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及实践遵循研究论文

“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及实践遵循研究论文

“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及实践遵循研究

朱凯歌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时空坐标和历史场域。立足于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要系统厘清“新时代”到来的理论、实践、历史、现实逻辑,深入体认其对国家、民族、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遵循勇于斗争、注重民本、坚定自信、永葆先进的实践要求,“新时代”继续前行,奋进中国梦。

【关键词】 “新时代”;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实践遵循

“新时代”的到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实际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强国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深刻体知“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及实践遵循是应然和必然之举。

全面贯彻落实“三条红线”,编制完成《太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并通过了水利部审查,启动新安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认真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水资源监控能力年度建设任务,部分站点已投入运用;积极推进上海迪士尼等重点项目取水许可管理,加强水资源论证,许可项目水量平均核减15%左右,组织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和验收有关工作;《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经水利部印发实施,有力促进了太湖流域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

一、“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明晰

(一)“新时代”到来的理论逻辑

“新时代”的到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后实现的。从伟大事业的建设进程来看,“新时代”具有厚重的理论基础和渊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深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迈出了伟大事业的第一步。之后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不断为伟大事业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发展生产力为伟大事业强根固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指导探索新开路不断为推进伟大事业扫除现实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协调、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解决深层次问题,推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转向,进入了“新时代”[1]。“新时代”的到来是在继承和创新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当代旨归,厚植于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之中。

(二)“新时代”到来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的到来是伟大事业开创以来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攻克时代难题,同心奋斗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历了开放经济特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切实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改善科教文卫事业、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等,不断推动伟大事业前进,夯实了伟大事业得以继续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改善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破除禁锢,激发活力,为新时期的发展保驾护航;坚持前进路上一个不能少的原则,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破除深层次障碍;完善法制体制机制,为伟大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强化党建力度,提升反腐倡廉新高度,强化“四个意识”、坚持“五种思维”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党员的战斗力,为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执政党的领导力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着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均衡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格局。此外还有对“两个大局”的把握,对一国两制的深度实践等等[2]。“新时代”的到来真切展现了伟大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同全国各族人民的攻坚克难的奋斗轨迹。

好水养好鱼,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千岛湖恰恰是因为养了鱼,才有了国家一级水体的好水质。这种“以鱼养水”的新模式叫“保水渔业”。

(三)“新时代”到来的历史逻辑

“新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消除了一直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科学社会主义的负面影响,也从根本上扭转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被动局面,使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伟大事业成就的力证下,彰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强大的创造力。20世纪末的世界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充满质疑的世界,同时一些西方人大肆鼓吹“历史的终结”,面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转向”,中国始终秉承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认知与坚持,没有走“老路”“邪路”,带领全国人民坚定地走上了一条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国际国内的层层阻碍,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风雨兼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境界,中国的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焦点,重塑了世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任与自信,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事实证明,只有像中国一样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科学社会主义才会展现强大的生机。

(四)“新时代”到来的现实逻辑

“新时代”的到来表明中华民族开启了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顾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完全是一部被奴役被压迫的屈辱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屈辱史;此后70年的奋斗史中,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慢慢经历了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对中华民族百余年来不懈奋斗、对中国共产党98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改革开放40余年来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历程的最好回赠、最美阐释、最强佐证。“新时代”的到来使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巨大提升,我们可以直起胸膛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二、“新时代”到来的价值意蕴体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对于国家、民族、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4]

“新时代”的到来,用伟大事业的巨大改观强有力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式”发展的成功,拓宽了国家发展的现实路径。二战结束以后,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但是它们的现代化国家建设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各种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弊端不断出现,相继陷入政治动荡或有增长无发展的“怪圈”,国家发展面临层层阻碍和危机。唯有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造国家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局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世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用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强必霸”的暗律,重振了世界各国对和谐发展的信心。中国正凭借强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引领力,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不断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力量,这无疑给亟待走出“怪圈”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路径借鉴,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5]

(一)推动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新辉煌

此次研究中,使用腹腔镜检查,有47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0例盆腔粘连,18例输卵管堵塞,17例卵巢囊肿,14例子宫穿孔和肿块。有46例轻度疼痛,49例中度疼痛,11例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患者平均手术花费24.5 min,平均出血31.5 m L。对患者患者了半年的随访,有2例失联,共有4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患者月经正常,7例改善。10例盆腔粘连患者接受分离手术后,子宫形态恢复,内膜生长良好。有17例卵巢囊肿患者症状改善。有12例输卵管堵塞的患者均成功妊娠,有3例疏通。

“新时代”的到来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不断续写新的辉煌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艰辛探索。经过7年艰苦奋斗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并推进了伟大事业的开端。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使我国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推进“四个全面”和 “五位一体”、开展新兴大国外交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各国的政治认同,在国际上日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拥有更多话语权。毫无疑问,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行,中国必将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活跃于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篇章。

(二)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的到来是多方因素的合力,解决时代问题、迎合人民之需、依托切实实践等。充分发现、认识、解决伟大事业推进过程的种种矛盾问题是“新时代”到来的重要因素,也是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功、新突破的重要保障,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之“问”的现实回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4年推进的基础上,习近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征之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破除前进中的阻力,激发更多的改革动力;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美好生活需要问题;巩固国防乃国之所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保障就在于国防力量的强大,因此要推进新的强军建设策略,不断提高军队作战实力,打造一支作战技术过硬、听党指挥、作风优良的新型人民军队;面对中国日益强大过程中一些国家关于“零和博弈定律”和“修昔里德陷阱”的忧虑,“中国秉承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新型大国外交,同时立足人类社会发展,面向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新时代”的到来是在十八大以前的伟大事业推进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两个维护”,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下,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必然。

(三)推动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伟大事业新进路,推进伟大事业新发展,由此联结便形成了“新时代”到来的历史脉络,梳理历史便可透视其蕴含的历史逻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伟大事业的开创具有重要的意义。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1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伟大事业发展强根固基。江泽民同志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位一体”的总布局,不断推动伟大事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在胡锦涛同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由“三位一体”转向了“四位一体”,不断打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伟大事业不断纵深稳步推进。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时代赋予的鲜明主题,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推动伟大事业不断谱写新篇章、开启新征程,迎来了“新时代”。

(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回顾分析该院内分泌科在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74例。常规组74例患者,男 41例,女 33例,年龄 48~73岁,平均年龄(60.48±5.41)岁,病程 0.6~11 年,平均(5.81±1.02)年;研究组 74例患者,男43例,女3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3±6.05)岁,病程 0.8~12 年,平均(6.37±1.21)年,该次研究获该院伦理会批准实行,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三、“新时代”的实践遵循探究

解决我国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进行各种斗争是推动新时代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焕发生机活力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深入实践的事业,需要我们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努力,伟大事业推进的过程中也会面对持续不断的困难挑战,要求我们面对荆棘载途要敢于亮剑、勇于斗争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对于伟大事业推进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要敢于应对化解、逆流而上,要勇于同各种消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言行做斗争,坚决打击;面对经济领域出现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要勇于斗争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要勇于揭穿真实面目,从本和源处消蚀其滋长的现实“土壤”,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粉碎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图谋;面对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无益美丽中国建设的言行要予以反击,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面对党和政府内的贪腐现象,要敢于“下狠手”,毫无余地予以惩处;面对国际上存在的恶意“辱华”“污华”“扼华”等行为和势力要坚决予以反对,对各种歪曲国家形象的声音要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予以消释。在伟大事业的推进过程中面对矛盾问题必须时刻清醒,保持勇于斗争的精神状态。

(一)“新时代”要勇于斗争

明晰“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可知“新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体认“新时代”到来的价值意蕴可知“新时代”的到来意义非凡与重担在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新境界也对我们提出了继续坚持勇于斗争、以人为本、坚定自信、永葆先进的时代要求。

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占有较大部分,大约为70%以上。所以,加强对饲料资源的开发,减少实际的生产成本,能保证水产养殖效益的提升,也能为其建设提供有利途径。为了对饲料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在几方面来完善。

(二)“新时代”要以人为本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最终旨归是为人民创福利、谋幸福,因此必须要秉承优良,注重民本,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切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状况和增长规律,以此为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6]。要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创业就业需求,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实际收入,带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完善教育文化体制机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扩大义务教育的普及范围和年限,满足广大学子对自由、平等地接受教育、提升教育层次的实际需求。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学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做到“有病可医”“有病能医”,逐渐解决人民群众健康与高医术水平、全体系医疗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此外还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国内国际大环境。在新时代伟大事业的推进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动新发展。

(三)“新时代”要坚定自信

所谓坚定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女所应有的爱国情愫,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基本政治、情感认同,是我们夺取伟大事业胜利的不竭精神动力之源。我们要懂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结果。要教育引导人民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与走资本主义道路国家的对比中坚定道路自信;要教育引导人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即不断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等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伟大事业不断攻坚克难、再创佳绩,要从伟大事业40余年历史的把握中坚定理论自信;要教育引导人民深刻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其为人民依法享有各种权利、为伟大事业各领域的齐头并进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新时代成就的制度之源;要通过宣传学习使人民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意蕴,深刻感知其提升思想认知,明确前进方向,赋予智慧力量的强大功效,知晓坚定文化自信必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据和根本。要在坚定自信中不断开辟伟大事业的新境界。

(四)“新时代”要永葆先进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其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70年执政历史表明党的建设问题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新时代”的到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的现实观照[7]。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是党的建设依旧是任重道远。新时代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就要求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治国理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党同志要坚决坚持“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严格做到“三严三实”,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要继续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审时度势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新制度、新法规,打造新时代全面系统高效的监督体系。要青山不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立场的实践中锻造党性、保持先进。全党同志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奋斗道路上的领路人。

结 语

在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基础上,立足造就的新历史境遇,要把握战略机遇、借助有利条件顺势而为,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逆向而行,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为推进伟大事业新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邓纯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8).

[2]张复俊.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J].理论建设,2018(3).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4]黄蓉生,丁玉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的四维理解[J].学习与实践,2017(12).

[5]邓纯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2).

[6]颜廷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标志考察[J].桂海论丛,2019(1).

[7]王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352(2019)05—0014—05

【收稿日期】 2019-06-11

【作者简介】 朱凯歌(1992-),男,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习近平青年人才思想研究”(项目编号:CYS181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党的政治建设演进逻辑及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50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金 瑛)

标签:;  ;  ;  ;  ;  ;  

“新时代”到来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及实践遵循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