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货车驾驶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论文_吴晓东

大型客货车驾驶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论文_吴晓东

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运输体制的转变及汽车价格的下降,机动车私有化普遍,非职业驾驶员越来越多,新驾驶员已成为驾驶队伍的主体。驾驶员素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驾驶员素质的下降与驾驶员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大型客货车;驾驶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道路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这对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复杂情况,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客观上迫切需要一批技术硬、思想素质高的专业驾驶员。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当中,人的主观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些因素中,驾驶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驾驶员素质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导致驾驶员教育及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因素

1.1驾校“超载”运行

如今轿车进家引发新的学车热潮,考个驾照成为新的时尚,现在大多数驾校人满为患,学员增加,按理说驾校也应该增加,但据调查,现在的驾校大体还维持在原来的数量,学员增加,驾校没变,结果导致驾校超载运行。虽然有的驾校依靠增加设备、招聘教练员来进行缓解,但驾校的载重量毕竟有限。

1.2缺乏良好的驾车技术和行车素质

客观地讲,良好的驾驶技术和行车素质是每一个合格驾驶员应具备的安全行车的基本条件,驾驶员的良好的行车素质涉及到自身素质,操作行为和驾车技能状况,日常行车中需要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一是驾驶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员要多多学习安全行车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交通安全的要求。二是合格的驾驶员,要努力学习交通安全心理学,注重心理健康,从人-车-路系统的观点,正确认识事故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1.3驾驶员对驾驶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初学驾驶员把精力放在如何顺利通过考试,尽快拿到驾驶证上,忽视了对交通法规理论全面系统的学习,忽视了驾驶员技能的提高。

1.4驾驶员的再教育流于形式,无实际内容

驾驶员的教育分为初始教育和再教育。初始教育主要是交通法规和基本驾驶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再教育是交通安全知识,职业道德,驾驶习惯,驾驶心理应急能力训练等方面的教育。

2.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驾驶人才培养实践

2.1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某交通开投集团所属某公交集团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汽车驾驶专业2005年3月经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依照《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专业代码(0401-4)招生,定向为某公交集团培养公交车驾驶员。学校根据企业发展和用人需求订单招生、订单培养、订单就业。招收年龄在20岁以上学生,初中学历,学制三年;高中及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力,学制两年。按照企业用工的要求,增加面试、体检和政审环节,从视力、身高等身体条件方面把关,使招录的学生满足公交企业驾驶员岗位用工的特定要求。目前,该专业在校生约1500人,其中生源学历大专及其以上的有190余人,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约12.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毕业要求取得“三证书”,即取得技工学校毕业证、中级工汽车驾驶员技能等级证和A3驾驶证。该专业每年毕业生近千人,就业于某公交集团各分公司,主要从事公交车驾驶工作。

2.2构建“内提素质、外强技能”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完善、丰富和发展课程内涵。根据职业特征和岗位能力的需要,构建了“内提素质、外强技能”的课程体系,即“职业素养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普通话、驾乘人员心理学、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课程,汽车构造、汽车使用技术、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置、保险与理赔等专业核心课程,汽车驾驶技能训练、日常维护与故障判断等专业技能课程,公交企业文化选修课程。制定驾乘人员心理学、汽车使用技术、驾驶操作一体化技能训练、公交企业文化等课程标准,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公交驾驶员模块教学实施手册》《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等校本教材,开发驾驶操作一体化技能训练精品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2.3创新“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汽车驾驶专业对汽车构造、汽车驾驶技能训练等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2.4建立“四位一体、三证书”评价模式

学校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采用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加学生职业技能评价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出驾驶技能过硬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优秀青年岗位能手”戴航天。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尝试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拓展成长手册、采用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方式,引入学校、企业、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形成学生、教师、企业、家长“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体系机制。学生职业技能评价采用“三证书”评价模式,即课程考核、岗位能力考核和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考核指学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课程要求,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岗位能力考核是指学生参加驾驶技能培训,通过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由公安部门核发A3驾驶证;职业资格认证是指学生实习后,参加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获得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中级工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

总结:学校汽车驾驶专业在某市教委、市人社局和交通开投集团的领导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2012年获批某市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3年被评选为某市技工院校“特色专业”、2015年被评选为某市技工院校“精品专业”、2015年获批某市中等职业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学校列为某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单位,汽车驾驶专业作为三个示范建设专业之一。经过10余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探索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将沿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树峰,郑伟进,傅正杰.大数据视角下驾驶员安全管理与教育策略探索[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7(01):32-38.

[2]罗楝,王雪松,余荣杰,刘姣.营运驾驶员行为安全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09):124-128.

[3]李升波,徐少兵,王文军,成波.汽车经济性驾驶技术及应用概述[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4,5(02):121-131.

[4]孙远岭,曾王成.对90后汽车驾驶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汽车运用,2011(07):10-11.

[5]雷宇.驾驶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革之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229.

论文作者:吴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大型客货车驾驶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论文_吴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