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
一、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对抗情绪的产生。要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用心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潜力,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我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二、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了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学生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了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要想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还要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家庭生活矛盾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影响着子女的健康。试想,一个孩子经常处在一个喧哗紧张、充满火药味的环境中,能够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地进行生活和学习吗?日积月累,孩子的身心健康势必受到伤害。学生陈某,有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在家带孩子。原以为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学习,可成绩一直很差。叫他家长来,他母亲一见老师就哭,说这小孩每学期都是开学第一周肯定要叫家长去,因为不完成作业。找他谈话,他说:“老师,别看我家庭条件好,其实我的心里很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来他爸爸经常不回家,回来就跟妈妈吵架,吵完架就走了。做母亲的只好拿小孩来出气,用打骂来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干脆不管孩子,经常自己去打麻将。小孩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又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觉得学习好坏都没关系,来学校只是打发日子。最幸福的是放寒暑假可以回老家跟爷爷奶奶团聚,在他们那里才能感到自己受重视、有人疼爱。可见,父母整天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和睦的家庭。
三、抓好学校教育,用真情来感化学生
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进生一般是指在同龄人、同一集体中,经常违纪,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时常偷懒取巧,抄袭别人的作业,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落后是一种现象,并不意味着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这些学生是能够转变的,是会迎头赶上的。那么应该如何转变这类学生呢?
教师应具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社会关系等等。“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对待学生要平等,应多方面倾听学生意见,鼓励学生讲真心话,对他们言谈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引导、疏导;要理字当先,寓情于理,将心比心,循循善诱,使之与教师建立融洽的感情,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也应该及时鼓励,做到多一些关心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启发他们的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积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差距和不良影响,以温暖的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可亲可敬。
从心理上来说,差生尤其需要爱。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当他们考场失败时,不要指责埋怨他们,要耐心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要紧紧抓住,倘是潜在的,要“沙里淘金”,去寻找、发掘。要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悉心引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组织开展、参加各种有益的兴趣活动,扩大他们的视野,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
转化后进生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具有反复性。要做到“多宽容,少挖苦;多谈心,少压服;多鼓励,少批评;多解决实际问题,少空谈”,用情感编织成一幅爱心网,用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后进生的成长。知花莫过育花人,育人要比育花难。千人千容貌,万人万性格。思想教育要想收到实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强烈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驱使我们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热爱,在教学和管理中要认真探索,灵活运用,巧妙引导,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论文作者:王艳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心理论文; 家庭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