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生态文明的新背景下,在空间规划体系整合的要求下,城乡规划的职责任务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城乡规划龙头的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发挥引领作用,主动调整,从而推动城乡规划体系的的整体改革。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城乡规划的质量以及科学性保障就显得比较重要,空间发展问题的解决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先就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策略详细探究,通过从理论上进行深化,希望能为实际规划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空间发展;城乡规划
引言
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大量涵盖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城乡规划的工作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愈来愈重要,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空间发展问题,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方案,保障空间发展问题能针对性的解决。
1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
1.1城乡空间发展现状
新时期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背景下,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注重协调性,城市化建设发展虽然比较迅速,而对于空间的规划还处在比较低效的发展阶段,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生产用地比生活用地大的现象比较突出。城乡规划中的空间规划是重要内容,而当前建筑用地的扩大,占用了优质耕地以及农民生存空间,这就必然会加大城乡的发展矛盾。由于在用地结构上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这就会造成交通不畅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比较突出。城市土地过度利用以及农村土地粗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城乡空间发展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2城乡空间发展主要问题
1.2.1主要问题
其一,城乡规划空间过度扩张。从当前的城乡规划的情况能看到,城乡规划的空间扩张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用地结构的不合理。城镇化的发展建设比较迅速,城市中大部分用地开发效率比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以及耕地的不断缩小等,这就会造成生产生活比重不协调。城乡的发展比较迅速,使得农村人口减少,而建设用地大大增加,不平衡的发展就带来了空间的过度扩张。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必然会造成耕地的减少,城市土地不合理利用以及利用效率不高,用地构架不合理等,这些都会影响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其二,空间规划的法规调控不足。城乡规划中的空间规划的质量控制,需要有相应的法规作为支持,这样才能保障规划的规范。但是从实际发展现状能看到,空间的规划比较多,而在相应的法规调控方面缺乏力度和有效性。空间发展有着引导作用,但由于没有法规的规制,就造成了空间规划重复的现象,规划部门的职责不一,协调的效果不显著,造成规划冲突和用地矛盾等问题。
1.2.2主要原因分析
从城乡空间的规划发展中能发现,造成空间规划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以及非营利机构的投资需求不间断发生,不能达到饱和这一经济现象影响下,使得经济发展比较粗放。地方政府的发展是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维持财政支出的,没有对城乡关系明确梳理,两者没有形成互动的发展格局,这就会造成空间规划的问题。
2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策略
2.1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
处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城乡规划中对空间的规划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最大化降低资源的消耗。空间结构价值和城乡规划组织有着紧密联系,进行城乡规划主要是降低资源消耗规划用地,促进空间持续发展。而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环境优化以及降低资源消耗也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空间发展当中,就要和环境的优化以及资源消耗的降低等进行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来对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规划,减少交通堵塞以及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保障生态环境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城乡规划空间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应用是比较关键的,这就要从土地集约利用角度考虑,通过采用新的思路进行规划。要对建设用地实施辨别,对过度利用和低度利用以及集约利用有明确划分,对用地有明确的认识,在进行规划编制的环节和实际的城乡规划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做好科学指导的工作。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作为基础标准,来确定不同类型地块加以科学利用。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能有助于空间的科学规划。
2.3健全城乡空间结构体系
城乡规划空间的规划当中,要注重从社会主义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并能够设置更大效益发展策略,注重城乡结构模式的完善,这些都有助于空间规划发展。除此之外,要注重对城乡空间规划的运营策略的实施,各地区要采用先进的空间运营手段,设计出美好的未来蓝图,将城乡新建区域扩展的方法和位置选择方面保障其质量,合理的城乡规划对社会空间公平构建也有着积极作用的发挥。结合经济发展的状况,制订完善的城乡规划的方案,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到空间发展。
3未来城乡总体规划改革的建议
3.1明晰自身定位
中央已经明确了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架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将是重要的专项规划。根据全国各地已经开展的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践来看,未来空间规划极有可能形成“总体+专享”的体系结构,国土空间规划将负责确定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定位、全域格局和三区三线等总体性、战略性内容,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将负责对空间规划的某一专项深化、细化,城市规划将重点负责城镇开发边界以内的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规划则将负责生态和农业空间内的用途管制[1]。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定位为城市空间规划,明确自身的事权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城镇建设用地用途管制为主要对象,以服务城市政府治理需要为主要方向。
3.2重构内容体系
在上述定位要求下,城市总规的内容体系就必须进行大幅的调整,一方面,简化对城市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全域空间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和政策设计,另一方面,突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深化、增加对城市空间治理的政策设计研究。
3.3建构政策体系
必须指出,与西方城市规划相比,中国城市规划还没有形成一套从“目标-策略-政策”的成熟流程体系,对西方规划流程的简单模仿,并不能有效的与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有效融合[2]。因此,未来总规必须深入揭示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果之间的必然关联,充分认识空间政策的作用机制和绩效评价,从而建立起真正符合中国城市政府治理需要的空间政策体系。在这方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批复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中国城市规划指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
3.4重构传递体系
要提升总体规划的效用,就必须对总规的政策目标、用途管制要求和政策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一方面是在规划体系内的分层次传递,另一方面,则是在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有效传递[3]。这就需要从层级事权划分的角度,明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在空间规划和总体规划中的职责,并建立责权清晰的考核评估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着一些规划问题,对此就要从空间规划发展角度出发,优化空间规划并落实具体措施,通过从这些基础层面重视,就能为实际规划工作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兴平. 面向社会发展的城乡规划:规划转型的方向[J]. 城市规划,2015,39(01):16-21+29.
[2]扈万泰,王力国,舒沐晖.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J]. 城市规划,2016,40(05):21-26+53.
[3]刘晓斌,温锋华. 系统规划理论在存量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模型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2):119-124.
论文作者:李立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空间规划论文; 空间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乡论文; 体系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