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付翠华

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付翠华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05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Methods 8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routin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of quality care.Results Afte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Quality care for elderly femoral neck bone care effect is good.

【Keywords】Quality care;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Care effect

股骨颈骨折,又称股骨颈囊内骨折,指患者股骨头下段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骨折,其骨折线普遍于患者关节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高龄患者一旦被碾压、暴力打击及跌倒时均直接导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后,下肢普遍无法正常活动,骨折处疼痛肿胀,甚至引发骨折断端扭曲或造成下肢长度缩短[2]。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在接受治疗期间如果不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 ,极容易发生并发症 ,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例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57岁,平均年龄为(65.1±5.4)岁;②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56岁,平均年龄为(65.6±5.8)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即:在手术前,确认患者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及手术名称等,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摆正手术体位。同时,落实手术流程,完成手术室消毒,备好手术器具,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

1.2.1术前教育 中国大部分患者缺乏基础的疾病知识或不熟悉就医环境,在手术过程中,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积极与患者沟通,指导病人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自我调节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胸部及下肢的X线片拍摄,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讲解术前戒烟、皮肤准备、禁食、禁饮的目的;讲解术后深呼吸及咳嗽排痰的意义和方法;解释术后可能需要留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解释术前用药的目的和方法;指导手术体位训练。于手术前10小时内禁食,于手术前6小时内禁饮。保持手术室的安静整洁,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使设备处于应急状态,例如:呼吸机、除颤仪或供氧设备等。

1.2.2心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大部分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事前并无征兆,病人缺乏心理准备,大部分老年患者受突发性骨折的影响,生活无法自理,肢体长时间制动引起躯体移动障碍及功能障碍,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掌握病人的心理护理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帮助病人转换角色,正确对待疾病,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以亲切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正确认识股骨颈骨折,从而减轻或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遮盖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2.3术后护理 与患者的陪同家属进行沟通,完成术后教育。禁止患者术后24小时内下地活动,多卧床休息,预防引流管脱落。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放置术后自控镇痛泵,告知正确的镇痛效果评估方法,指导患者自行镇痛。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体位不当或错误活动可致关节脱位,防过度屈曲和伸直,膝下垫一软枕。患肢防内旋,保持外展30°,中立位,用皮牵引制动两周,并穿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的外旋、脱位。术后两周以平卧为主,禁止侧卧,两周后可健侧卧位,防内收,双下肢间放置三角枕。3个月后可患侧卧位。术后2~3天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和踝关节背伸活动。病情允许,术后3天 可床上坐起,术后2周允许病人坐床旁高椅上。开始步行应用助行器或双拐,一个月后单拐,3个月后去拐行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于术后6小时内,适量服用流质食物。于术后2日内,适量给予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及高蛋白的食物,增强营养摄入。逐步转变原有的膳食结构,鼓励病人多食用牡蛎、动物内脏、肉类以补充铜、锌。骨质疏松病人要避免过多摄入高磷食物(黄豆、豆腐、蘑菇等)及高蛋白饮食(增加尿钙的排泄)和高脂肪饮食(影响钙的吸收),避免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通心菜、芹菜、苋菜、菠菜等,以免影响钙的吸收。戒烟戒酒,给予适量导泻药物,预防患者便秘,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

1.2.3.1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

第一阶段(术后0—3天),此期疼痛比较严重,应以休息、止痛为主。康复训练主要做肌肉舒缩运动,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为主要目的。此期为早期运动,训练项目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运动、腓肠肌运动、直腿抬高运动、抬臀运动。

第二阶段(术后4—7天),此阶段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髋关节活动为主要目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拍髋关节正位X片判断假体位置,如无特殊可以开始CPM机训练、髋关节被动活动练习(髋关节活动屈曲度不超过70度)、髋关节抗阻活动训练(注意练习时患肢内收不超过人体中线)。

第三阶段(术后8—14天),此阶段以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情况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为主要目的。此期继续重复4—7天的训练方法,同时采取患侧在前、健侧在后的站立训练,站立抬腿,髋关节外展、后伸训练。

第四阶段:(术后两周后),前四周扶助行器或双拐,第六周扶单拐或手杖,6周后髋关节活动可超过90°,第九周弃拐行走,6个月后可日常锻炼,但避免剧烈体育运动,有条件者,可蹬车练习,关节活动度可达120°。术后半年以内禁止任何形式的双腿交叉如跷二郎腿,禁止坐沙发、低矮板凳、包括蹲便,禁止从高处跳落,禁止内旋内收髋关节,禁止弯腰屈胯捡拾物品。

1.2.4出院指导 要求相关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为期1月的骨折护理随访,了解患者的伤口愈合、血管、皮肤、肢体活动、精神状态及心理需求情况,尤其是加大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重视程度,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逐步转变原有的膳食结构,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及体温波动情况,建档记录。同时,填写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时回院复查。清除家中所有可能引起摔跤的物品,座椅应有扶手或安全靠背。浴室做好防滑措施,准备可靠的扶手和椅子,马桶可升高。

1.3 判定标准

按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对照组患者满意14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9例,护理总满意度为79.07%;观察组患者满意18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临床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其中,优质护理指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夯实基础护理为核心,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给予患者全面医疗护理服务的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指要求相关医护人员,从医疗行为及思想观念的角度上,以患者的病情为中心点,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控制护理服务的成本投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优化护理的工作流程,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最终目标[4]。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是一项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及预见性的护理过程,患者明确自身的护理目标,积极参与护理流程,不仅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阴影,还显著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逐步形成主动参与及主动护理的工作模式。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1)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强度减弱,股骨颈上区域血管孔丰富,均能削弱患者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造成患者股骨颈过于脆弱[5]。(2)髋周围肌群;老年患者的髋关节肌群退变,行动缓慢,无法抵消髋部应力,一旦髋部受应力极大,造成骨折,例如:平地滑倒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髋部疼痛、无法站立及无法走路,患肢普遍存在轻度外旋畸形、屈髋及屈膝。除去自发性疼痛外,移动患者存在明显疼痛,特别是叩打患肢大粗隆部及足跟部时,患者的髋部存在明显疼痛,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存在压迫性疼痛。股骨颈骨折普遍为囊系骨折,骨折出血量少,关节肌群丰厚,不存在明显肿胀。大部分移位骨折患者于受伤后无法正常站立及坐起,甚至远端受肌群牵引上移,造成患肢缩短。同时,少数无移位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的患者于受伤后正常行走。老年股骨颈骨折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从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水平来看,受股骨颈骨折机制的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以手术治疗为主,愈合率超过85%以上,但是治疗的时间长,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例如:压疮、血管栓塞及肺炎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结合手术的具体情况,转变传统理念,以基础护理方法为依托,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治疗的原理,鼓励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放置术后自控镇痛泵,告知正确的镇痛效果评估方法,指导患者自行镇痛。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剑.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09(52):107-109.

[2]李莉.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7:282.

[3]张琦,夏明嫔,唐万彪.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14(32):2229-2231.

[4]王亚丽.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09):185.

[5]陈海英.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4(15):186.

论文作者:付翠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付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