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李国章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李国章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形式多样,本文的分析尚不全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为合格的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基础施工处理方法,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并将新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基础处理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整体的工程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和具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因素,严格贯彻落实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相关技术,使整体的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提升,从根本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竣工。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覆盖占地面积较大,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处理大多属于隐蔽性工程。在施工时,由于施工现场的地质、岩层以及土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和不利的条件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基础施工时,很容易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均能受到干扰,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基础施工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施工环境和不同的技术质量要求,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和先进技术两者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基础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

2.1地基渗漏对基础处理施工的影响

当进行地基处理工作时,要将其重点放在有效降低渗透现象上,因为出现渗透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地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抗滑稳定性,也就是说,假如施工过程中在地基上出现过大的缝隙,必然会引发渗漏现象的发生,如果渗漏现象过于严重,那么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会明显加大。因此,在进行基础处理工作检查时,必须及时认真,尽量避免渗漏现象出现,以便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不难看出渗漏对基础处理施工的影响重大。

2.2基础沉降对基础处理施工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沉降也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沉降现象,一旦沉降范围超过可控范围,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现象,如工程结构出现变形,结构变形将会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更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在整个地基进行施工工作时,必须要进行详细研究,并且为了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沉降量在允许沉降范围内,必须适当采取一定的措施。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3.1锚体技术的应用

锚体技术在被发明以后,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程起到了关键的推进作用。该项技术施工过程简单,投入成本较低,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水利水电工程比较特殊,通常在人烟较少或靠近水域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有几个优点,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周围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为农田进行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尽可能减少施工进程缓慢问题,也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升级,锚体技术在关键时刻的出现,成功的拯救了整项工程的大量问题,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锚体技术的细节为:将需要受力的杆件固定在比较坚硬的位置,如岩石、硬土等区域,然后将需要牵拉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相连,对建筑物起到良好的稳固作用。这种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抗震性和抗风能力,且能够有效对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进行提升,是解决稳定和牢固性的有效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粉喷桩技术的应用

粉喷桩技术同样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意义重大。具体的注意事项为:第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该项技术的施工环境要干净整洁,施工表面平整光滑,为满足施工条件,可以事先将地面用整平机进行辅助处理;第二,桩位的选择。工作人员要根据施工要求,对实际的施工环境进行数据核准,然后按照施工进程选择桩位位置。将可变的动态数据调整为静态的准确数值,尽可能降低具体位置确定的难度。位置选择后要进行数据确认以及桩位标信息回收,为后续的原桩位复位提供数据帮助;第三,桩顶与桩底高度的选择。通常设置的高度为距离地面半米左右,而这不能满足动态建筑需求。所以在排除干扰后,为降低实际施工误差,在施工时尽可能进行动态的高度选择,以提升整体施工质量;第四,桩身垂直度的确定。确定桩身垂直,可避免出现倾斜误差。一旦桩身倾斜,也要控制在1.5%之内;第五,合理使用外加剂。工作人员需要总结之前的建筑数据材料,然后对具体的外加剂用量进行分析,并重新选择所使用的种类。通常将石膏粉与水泥混合,提高水泥土质量,缩短或延长凝固时间。

3.3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广泛,并能明显的提高基础地基的强度和刚度。该项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张法施工技术,另一种是后张法施工技术。虽然采取的工艺方法类似,但实际的工艺细节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选择,以保证施工质量。先张法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基础部分的预应力,从而提高施工质量。而后张法施工技术,则是在施工过程中,在对特定构件强度进行加强时,当构件强度达到4/5后施加应力,从而提高整体强度。与此同时,该项技术同样可以配合沉降环节使用,在桩基下降的过程中,通过配合锤击法和静压法加快桩基下降速度。在锤击过程中,也要慎重选择锤击工具,而静压法则需要对地基承受能力进行考虑。

3.4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作为多数建筑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在各项建筑行业的使用比例非常高,采用碾压混凝土技术,是近几年在市场上出现的新型技术,一经出现就受到各建筑行业的追捧,实用价值较高。建筑行业所采取的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碾压升级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项技术是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另一种特殊的材料,确保干硬后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在混凝土铺设完成以后,需要进一步使用辅助装备,对混凝土位置进行碾压,通过进一步的震荡分层碾压,能够得到土石坝。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处理,促使原有的土石坝具有更高的强度,其承载力和防渗漏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3.5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量巨大,因此在施工阶段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为了避免建筑旁的河水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则需要采取围堰围护基坑的方法,将河水的流程进行引导,绕过施工位置。为进一步加快施工进程,施工前要对施工环境详细了解,比如:当地气候、地形、空气湿度、环境温度等等,对这些数据详细调查,能够一定程度上判断施工区域何时处于枯水季节期间,这对施工的成本判断有一定影响。假如能够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则可以避免进行大规模的采取围堰围护措施,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不必要开支。采取最科学的方法完成导流,也是围堰的重点工程内容。依据河体的流速进行围堰的设计,才能顺利完成围堰的建设。

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得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极为重要,对于水利水电这种比较复杂的大型工程来说,更需要科学、合理、先进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在施工中要着重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保证在这种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安全运行。本文就此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和建议,希望在同类工程中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玉娟.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17):102-103.

[2]贺文磊.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165.

[3]高淑丽,李玉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133-134.

论文作者:李国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李国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