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不足:教育体系金字塔失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字塔论文,教育体系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是人生所有后续教育的基础,它决定我国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也代表我国整 体劳动力的最低水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迅速的时期都曾遇到过劳动力的质 量阻碍发展速度的现象。当社会的发展需要整体劳动力水平大幅提高时,最低劳动力的 素质就成为能否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仍相对短缺,尤其突出的是 高中教育的不足,已经越来越成为被教育者本人乃至整个国家长远发展的瓶颈,长此以 往,将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一、高中教育不足的表现
1.义务教育结束太早,高中教育不足,每年增加500万以上低素质人口。
2002年、2003年我国小学升学率分别是97%、97.9%,小学毕业没有升学的分别占3%和2 .1%,人数分别是70.6万和47.6万,这部分人的后续教育几乎无法进行。我国实行九年 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就算结束。2002年、2003年初中升学率分别为58.3%和60.2%,也就是 说,这两年分别有41.7%和39.8%没有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走上了社会,人数分别是79 4万和803.4万人,乐观估计其中有三成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我的后续教育(实际不会有 这么高的比例,因为这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精力、财力的支持),两年分别尚余555.8 万人和562.4万人终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两年增加的人数是1118.2万人,再加上仅小 学毕业的118.2万人,合计我国2002年、2003年就净增加终身最高只受过初中学历正规 教育的低素质人口1236.4万人。
2.教育体系结构性失衡,目前上高中比上大学更困难。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的数据显示,初中毕业升学率2003年虽然已经达到60.2%, 但这不是初中升入高中的比率。初中升学率里面不仅包含了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那 部分,还包含了初中毕业进入非普通高中的中等学校的那部分。由于统计数据中没有直 接的初中升高中的比率,因此只能借助于相关数据。通过每一年的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 和本年的初中毕业生人数之比,可以得出当年的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同时通过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人数和本年的高中毕业生人数之比,可以得出当年的高中升大学的比例,结果 令人吃惊:2003年初中毕业直接升高中的比例仅为37.7%,而同年高中毕业升大学的比 例却高达83.4%,相对而言,在2003年初中考高中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高中考大学的难度 ,这是不合理的。从理论上说,小学上初中的比例应高于初中上高中的比例;初中上高 中的比例又应高于高中上大学的比例;高中上大学的比例又应高于大学上研究生的比例 ;而大学上研究生的比例也应高于硕士上博士的比例(以上全是针对全日制的正规教育 而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合理匹配的人才结构,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 很好的协调作用。1978年的初中升高中的比例是40.9%,居然高于2003年的比例37.7%。 从历年数据看,在1985年高中上大学的比例(31.5%)就高于初中上高中(25.8%)的比例, 已经形成了倒差关系。除1997年(45.1%)和1998年(43.1%)比前一年有所降低外,高中上 大学比例从1985年起就逐年升高,直至2003年的83.4%,而初中上高中的比例从1978年 开始却逐年下降,直至降到1993年的最低点20.1%,后缓慢上升至2003年的37.7%。得出 的结果是,高中教育相对于大学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而言都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
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的数据显示:在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46个国家和地区 中,大学生粗入学率(即大学入学人数与适龄入学人数之比)中国为7.5%(世界银行1999 年数据),排名倒数第五位,而倒数前3位的国家的数据还是1997年的。这其中有21个国 家的大学生粗入学率在40%以上,这些国家以40%的比例“生产”大学生,而我国却以近 40%的比例“生产”初中毕业生,由此看出我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实在令人堪忧。从附图 中可看出在2002年、2003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与当年高中升大学的比例相差之悬殊,造 成实实在在的高中教育的瓶颈。
二、高中教育不足的社会影响
1.低素质人口的谋生技能及其生存能力令人堪忧。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 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使对许多行业的投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转 移,农业也正逐步实现规模机械化。目前低素质人口正逐渐被“挤出”正规劳动力市场 ,将来的就业形势就更不容乐观。生存是每个人的权利。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越低,生 存的技能就越单一,生存能力也就越有限。2004年1月4日中央电台报道在北京已有400 万外来务工人员,其中240万人的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媒体经常披露诸如保姆有烫伤 的、触电的、擦窗户摔下来的,以及发生各种各样在常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伤害及灾祸事 件,这些都表明因所受教育程度过低,基本的生活常识十分欠缺,连起码的自我保护能 力都有限,又焉能服务于他人及社会?
2.义务教育结束时期前后失学,极易引发未成年犯罪。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调查2000余名未成年犯的资料分析比较后发现,学业失败 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点。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 散于社会,是多数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基本路径。调查表明,未成年犯中92.9%有上学 期间旷课、逃学的经历,而74.2%的在犯罪前就已经是闲散于社会的“流浪”少年,许 多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就离开了学校。至于旷课逃学的直接原因,有40.2%明 确表示是因为“厌恶学习”,另有27.1%的人说自己“感到学习负担重”。16岁左右初 中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少年精力有余而理性不足,自控力欠佳又对行为后果鲜有预见性, 如果正式融入劳动大军平均按20岁计,随之而来的4年恰恰又是容易受不良诱导而误入 歧途的时期。我们不应忘记“文革”时期那批十五六岁的初中毕业生的所做所为,不仅 有冲动的因素,更有无知的原因。北京市2000年对267名未成年犯调查显示,14岁的占1 5.4%、15岁的占29.2%、16岁的占43.4%、17岁的占10.9%,仅14~16岁年龄段的就占未 成年犯的88%,认为14~16岁是犯罪高发年龄。没有生存技能又缺乏正规机构的有效管 理和良好诱导,这部分冲动又无知的孩子如果在这个年龄段走上社会,会对社会具有潜 在的很大的危害性,这也是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源。还有在食物中掺入各 种非食用甚至有毒有害材料的小作坊从业者以及各种犯罪分子中初中文化占很大比例的 情况也说明,因生存技能单一在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时就有可能铤而走险甚至不择手段 ,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严重波及许多城市中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全体社会的生活水平 。
3.上高中的竞争压力导致厌学严重,易造成青少年心理重负。
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 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并非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 …调查统计表明,辍学学生中,有53%是因为厌学。一位乡村教师接受调查时说,10个 辍学学生中仅1个是家长不让念,9个是厌学自己不愿意来而家长也没辙。《参考消息》 2004年12月13日的一篇题为《别让考试制度摧残儿童》的报道,30年来一直研究中国社 会趋势的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阿瑟·克兰曼说“有证据表明,考试制度对如今的孩子 、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形成巨大的压力。”更有甚者,复旦大学高鸿云教授对2500名上 海儿童进行研究,2004年10月份公布的初步结果显示,24%的孩子有过自杀念头,15.2% 的孩子认真考虑过要采取行动,5.85%的孩子有过未遂自杀行为。上海这次调查的结果 让高教授也感到吃惊,因为其它研究显示,自杀现象在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更普遍一些 。8~15岁的孩子正是接受义务教育时期,除学校、社会及家长强加于他们的学习压力 外,不该会有其它让他们想不开的理由,竞争导致的压力已让他们不堪重负,因此他们 有自杀念头已经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生命是利益的最高形式,应 该得到无条件的尊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发展又必须基于生命存在的基 础之上,如果把生命都视同儿戏,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否则,我们的努力将事与愿违。
4.高中教育的“拥挤”是应试教育、学生厌学的根源之一。
高中教育的极度紧缺给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其直接后果是,无论城市 还是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厌学甚至小学生就因课业繁重开始厌学。厌学是学生逃课、辍 学的主要原因。产生厌学的直接原因又源于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过重又源于应试教育 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压力又来自于追求升入高中的升学率,而这又一直被当作考核初中 教师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形势逼迫初中教师把本来属于大众化的教育变成了精英式 的教育,对那些眼看无望考上高中的学生自然就疏于管教。高中教育的瓶颈效应→追求 升入高中的升学率→应试教育→学习压力→学生厌学,因此,追求上高中的升学率是上 述所有不良结果的根源。
高中教育的缺失实际上是我国整体教育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结果,它导致孩子普遍处于 紧张的学习“氛围”中,造成小小年纪就厌恶学习这种不应该有的恶果。由于人的生理 特点,学习记忆力好的时期也就不过20年,因此初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无论何种原因造成 辍学的结果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无法弥补与挽回的。随着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学习的过程 将伴随人的终生,如果未成年时期就厌学,会完全扼杀后续教育的积极性及趣味性。
而且,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仅以初中学习成绩来论断学业成败实在有失偏颇。从教育学 理论而言,对于即使考试得零分的十几岁孩子,大部分的责任仍然在于学校和教师,岂 能轻易归罪于孩子?更不该将某个孩子定性为学业失败。孩子的可塑性是无可限量的, 许振超仅初中毕业算学业失败?马加爵上了重点大学算学业成功?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孩 子的心又是稚嫩的,若以成年人的浮躁心态及过于功利的意识强加于孩子,会带给他们 难以承受的负荷,给社会带来无穷后患。
5.缺乏高中教育的义务教育并未完成人生教育的自立。
一般而言,具备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就完全有能力自学,如果本人愿意其后续教育(自 学也好,打工挣钱上大学也好)可由自身主导进行,可以实现每个人发展的平等与自由 的权利。因此可以说,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人生整体教育而言等于完成了教育上的自 立。我国法律规定18岁才算成年,才有民事行为能力,而我国义务教育仅普及到初中, 按年龄算基本是16岁,不仅年龄上尚未成年,在教育上同样尚未成年。当一个学识有限 的初中毕业生走上社会,首先就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也就不太可能有多余的精力来进 行后续的教育。而且后续教育对一般人而言都属于高消费,何况初中文化的劳动力,几 乎消费不起。在城市有父母可以资助,但也不完全如此;在乡村能得到父母资助的总体 来说也是凤毛麟角。比如一个数控机床的上岗操作证的取得需要3年,一年学费就3000 元,生活费怎么也得3000元,3年下来1.8万元,而我国农民2003年的人均纯收入2622.2 4元,要“供养”这么一个上岗操作证,需要3个农民几乎不吃不喝干3年,这几乎是不 可能的,对于富裕农民又愿意再加点钱上大学了。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绝大多数初中毕 业没有升学的人大都集中在乡下,而乡村又因地理环境限制是各种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的空白地,因此在乡村的这部分初中毕业生以后很难再有学习的机会。在教育上尚未自 立就匆忙走上社会,造成人生整体教育的断层,不仅严重阻碍了后续教育的发展,而且 也很难在就业大军中长期稳定立足。生活窘迫、职业又不稳定的群体如果数量过多,也 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既无法就业又无法生存或在经济上独立,更 无法继续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劳动力素质,故而只能游荡于社会无事生非引发各种社会 问题。
高中教育的缺失还造成一些目前发生在我国的各种各样的“怪”现象,劳务工素质极 低;大学生难找工作;有许多重点高中的择校费奇高,而其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是北 大、清华等大学一年学费的两倍;普通大学为抢夺生源大登广告;有大学毕业又转而上 高级技校的;高级技工的年收入以几十万计,远高于部门经理甚至大学教授。一般而言 ,高中毕业再进行3年的专业培训就可以达到高级技工入门的水平,但如果不上高中, 从初中毕业后上起则需要6年,少了高中这一“中转站”,长达6年的时间,让许多家庭 在心理上对高级技校望而却步。因此高中教育的缺失是高级技工难寻的必然结果。以上 这些也是从经济方面所直接表现出的高中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发生严重失衡的结果。
三、结束语
我国义务教育目前所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得不到有效遏制;而素 质教育提了多年也无法得到普遍实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与高中 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这不是教育缺钱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体教育结构安排不均衡的 问题。在如今以科技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是需要大量的初中毕业生还 是需要大量的大学生?答案不言而喻。
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居然不及1978年的 水平,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扭转,不仅给当前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而且还 将深刻影响到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