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中小水电站发展得十分迅速,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正因如此,管理者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让中小水电站安全稳定发展上,解决中小水电站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一、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问题
1、随意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在中小水电站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随意开发、浪费资源的现象。有的中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在没有进行河流规划的前提下就开始进行施工,从而导致了中小水电站的开发建设程序不规范、开发过程无章可循的现象发生。并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梯级开发不合理的矛盾。在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有的开发商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按规划进行施工建设,很容易造成无序开发、滥用资源的现象。
2、管理混乱,隐藏安全隐患
有的中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打破了工程建设原有的管理程序,缺乏应有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参建单位缺乏应有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小水电站的安全施工质量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从而导致了中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安全隐患的存在。
3、投资盲目,导致融资困难
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发商缺乏对电力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待开发项目开发可行性的分析能力,盲目投资中小水电工程项目。还有的工程开发商完全是为了抢占先机,投资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另外,还有一部分投资商由于经济实力不够,融资困难,造成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半途而废。
二、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对策
为了确保中小水电站能够正常运行,其运行荷载量达到设计规定的指标,需要对中小型水电站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机电设备加强管理。然而,目前中小水电站都存在着员工数量多,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致使整个水电站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改进。
1、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力度
水电站能够长期安全、经济、平稳、可靠的运行是离不开一批技术业务能力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电站生产精英的控制和管理的。然而很多中小型水电站面临着一线生产员工技术及业务能力提升缓慢或各阶层之间断节、电力生产一线管理混乱等一系列尴尬场面,从而导致全年生产效率降低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更好保证生产一线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一线生产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设备的规范、安全作业要求、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等,并对其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域上岗作业。
(2)在进行设备操作前,需要对设备操作流程和对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解,尤其是一些需要在操作中重点注意的地方。相关设备的责任负责人还应当对上岗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够安全、快速、准确的进行设备操作,特别是操作监护人更要具备设备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对于特殊可进行单人操作人,必须进行单人操作资格考试,待考核通过后,经相关责任人批准之后方可进行独立操作。严把技术关,对于不熟悉设备性能以及无法熟练掌握操作要领的人员,要将其进行待岗“回炉”再培训。
(3)关于设备操作。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应当时刻监视各项运行指数。如果出现设备短时过负荷运行时,则必须加大对电气设备实时电流及温度变化的监视程度,做好过负荷运行反事故预想,严禁超额定电流运行和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同时还需要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论证分析以及设备技术总负责人的批准下执行,否则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存在缺陷或带病运行的设备,暂时无法停运消缺处理时,必须做好相应防控措施,加大设备监视程度,待可停运时,立即对该设备进行停运消缺处理,提高设备年利用小时数,为全年生产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4)对存在缺陷的设备进行检修或技术改造前必须编写检修或技术改造方案,并对检修或改造的可行性进行专题论证,待具备可行性后,再将相对应的方案报技术主管审核和生产主管领导审批。在设备检修或技术改造后,投入运行前,必须对检修或改造设备进行“三级验收”,施工负责人必须向设备运行人员交待清楚设备检修或技改后使用注意事项,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如果设备进行扩大型检修后,在交接前必须进行72h试运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平稳运行后,方可办理交接。
(5)中小型水电站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对于设备运行的其他技术参考资料的相关要求也相对较高。尤其是与水文、气象、水工的观测的数据以及设备备品消耗和设备磨损情况的分析等,都是指导水电站正常安全、平稳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数据资料。同时,与设备相关的系统图、结构图、电路图以及配件图也是为后期进行设备维护的主要参考,需要交由专人保管。
(6)对于与设备运行相关的资料应当保存在专门的档案室,并由专人进行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不得随意外借,如有需要可以在资料室进行查阅并做好登记手续。
(7)对工作上岗、操作等内容建立对应的考核制度,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进行对应的检查制度,落实各个制度的顺利开展。
3、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经济效益和其管理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技术管理中的技术资料和设备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制度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为保证设备管理制度的设立以及开展经济可靠运行提供重要的依据。
4、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现阶段很多中小型水电站所使用的设备都较为简单,且技术没有及时更新。同时,相关的操作人员不少是未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的。简单的设备对于人工操作的需求较大,且操作工序复杂、难度大。相关的管理人员数量跟不上,缺乏对应的技术人员等情况与中小型水电站的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因而,要想提升中小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支掌握技术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只有如此才能够推进技术改造,落实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中小型水电站设备自动化运行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保障设备平稳、可靠的运行。
5、设备自动化的功能
将计算机监控系统加入中小水电站的发电运行管理中,使电站主/辅助设备具备全自动化程序操作,具有自动化跟踪、监控、调节、报警、切除故障源及启动备用设备等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远方一键指令,监视自动化流程执行情况,当遇上流程执行困难或异常时,在进行手动辅助自动化流程的执行。因自动化功能模块的增加,大大的减少了设备操作对于人工的需求,而且简化了操作内容。不仅提升了操作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加入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实施的监测,一旦设备超出合理运行范围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跳转到安全运行的模式。从而避免因超负荷或故障化运行导致机组受到更大的损害。如此,不仅能够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效率,还能够帮助维修人员更加精准的寻找到设备的故障点。从而降低设备的停机时间,提升设备的使用率。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还有助于设备的检验检修。通过自动化管理的方式,能够在设备运行的固定周期内给予对应的提示,检修人员也可以依据设备实际的损耗情况,设定检修周期。
结束语
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煤炭等能源已经在走下坡路。在此局势下,发展水电站势在必行。但从多角度分析,水电站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发现并解决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促进水电站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丽岩.中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3):159.
[2]郑秋东.浅论中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21):252.
论文作者:林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水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技术论文; 人员论文; 能力论文; 技术改造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