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21116
摘 要:《论语》是一部在汉语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毫不夸张地说,由于《论语》这本书记录下先秦时的语言,其在语言界早已成为研究上古语言的一部代表性文献,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先秦的语法特点。本文拟对《论语》中的“足”字做一研究,给上古汉语研究提供某些材料。
关键词:《论语》 “足” 词性的变化性
为使结论尽量准确,对《论语》中的“足”字作了穷尽性的搜找、统计。据统计《论语》共21558个字(不包括篇名),其中“足”字有31个(和杨伯俊的《论语词典》统计的数字一致),约占全书的0.14%。其词性和用法灵活多样,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种用法以及其本身所表达的意义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足”在《论语》中共出现31次,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种用法。其中名词3次,占全部“足”的9.7%;动词11次,占全部“足”的35.5%;形容词15次,占全部“足”的48.4%;副词2次,占全部“足”的6.5%。从出现频率看,“足”在《论语》中多以实词的形式出现。
一、作形容词
1.作实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可以翻译为”充足“。与“不”字连用一般翻译为“不够”或“不多”。(1)文献不足故也。(2)子曰: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4)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其言似不足者。(6)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7)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8)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9)足,则吾能征之矣。
2.后面跟名词,可翻译为“富足”。(1)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二、作动词
“足”作动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1次,占全部“足”的35.5%。动词作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行为。
1.后面跟形容词,表示举足之意。(1)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2)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
2.“足”后面跟“以”“与”等虚词,可以翻译为“值得”,又引申为“可以”之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与疑问代词连用,亦可以解释为“能够”。如: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4.放在“不”字后面的“足”是由充足引申出来的,指“够得上”。
三、作名词
“足”作名词在《论语》中共出现3次,占全部的9.7%。作实词,是足的本义,指膝盖和小腿以内的整个小腿。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2.“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
3.“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四、作副词
笔者认为,在“斗屑之人,何足算也”这句话中的“足”字是虚词而非实词。杨伯峻先生把这句话翻译为:“这帮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可以发现尽管“足”字在句中具有隐含意“可以”,但是并不明显,故没有翻译在内。
在《论语》中还有一例和这相类似的情况。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但是“何足以”的结构中因“以”字本身就是虚词承担语法功能,因此把“足”定义为动词是顺理成章的。在“何足算”这一句子中,加上或不加“以”对于意义的理解,文本翻译上都没有差别,但是在“何足算”这个句子中,这样的结构下失去虚词承担语法功能意义又因为“足”字在句中的词义功能不强,于是足字就被迫承担语法功能成为一个虚词在整个句子中作副词的成分。
更有趣的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中的“足”字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副词,但是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时是“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不好为耻,(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道”,这里的“足”翻译为“值得”,很明显是一个动词。那么我们在定义这样一类词的词性时应该尊崇的标准是什么?而这也是计算机语言学应该考虑的一大问题。倘若我们能够突破这一问题,也将为文白翻译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结论
由此来看,我们应根据词的使用情况来判定词的词性,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错误。当然,一个字的词性判断,定是离不开其基本词性。例如在“足”字的判断中,所需考虑的是其到底为形容词、动词还是名词。
参考文献
[1]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朱熹 论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何晏集解 邢昺疏 论语注疏[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4]杨伯俊 论语译注(附《论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王力 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7]魏爱婷 《论语》中的“为”字研究.邢台学院学报,2006。
论文作者:朱欣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论语论文; 动词论文; 词性论文; 副词论文; 虚词论文; 形容词论文; 实词论文; 《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