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袁英英1,方俊2,薛梦菲3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袁英英1,方俊2,薛梦菲3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对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地质环境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有利作用,因此在积极防治地质灾害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对地质环境进行有效利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引言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人民群众对所处生产建设环境的安全稳定需求越来越大。其中地质灾害,是对人们生产建设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人员应在掌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用现状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地质环境利用的合理性,是降低生产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关键。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结合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结果,来确定工程建设以及区域发展的范围与规模,进而实现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目标。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的现实意义

地质灾害的出现,是由于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伴随着岩土体的位移,进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难以预计的损失。地质灾害的研究,不仅属于科学研究领域,还是社会公共学科必须要重视起来的。具体来说,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就是解决灾害所带来的危险与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从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入手,来避免地区进行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成果受到影响。研究人员应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两方面入手,继而使两者能够充分结合,以达到防治与保护同时进行的目标,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

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建立地质灾害治理目标区

在具体的防治阶段,首先要明确地质灾害频发区域,这样才能有针对的进行科学防治。以区域为调查评价单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区的建立,成立专项调查小组,从考察地质灾害形成入手,分析该区域的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在调查分析阶段,可以进行预测,利用科学数据,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发生时间,规模的大小,提高对地质灾害发生预测的准确性。在调查过程,还应该积极进行分级设置,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级别设定,这样有利于准确分析,同时也能够更准确的建立预防机制,提出更合理的应急方案,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依据,也为日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良好基础。

2.2地质灾害警报装置的设置

为能够对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防治效果更好进行分析研究,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应当注意设置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预警管理与预警技术,利用先进勘查技术进行勘察,同时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对危岩体、滑坡体等信息的及时采集,建立预警系统,对超过限值的灾害隐患体及时发出预警,并且报告给有关部门,从而开展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立健全搬迁机制

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尤其在特殊区域,地质灾害频发,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安全也是巨大伤害,基于此,合理有效分析后,建立合理、健全的搬迁机制是必要的。当进行现代化技术分析后,明确分析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具体位置,对不可避免的区域,及时组织居民进行搬迁,其合理有效的转移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安全,同时也最大化的降低经济损失,是非常有效的灾害防治手段。

此外,在发生地质灾害后,若受灾严重,需要及时进行重建,重建过程,必须考虑相关的人文环境与自然因素,其建设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以此提高有效的监控效率,保障建立更为健全的搬迁机制。

2.4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

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良好提升,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但当前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十分有必要。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急处理技术体系、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应急设备。当出现地质灾害时,应及时进行应急反应,快速展开救灾活动,以此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障,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地质环境利用措施

3.1建立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必须要将其自身的特征放入考核的范围之内。其自身具备服务、基础以及公益等特点,在环境调查与地质勘查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分析其地质的安全状况。通过使用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要充分认识利用地质环境监测领域的状况。强化地质环境的使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任务全面完成后,还要实现人文环境和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在地质环境利用方面,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入手点:(1)应当详细分析工程所处环境相关地质信息,同时应当详细分析周边地区地质影响因素,在对工程建设地质环境中相关风险及风险类型充分了解基础上,能够有效实现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因此在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过程中,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可有效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地质灾害出现。(2)在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一点在地质灾害发生率降低方面也属于重要内容。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地质灾害发生方面,人为因素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主要原因,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利用工程地质环境方面,应当对人与自然资源之间有效融合加强重视,在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上,在人们实行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使得与利用生态环境之间所出现冲突有效降低。(3)在工程地质环境利用体系构建过程中,不能只评估工程方面及地质方面安全性,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地质环境利用效果得以有效提高,相关工程建设人员应当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同时还应当分析工程地质安全建设过程中相关要求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有关注意事项,从而使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得到保证,使地质环境利用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3区域地质环境利用分析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需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具体来说应注意三点。首先,分析和判断区域地质环境安全情况,并依据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充分了解监测的区域地质环境。在了解区域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进行分类建设。其次,充分了解地质资源后,有利于科学利用其它地质环境。依据实际情况,细化地质环境。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期间,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以便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在此期间,针对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可进行区别对待。如此便可有效减少地质灾害波及范围,降低地质灾害严重程度。因而,利用区域性地质环境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实用性与操作性。最后,调查地质环境利用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后,需展开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建设。在此期间不可仅仅局限在传统研究中与价值思维模式内,还应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探索,以便展开积极创新。

结束语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认识应逐步提高,治理监测手段应日益创新,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亟待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7(24)

[2]纪翔鹏,赵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

[3]廖齐家.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

论文作者:袁英英1,方俊2,薛梦菲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袁英英1,方俊2,薛梦菲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