内训教程》等3门精品课程,编写了《Tebleau》《思维导图》《企业内训》等11部校本教材。
2.“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律,探索实践出校企“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始终处于培养主体,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考核等工作,将人才培养分为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工学结合项目实训、顶岗实习全面锻炼三个阶段。
3.全方位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与北京恒泰实达、北京北创云数科技、河北悦云科技、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等企业创建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制定课程标准、联合开发专业课程、联合制定教学计划、联合开展质量评价”的“五联合”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专业共建研讨会,与企业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专业开发、教研教改、课程体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论证,推进专业建设科学发展。
4.“多元”教与学评价体系。“多元”教与学评价体系是指学校、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采用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任务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对教育教学成绩进行评价。
四、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创新点
1.在省内中职学校首创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专业。我们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多次赴国家电网、电力企业、出版传媒集团、北京恒泰实达、博岳通信等企业考察,立足初、中级人才培养定位,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率先在省内中职学校中成功建设了这个专业,属于首创,国内领先,具有创新、示范作用。
2.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3+1”课程体系。借鉴“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围绕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构建了“3+1”模块课程体系,即:(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通识课程)+企业内训课程。
3.创新了“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校企紧密联系,共设课程,共享资源,搭建了“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企业岗位“任务包”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校企“双主体”资源同步教学,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壁垒,强化了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突出了岗位技能与综合能力。
4.创建了高水平的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培训基地。学校立足大职业教育观,发挥大数据可视化专业课程师资优势、设备设施先进的特点,发挥专业资源与超高清大屏设备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面向企业、社会开展在岗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助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崛起,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5.大数据“O”型血,促进专业“互联互通”。我们尝试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作为“O型血”应用到其它专业,运用数据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更新调整,提升了学生的数据概念和素养,既促进了本专业的发展,又拓展了其他专业的新方向,形成了“互联互通”集群化专业发展格局。
论文作者:李立水 王文利 田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数据论文; 专业论文; 学校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石家庄市论文; 河北论文; 企业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