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次低潮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次论文,低潮论文,发展史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共运史上, 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了两次低潮。 第一次低潮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此时,正如列宁所说:“西方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这是一个没有革命形势的“沉寂”年代,资本主义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本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第二次低潮,进入60年代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已处于停滞状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处于相对沉寂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攻势,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劣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重挑战,出现信仰危机;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蜕变;原社会主义强国苏联解体。这两次低潮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起因和表现形态上却又有一些共同之处:
第一,两次低潮中,资本主义都有较大发展,并呈现相对稳定状态。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使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铁路线总长度增长了3倍。1870—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3倍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近代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借助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经济增长较快。1951—1970年的20年里,西方国家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3%。1983—1989年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资本主义国家还采取多种福利措施缓和劳资矛盾。由于经济情况好转,国内矛盾得到缓和,资本主义又一次呈现相对稳定状态。
第二,两次低潮中,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改变策略,诱迫社会主义运动走上机会主义的改良道路。第一次低潮中,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培植“工人贵族”,促使工人运动从内部分歧变成公开分裂,美国工人运动争取8小时工作制处于高潮时, 资产阶级培植的“劳联”工人贵族组织,给美国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德国党和工人队伍在恩格斯、倍倍尔相继逝世后,也日益陷入机会主义泥坑。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斗争格局发生了诸多变化。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掀起了改革浪潮。西方国家以“鼓励改革”为诱饵,企图“利用经济力量来取得政治效果”,迫使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走上“改向”的道路。
第三,两次低潮中,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都蔓延泛滥。19世纪90年代末开始,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改良主义、修正主义。伯恩施坦、考茨基之流主张和平改良道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这股思潮在国际共运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思想混乱。20世纪8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再次兴风作浪。把“民主”看得高于一切,以民主反对社会主义,鼓吹“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从内部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成为和平演变的桥梁。
第四,两次低潮的前半期,马克思主义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世纪下半叶低潮的前半期,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迫切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许多国家出版了马恩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1卷、《反杜林论》等, 这些著作对指导工人运动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无产阶级出版了许多工人报刊,这对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启发工人觉悟、教育与组织工人群众反对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侵蚀以及开展对机会主义的批判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20世纪下半叶低潮的前半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中间,而且在第三世界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中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五,两次低潮的后半期,马克思主义都受到了攻击和践踏。第一次低潮中,伯恩施坦、考茨基之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攻击和篡改,鼓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求“全面”“修改”马克思主义。在第二次低潮后期,马克思主义又一次遭到攻击,一些国家的党及其领导人,也鼓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丢掉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主义。
第六,两次低潮中,都是共产党内部,特别是党的高层领导出了问题,在党内都出现了“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19世纪的低潮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运的指导思想,各种社会主义被迫披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围绕着建党问题先后出了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苏黎世“三人团”、青年派、议会主义。后来在恩格斯逝世后,又出现了德国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大多数党内的右派篡夺了领导权,背叛了社会主义信念,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给工人运动带来了危害。在第二次低潮中,也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及其领导人犯“左”倾教条主义或者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第七,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都发生了转移。第一次低潮中,欧洲革命形势有了明显的变化,法国和英国的革命低落了,而德国的工人运动却由于有群众基础、有经验借鉴、有党的领导,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高涨起来。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20世纪8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欧洲的社会主义阵地日渐消失,而亚洲,由于中国有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有一条符合国情、顺乎民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集体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使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并且,在朝鲜、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守社会主义阵地,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正如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所评论的那样,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已由欧洲转移到了亚洲。
第八,在两次低潮中,都证明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失败。第一次低潮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党内的右派,都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利益,背叛了人民群众,投入到资产阶级怀抱之中,同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结成联盟。这种背叛行径,证明机会主义的破产。第二次低潮中,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奉行民主社会主义,使党变质,国变色,而演变之后的国家,经济衰退,政治危机、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事实,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并是不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右倾机会主义,而这种机会主义思潮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比较这两次低潮,除了共同之处,还存在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低潮的原因来看,第一次低潮主要在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力量的对比,无产阶级处于弱势,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所致。第二次低潮则主要是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弱势,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优势。从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在导致低潮的地位来看,第一次低潮更多地在于客观原因,第二次低潮更多地在于主观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及共产党本身的失误。
第二,从处于低潮的表现状态来看,第二次低潮要比第一次低潮复杂多样化。第一次低潮主要表现在工人运动处于沉寂状态,以及后来党内的机会主义滋长。第二次低潮则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社会主义制度横向扩展处于停滞状态、国际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攻势、社会主义国家内产资产阶级自由化蔓延、党内的机会主义滋长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国家解体,实行资本主义复辟等等。
第三,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来看,第二次低潮比第一次低潮要重大得多、深刻得多。第一次低潮的前半期,由于有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的领导,各国党领导工人运动积蓄力量,从客观上来看,低潮的来临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消极作用并不明显,只是后来由于机会主义思潮的出现,才给工人运动带来了直接危害。但在第二次低潮中,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给国际政治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四,从总结经验教训来看,第二次低潮比第一次低潮的经验教训更深刻。第一次低潮,社会主义还处于一种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所以这次曲折和退却,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第二次低潮是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几十年之后发生的,并且出现向资本主义复辟的状况,几十年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曾受人民群众拥护的共产党失去了人民应有的信任,这些状况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冲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第一次低潮的经验教训深刻得多。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虽然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许多重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从事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但从客观上分析,它又是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具有某种必然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地上升而是波浪式地前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最终胜利必然要经历复杂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高潮,也有低潮。不付出相当的代价是不可能取得伟大胜利的。社会主义的低潮孕育着新的高潮,这已为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所证明。江泽民同志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低潮孕育着高潮。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低潮,将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预示着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第二次低潮中,我们必须坚定信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地创造条件去迎接新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