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都接受糖尿病临床治疗,干预组联合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分别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定心理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将量表减分值、空腹血糖差值、糖化血红蛋白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抑郁情绪,进一步可能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关键词:心理干预;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1],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并长期坚持治疗,因此患者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严重程度还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可能影响到患者降糖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会因此关注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更为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糖尿病课题组成员共9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4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8.3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5.6岁。两组患者病程小于5年,文化水平相近,经济水平相当,全部患者无严重躯体疾病,神志清楚,能合作,无语言沟通障碍。
1.2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SDS量表测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干预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外,还进行10次心理干预,采取讲座、个别心理咨询等形式进行,研究期为8个月;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研究末期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SDS量表测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1.3评估工具:SDS量表
1.4统计方法: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量表值差值、空腹血糖值差值、糖化血红蛋白差值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量表评分值及各化验值情况见表1。
从上表可见,通过心理干预后,SDS量表减分值F=0.07,P=0.80>0.05.可认为方差齐,t检验P=0.005<0.01,可以认为两组患者的SDS减分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差值F=3.68,P=0.06>0.05.可认为方差齐,t检验P=0.0002<0.01,可认为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差值F=1.29,P=0.26>0.05.可认为方差齐,t检验P<0.01,可认为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表1、表2及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SDS量表分、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在一直服用降糖药物的前提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依然有小幅度上升,并且SDS量表值也有所增加,可见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可能对降糖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科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1],预计2025 年人类将有3 亿人患糖尿病。糖尿病又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虽然医学的进步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糖尿病,但该病仍然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与病魔长期奋斗下去。我们需要调整好心态,消除恐惧、忧虑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才有可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地帮助患者减轻抑郁情绪,从而可能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超群、林娟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文献
[2] 王战建,周亚茹,杨志霞.糖尿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4- 15.
论文作者:金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血红蛋白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差值论文; 糖尿病论文; 量表论文; 血糖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