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_科学发展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_科学发展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以人为本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继承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前提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变化的潮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效接受人民的检验。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渊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原则,有着悠远的哲学渊源。《管子·霸言》说:“夫霸主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1]“以人为本”第一次被提出,不过当时是指统治者建立霸业的一种手段,同《书经·五子之歌》上讲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相近。这里讲的“以人为本”不是关于人的目的性,价值性的命题,而是一种工具性、手段性的命题,具有“民本”(人本)其表,“君本”其里的含义。正因为这样,在我国思想史上时断时续出现的“以人为本”、“人为贵”(《考经·圣治》)和人为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之一(《老子·二十五章》等人的价值观的思想影响并不大,未能形成人本主义的系统思想。而影响比较大的,则是儒家人文伦理学说中的民为邦本的思想。孔子主张重民、富民、教民,在“民、食、丧、祭”中将民列为首位。孟子提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等著名观点,成为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座右铭。荀子提出“君者,舟也;蔗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这一君舟民水的比喻影响深远。北宋张载宣传“民胞物与”的思想;明代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在这种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历代贤明君主几乎都把重民亲民、恤民养民作为基本的统治思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是这种民本思想在安邦治国中的运用。可见,民本思想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系统而丰富的理论存在,而是已经被封建统治者付诸了治国实践。

在西方思想史上,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同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强调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主张哲学应由以自然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是有关人本观念的最早表述。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把哲学的研究方向转到人的问题,使哲学从天上降到人间,成为西方人本主义的始祖。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指出:“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于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在西方中世纪,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人的地位被神所演没。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把人对神的崇尚,转向对人的崇尚,从而实现了以人为本的飞跃。文艺复兴,从根本上讲,是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下对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以人为中心思想的复兴。培根对人的价值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人是万物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人就是人的上帝。笛卡尔强调理性,把理性看作人的最高存在,从此证明人在世间不可取代的地位。康德系统论证了人的主体性、人在世界的中心地位,指出人为自然立法,自然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旋转。费尔巴哈指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理性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度。”

马克思继承了以往哲学史上关于人本思想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就是一个有规律的人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人不仅创造了世界和历史,也创造了人自身,“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人的创造性本质的存在,确立了人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人的世界和历史是要以人为本的。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从人发展的角度把社会进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思想,即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在每一个阶段,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都是相联系的,即只有当社会发展达到某种全面性的时候,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渊源。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

科学理解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弄清楚以人为本中的“人”。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当是具体的人,历史的人和社会的人。所谓“具体的人”其含义有三:一是有“生命的个人”、“有血有肉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是“全部人类活动的第一个前提”[3];二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社会的本质”[4];三是在阶级社会中,人是作为一定阶级和阶层的成员而存在,而活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这种理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人”应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制定发展战略、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5]。

科学理解以人为本还应把握以人为本中的“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责任的主体。二是人是一切事物的前提、根据和最终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恩格斯曾回顾说:“马克思首先发现的是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那就是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经典性的著名论断在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对以人为本的思想做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说明。第三,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以人为本更强调人是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6]。

科学理解以人为本还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阶级含义。在人类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等观点。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弄清楚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分别与我国古代的“以民为本”以及资本主义的“以人为本”之间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它与社会主义的以民为本有根本的不同:一是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前者是立足于更好的统治和驾驭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统治目的服务,后者是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更好的实现人民的利益;二是理论基础不同,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和英雄史观,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群众史观;三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前者是“官本位”,把民当奴隶,把自己当主人;后者是“民本位”,把民当主人,自己当仆人;四是处理方法不同,前者是愚弄人民,是在控制人和约束人的意义上使用“民本”,而后者是解放人民、依靠人民、发展人民,是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意义上使用“民本”。

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与资本主义的“以人为本”也有本质的区别。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话、弘扬人性,对于反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这种人本主义又分为近代的和现代的: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类意义上的人,注重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而忽视人的社会差异与个性差异;现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个体意义上的人,注重个性差异而忽视人的社会本质。我们讲的人本主义是把人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来理解,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这种“人”,既指人类,又指人群,同时还指有差异的个人,其中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民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坚持人民在建设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还需要区分以下概念:

首先,我们为什么不用“以民为本”而用“以人为本”呢?其一,涵盖的范围更广泛。“以人为本”是个哲学概念,“以民为本”是个政治学概念。用“以人为本”,既涵盖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又涵盖了一切人这个全体。其二,使用的范围更广泛。用“以人为本”,不但可以用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且可以用于其它场合和其他的人。比如把犯人当“人”看,不虐待俘虏和犯人,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满足个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等等。其三,调动的积极性更广泛。由于它涵盖了一切人,所以有利于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其四,国际交流更广泛。即可用于社会主义的交流,也可用于资本主义的交流。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所主张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费尔巴哈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抽去了人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仅看做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把人理解为生物生理的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把现实的人的特征和属性看做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7]。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不是单个的所具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的人,也就是说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并在社会关系变化中实现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是站在为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发展目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高度提出新的发展战略,把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性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不能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人为本当然要落实到“个人”,但这里所指的人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全人类。如果把“个人”理解为一个人,即我自己,那么,以人为本变成了个人本位主义,从而与社会本位主义与社会中心主义对立起来,甚至变成了自我中心主义或唯我主义[8]。因此,必须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不能把他理解成以个人为本,尤其不能理解为以我为本。

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党在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这种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人学的焦点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即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如何看待自然、对待自然,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对待自己。马克思毕其一生,不仅阐明了人发展的远大理想,同时也指明了人发展的现实途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从现有的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认识人,解决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之所在。”科学发展观正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有序发展,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找到了现实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的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理想和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标准。既要做到一切依靠人民,又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在确定社会发展目标时,既要有物的指标,又要有人的指标,是人与物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人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

第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体系,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地去拼搏,去奋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人民的立场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它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去。

[收稿日期]2007-01-28

标签:;  ;  ;  ;  ;  ;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