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经济的指导下,南京的产业结构应进行调整_经济论文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调整南京工业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论文,循环经济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南京采取工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化战略很有必要

(一)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看,结构调整是全球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企业和产业将直接面对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双重挑战。我国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对手多数已经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后的先进工业技术,我国的企业如果不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无法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处于不利境地。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给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美国、日本、西欧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经济增长更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信息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正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在这次产业调整中,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

1.以人为本,“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很殷切希望。实现“两个率先”是江苏新世纪初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纵向的使命感”和“横向的紧迫感”,要求我们搞“两个率先”。在国内“赛场”上,面对广东、山东、浙江的迅猛发展,江苏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2.江苏的“两个率先”要抓住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是2012年,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类18项综合指标给出了概括的图形。到那时,江苏将初步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健康、生态等多方面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整个社会呈现富足、安康、和谐的局面;第二个节点是2020年,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都已基本建成。

3.科学发展观统领江苏“两个率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江苏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突出表现为“十升六降”。“十升”:一是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二是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明显提升。三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全年增产71.4亿斤,增量占到全国的1/10。四是进出口占全国份额提升1.5个百分点,突破1700亿美元,保持全国第一。五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增幅为1997年来的最高水平。六是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比年初净增1844亿元,约占全国的1/5。七是城乡居民收入上升较快,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15元,增幅创1997年以来新高。 八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攀升至88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九是苏中苏北工业化明显提速,民资和外资增幅已接近或超过苏南水平。十是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较上年提高2.15个点。

二、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

(一)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尖锐地提到了我们面前。人们认识到,如果沿着这条传统工业化旧路继续走下去,我国经济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连人的生存条件都将被彻底破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成为我国工业化中的重要课题。我国借鉴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的新观念,结合我国在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南京工业的发展,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要把循环经济作为一条原则和原理,统帅和贯串于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最终形成新体系,并赋予国际化性格。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南京、江苏和中国的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这是就传统工业化而言,制约于内外条件,最大的弊端或祸害是高消耗和高污染,如不改弦易张,必然会影响人类的生存,阻碍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又称“压缩型工业化”或“可持续工业化”,新在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并在产业体系上进行有机化组织,把外生与内生相联系,导致产品、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生生不息。

(二)循环经济的四个层次

首先,是企业层次。即减量化原则,指在企业内部把排放废弃物减少到最低化,用最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和增长目的,以满足最大的消费需求。其次,是城市层次。即在企业外部的城市范围内求得资源的高效利用,有限的废弃物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相互交换,尽量达到再使用,变一次性为多次性,形成一个产业生态园。再次,是区域层次。即走出城市,面向省区、长三角直至全国,扩大生态园为生态市、生态区,直至在全国范围进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以及产业的衔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防止污染。最后,是国际层次。即参与国际分工,无论是引进来或走出去,都要符合经济再循环原则,既不受国外污染侵入,也不把污染输出,并把资源利用提高到先进水平,在不同产业、不同城市、地区和全球之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开放的循环经济

1.体现工业化的新型,以信息化为主导,南京应当也能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并与其他产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带动诸产业的信息化和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信息化。

2.本着国际化的要求,适应全球化的趋向,南京的循环经济是完全开放的,决不是封闭或封锁的。这不仅表现在要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和扩大进出口,并且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上,特别是技术、人才和资本、劳动力都要放开,撤除任何障碍。

3.南京的国际化循环经济,近中期目标是与苏南、苏中一起,成为国际化的制造业基地,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进程中,努力培育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4.南京的循环经济,包括内外两个循环,主要显示在各种资源的交流,并在开发和利用上都强调节约和综合利用,以降低其消耗率。同时,防止污染扩散,把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也作为一项重要对策。

南京要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进行产业结构选择。

三、发展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经济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特征

产业集群指的是特定行业和相关企业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形成产业一条链的现象,或实行产业集群生产经营的方式。产业集群指几十家企业,集中投资,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互相协调,产业分工,以一家企业或数家企业为龙头,形成上中下游,从原料进口到生产加工、产品包装、销售服务,形成一条龙,其规模巨大、市场占有率高,带动了一系列的附属产业,被称为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产业集群的形成对集群内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业集群和族群经济的优点是:1.有助于银行扩展信用贷款,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不足的难题;2.区域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3.由于产业间的密切关联及地域上的集中,产业集群能有效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加快技术创新改造,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4.企业由于地域相近和专业配套的特性,在间接融资方面具有增加信息对称性、减少交易成本、高收益与低风险的优势;5.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扬长避短创造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小企业占各国企业总数90%之上,但研发经费占不到30%。中小企业难以聘用高素质的研发人员,企业也缺乏专门的信息收集分析机构。产业集群解决了这些问题;6.产业集群不仅是强大的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二)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产业集群

南京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形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近年来南京工业国际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工业领域利用外资高位快速增长,外资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不断增加。自1984年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始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工业三资企业5400家,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50个;累计实现工业合同利用外资120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0亿美元,投资总额近200亿美元。2003年,可实现工业合同外资2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7亿美元,外资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40%。

(2)三资企业产出稳定增长,有利地推动全市工业发展。2003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0亿元,实现利润3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8%和30%。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和钢铁等四大产业中,三资企业产出分别占75%、43%、6%和9%左右。

(3)技术密集型外资项目越来越多,带动了南京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至2003年底,在南京市累计批准的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占90%左右。在电子信息、石化、汽车和钢铁等四大产业领域,华飞、瀚宇彩欣、爱立信、乐金飞利浦、统宝光电、高新半导体、扬巴、锦湖、帝斯曼化工、比欧西气体、塞拉尼斯醋酸、南亚汽车和华新不锈钢等项目使南京市四大重点产业的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显著提高。

2.南京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影响经济效益

南京原来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有一定基础、占较大比重。但是与就业结构相对照,偏离度也高,90年代才有回归。经过几十年发展,支柱是电(子)、汽(车)、(石)化,得到公认,并有传承。有人评价,相当程度上出于从众心理,其实并不具备普遍优势。另一方面,从生产能力看,其他设备制造业和冶金、烟草等业也较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钢铁、电力、石化、电子通信等支柱产业。2004年五大产业增加值占南京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的65%以上。但五大产业中,钢铁、电子通信及石化产业,由于受到地域、能源、原材料与环境资源的制约,在量的拓展上已没有太大空间,汽车制造业只有轻型货车可在全国前十名之列,电子通信业产值已先后被深圳、苏州等市超越。特别是除少数大企业(包括家电)外,其余企业的集中度都很低,没有形成产业链,附加值低。如石化产业。据美商业部工业经济局的调查,如果投入石化业源头建设为50亿美元,加工出的脂肪烃、芳香烃等初级化工产品效益可增至100亿美元。再加工成烯烃、苯胺等有机中间体,售价可达到200美元。可见,要在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以汽车工业为例。广州十分重视集群化和链条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增创广州开发区发展新优势,建设经济强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中国入世以及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批汽车生产厂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并纷纷来华投资,设立汽车生产企业。广州已将汽车产业列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东有广州本田、北有东风日产的格局。到2005年,广州汽车工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由于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市发展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程度高,与国际接轨早,具有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的经验,具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和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加上正确的招商策略,吸引了一大批汽零配件企业来区投资设厂,初步形成了集群化、链条化的汽车产业体系,增强了广州的经济实力。南京汽车工业在族群化和链条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工作方面,与广州比有差距。而只有提高集群化程度,才能提高附加值。

3.参与国际分工能力不强

当前国际分工由传统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向产业内的水平分工转变,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呈现出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的趋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所从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体现在所有产业的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上。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往往处于增值能力有限的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往往处于增值能力较大的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在传统国际产业分工领域,发展中国家实现从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机电工业的产业升级,目的就是为了其生产活动从增值能力有限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端向增值能力较大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端转移;同样,在当代国际产业分工领域,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内分工由技术层次较低的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层次较高的零部件生产、中间产品生产,最后到自主品牌生产的产业环节的递升,目的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活动在当代的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增值能力。

南京参与国际分工能力不强。一方面,大部分三资企业的投资目的以占领国内市场为主。据调查,目前南京市外销份额在50%以上的工业重点三资企业只占20%左右,内销份额在50%以上的工业重点三资企业占80%以上;另一方面,产品的价值链分工以生产和销售为主。南京市三资企业中,只有30%左右有研发能力,而有销售环节和生产环节却分别占85%和92%以上。

4.要以大项目大企业为载体发展产业链,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大项目的落实和推进,推进工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围绕大项目、大企业认真搞好相关企业、相关资源的配套、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化。南京有的大企业产品集中度已有明显上升,并且已经达到克尼克波克所提出的松性寡头垄断市场,即一般竞争者多于4 家公司而少于20家公司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各竞争者之间战略性行为会互相制衡。当一家大企业率先投资于某一国外市场,其余几家也会跟进。选择具有较强国际化经营优势的企业、产品,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法规、市场等的信息咨询,帮助进行产品的筛选,进入国际市场。

四、产业结构优选

对南京的产业结构选择,曾经有过多种方略,各有优胜,也有不足。作为传承,可取之处有如:(1)较早建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重点培育已有较好或一定基础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环保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车辆制造、纺织和服装加工。(2)平行建议,参照世界潮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 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制药两大类,以一批产品为重点,逐步提高其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并带动其他传统产业包括农业。(3)独立建议, 一种意见是抓住苏南信息产业带崛起之机遇,做大做强南京电子信息产业。(4)特创建议, 不必跟人家比“大”,而要跟人家比“精”,逐步创造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精品。还有其他很多建议,或原则,或具体,角度不同,内容有异,上列只是例举,甚欠全面。先后成为决策的,直至2005年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只讲到“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另在《南京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推动工业发展十大项目,有光电、液晶显示、汽车、石化、钢铁和循环发电等,与前几年提出的四个字和六大产业是一致的。同时要提到,在具体项目和措施上,都与国际化、全球化有呼应,比前几年更清晰。

(一)以电子信息为南京的主导产业。这是由于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为标志,南京有基础、有条件,集中力量,大力培育,可以成为一个大产业。现在,此产业在江苏工业产值中居首位,超过20%,但以苏南占大头。南京要紧跟,争取后来居上,其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直至三分金陵有其一。具体构成上,要硬软并重,以硬带软,以软促硬。从现状出发,分生产和民用两大块,主要方向有四:一是电子产品的设备制造,包括元器件配套;二是网络和计算机系列产品;三是数字或视听产品,包括家用电器的数字化和手机等通信设备;四是软件服务业。在发展顺序上,必须与各行业的信息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结合,在提供服务中开拓市场。要说明的,高新技术不限于电子信息,但是龙头在此,不宜并列,以免分散力量。

(二)以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两翼。有重点地发展若干拳头产品。在保证电子信息产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在南京有相当潜力,已有少数品牌,可以逐步延伸。过去着眼的,有新型化学合药物和医药中间体、天然浆药物和保健品以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和农药、兽药等,不宜齐头并进,也要有所排列。新材料更要分别选择,除水泥等建材外,能否重视为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的有关产品。

(三)以重化工为基础。在提高质量、开发新品上下功夫。当前流行一种说法,参照西方霍夫曼学说,工业化到现阶段要从轻工业转向重化工。这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我国过去优先发展重工业,当前各地多是轻重相当,并且情况不同、人口密集,都搞重化工可能会偏离新型工业化方向。这在南京,适当发展已有规模的钢铁和石化产业,不是不能考虑的。但是,也不该多头并进,而要根据市场远景,本着进口替代要求,开发高质量的新产品,避免重复,前景广阔。石化产业也同此理,还要防止污染加重,如能侧重精细化,同样会获得优势。

(四)发展装备产业,支持产业升级。发展装备产业不仅为各行业发展所需,也是支持各行业升级、提高的要害。这在当前,全国都较薄弱,是现代化的“软肋”,导致外商垄断和重复引进,亟待克服。南京具备相当实力,只要加以组合,并与科研及其转移相衔接,大有可为。几年来一再提到机电光一体化等,落实不够理想,只要真正重视,可望有所突破。具体项目,先从本市、本省的需求切入,逐步放眼全国,并加强协作,必有所成,是大贡献。

(五)车船制造业。进一步成长。在机械产业中,运输设备别树一帜,近年来发展快,南京已有介入,要进一步壮大。南京的汽车制造,在全国位置屡有升降,既有经验教训,就能找到出路,不会次于周围的新厂;但是,要走差别发展的新路,在“特”字上出优势。船舶制造既是传统产业,也能做新、做大,贵在独创,求得共赢。

(六)环保产业。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正在催生出越来越大的清洁生产技术产业,成为工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江苏原来基地不在南京,但是限于环境和条件,发展不快,为南京等其他地区腾出空间。南京的机械、化工企业较多,追求环保,利于自主开发,将是少投入、多产出的一个良好机遇。

在产业发展中,要围绕现有的外资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力量主抓外资企业中带动性强、产品链长的重点产品,做好现有外资企业的重点产品延伸,以重点产品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重点建设进入出口加工区的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企业,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和项目,在出口加工区外吸引一批企业,为其做好配套服务。

(七)食品、纺织等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消费品产业。南京处于交通枢纽,农业腹地广阔,食品如盐水鸭已获得大市场,服装与周围比并不逊色。发展特色产品,一举而三得:首先是有利“三农”,其次是拉动消费,再者是扩大就业。

上述产业结构,要有整体观,构建一个循环体系,并予开放,大体如图:

五、积极引进外资,加速工业资本国际化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1.现在是吸引外资的好时期。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一是它们具有资本、技术和行政管理能力方面的垄断优势;二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三是直接投资可以降低某些产品或技术通过市场转移时的交易成本。中国企业在总体上说并不具有垄断优势,并且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母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估计劳动总供给量在2020年会达到9500万左右的峰值,因而也是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另外,根据邓宁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投资周期论”,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均GNP400—1500美元的第二等级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资以解决资本投资不足和就业问题。

2.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变化,有利于南京招商引资。跨国工业公司的投资战略显示出了以下的阶段性特。战后,跨国公司的资金一直流向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初级资源产品开发及加工业产品。7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70年代后期(1975—1980),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年投资增长率达21%,而同期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年投资增长率仅为17%。8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有很大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从27%增加到38%,90年代达到40%。并且制造业仍然是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产业部门,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40%投向了制造业。制造业是南京市吸收外商投资的第一大产业。2002年南京市共批准制造业项目455个,占项目总数的70%,合同外资16.4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75.8%。此外,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内部,外资对制药、通讯及计算机设备等产业的投资较高。

3.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引资机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但年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的软硬环境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水平高、社会信用好、市场秩序规范、行政效率高等方面的优势都将成为长三角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跨国公司非常重视在华投资的整体综合协调和未来战略投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现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集中在以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闽南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东南沿海地区可以凭借区位、基础设施和体制等方面的优势仍然是外商投资的重点,但调查显示,跨国公司今后在华投资的重心将逐渐由“珠三角”转向“长三角”。目前长江三角洲的55000个外资项目已有一半左右开业投产,其中80%以上进入了盈利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程度还将进一步扩大。这种态势不仅有利于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有利于跨国公司在该地区进一步拓展业务。长江三角洲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首选地区。随着跨国资本和产业向长三角转移的步伐加快、南京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等有利条件的综合影响,南京市作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城市,吸引外商投资将处于快速上升趋势。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南京面临着长三角经济圈内城市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主动打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适度分工,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争抢溢出效应,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投资。

4.外商投资提升了南京的产业结构。2002年和2003年1月至11月, 全市新批工业外资项目985个,合同外资3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2亿美元, 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9%、68%和76%。金陵帝斯曼东方化工、金桐化工等外资大项目,使南京市作为全国石化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瀚宇彩欣、华日液晶、乐金飞利浦等项目,使南京市成为全国液晶显示器生产和研发基地的雏形初步显现;普天王芝通讯、拓坤微电子等项目促进了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扬子华新特钢、东方钢铁等项目提升了南京市钢铁产业水平。外商投资推动了支柱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结构,构建了南京市产业发展新框架。至2003年底,在南京市累计批准的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占90%左右。在电子信息、石化、汽车和钢铁等四大产业领域,华飞、瀚宇彩欣、爱立信、乐金飞利浦、统宝光电、高新半导体、扬巴、锦湖、帝斯曼化工、比欧西气体、塞拉尼斯醋酸、南亚汽车和华新不锈钢等项目使南京市四大重点产业的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显著提高。

5.南京工业企业利用外资的不足之处。利用外资质量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跨国公司在宁投资小而分散,采取组团式投资方式很少,产业关联度和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布局需进一步整合。如以石化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类外资企业数量不多,IT产业产品结构较为雷同,相互协作配套不够等。

(二)积极引进外资的思路

1.发挥南京的工业优势吸引外资。国际制造业大举涌入,我国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投资首选地。南京市所处的长江三角洲是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加速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移、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推进等有利时机,重点突出现代制造业利用外资。要充分发挥南京市经济基础实、产业门类全、市场容量大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吸引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市工业投入中的比重,争取从目前的35%左右,提高到45%以上。南京有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和钢铁四大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机械装备、钢铁冶炼、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新型建材等6 个重点行业,汽车、摩托车、乙烯、轮胎、电视机、显示器、洗衣机等100 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产业或产品对国际大集团的吸引力强,上下游延伸产品多,正是工业利用外资的重头戏,有望引进大项目,寻求合资合作,力争引进世界级品牌。以大项目促进大产业、拓展大市场、推进大发展。

2.南京企业拿出优质资产引资。把优势企业作为承接外资项目的新载体。为全市利用外资提供项目信息,牵线搭桥。如落户江宁的统宝光电项目最早的“介绍人”就是熊猫集团。锦湖轮胎落户南京后,也陆续给南京介绍了五、六个1 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增强开放型经济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的带动力,全力引进高新技术外资大项目,加速与国外科教研发机构的合资合作。

3.积极推进合资企业增资扩股。1998年以前南京大部分利用外资项目是通过与工业企业嫁接改造建成的,现已有相当一部分合资企业的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急需注入新技术、新产品。但合资外方往往因其所占股份偏小,不愿将新技术和新产品向合资公司转移,而是高价卖给合资公司,严重影响了合资企业的做大做强。南京要积极推进合资企业增资扩股,鼓励合资外方购买中方股份,提倡外方持大股或独资,以提高合资企业外方做大企业的积极性,使其放心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探索跨国并购、创业投资、BOT融资、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引资新形式。

4.针对目标对象招商引资。目前,一部分国外大公司在国内的布点已经完成,普遍撒网招商的办法收效甚微,应该进行市场细分,筛选客商,特别是尚未在国内布点,或者计划到国内布点的客商;针对目标对象制订招商引资策略,集中力量招商引资。突出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园区招商。

5.突出招商引资目标产业。招商引资要为优化南京工业结构、提高南京工业的竞争力服务,而不是单纯看引资数量的多少。要发展大产业,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投资工业项目。重点围绕石化、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电力五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进一步促进南京市支柱产业的发展,培育产业竞争优势。要在引进工业企业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南京市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优质资产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跨国并购、创业投资、BOT融资、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引资新形式,推进工业国际化,推进工业结构的提档升级。

6.加强招商队伍的建设。南京的招商部门小而分散,专业招商人员不足,与南京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强化招商队伍;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招商中介机构。建立健全海外招商网络,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信息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跨国公司发展动态的研究,提高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强调有效性,避免做表面文章,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招商队伍的建设重在提高招商人员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而不在于增加出国招商引资人员的数量。

7.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网络。从主要依靠外经贸部门招商,向专业招商与全民招商、全市招商、全方位招商并举转变;从全靠人员出国招商向网络招商、经贸洽谈会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转变。

8.鼓励企业在境外上市。借鉴鸿国、大贺、长澳、南大苏富特等一批境外上市企业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在境外上市,融入国际资本,拓宽工业利用外资渠道。

六、南京工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南京工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化战略,不是单向的引进外资,而应该是双向的。

(一)双向、双手段调整南京工业结构。南京工业结构调整,不仅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重点产业,而且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将重点产业的拳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直接吸取先进技术发展重点产业。即双向、双手段调整。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选择性极强的市场,来促进南京大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的培育和新技术创新。反过来,利用这种技术创新,推动国内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南京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引进技术和实用技术可作为南京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技术来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相近或低于中国,在这些国家投资,有利于获取资源和发挥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技术优势,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南京军工企业的先进技术有的可以为民用工业服务。

(二)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对外投资,扩大市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市场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中国有近13亿人口,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潜在市场。但是,现阶段中国市场容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这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和耕地稀少,始终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现实,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业人口收入少,成为限制中国工业消费品市场扩展到广大农村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工业品在城市市场的竞争几乎到白热化的程度,但难以扩大到农村市场的情况。国内市场的限制使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盯住了国外市场。第二,中国一些竞争性工业行业,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产业集中度已有明显上升,并且已经达到克尼克波克所提出的松性寡头垄断市场,即一般竞争者多于4家公司而少于20 家公司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各竞争者之间战略性行为会互相制衡或产生激烈的反应。我国的家电行业目前呈现出较为典型的松性寡头垄断市场。第三,消费者偏好以及对产品的选择会由于收入水平高低而产生不同的层次。一般说来新产品是为了满足高收入国家选择性极强的市场而产生。由于新产品在其发育成长时期,需要从市场不断得到信息反馈,以改进其性能,所以生产基地应靠近市场为好,这样就产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南京大型企业对外投资,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三)采用购并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南京工业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多采用收购,而非新建的方式。因为较之于新建,收购企业具有几大优势:可缩短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资金、管理人才,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可利用原有企业的市场和销售网络,迅速建立营销渠道,节省了新建企业的巨额市场开拓费。其次,收购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实现低成本扩张。采用购并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当今国际经济中的一大流行做法。

(四)采用合资经营方式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应以合资经营为主,出资形式也要多样化。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成熟,精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不多,采用独资形式,不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争取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而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既可以减少中国企业的资金投入,又有利于弥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管理和营销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供货的销售渠道。

不同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情况不同,因而南京不同产业、产品的大型工业企业采用国际化经营的方式也不同,根据具体产业、企业、产品,再分析确定。

七、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一)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凸现跨国公司投资集聚效应。开发区是南京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载体。2002年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新批外资项目176个,占全市总数的27%,合同外资1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9%和46%,全市新批的97个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中,有60个落户在开发区。2003年1月至11月,开发区合计完成合同外资21.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3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1.9%和58.9%。但开发区发展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南京市9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与先进地区开发区相比,所占份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发展空间还很大。

(二)开发区要重点加强产业化规划,提高聚集效应。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和钢铁四大产业中,我市目前外资占整个行业产出比例分别为75%、43%、6 %和9%,除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高三资企业集聚效应外, 其他重点产业外资集聚效应和产出水平都不理想。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提高聚集效应上的作用。重点抓好产业定位,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一批跨国公司企业群,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区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主导产品。要抓好聚集整合,形成开发区群体规模优势,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加强同类产业的整合,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各类开发区要贯彻“特色发展、优势互补、辐射周边、带动全局”的原则,发挥吸引外资大项目的产业积聚作用,延长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带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FT—LCD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基地、精品不锈钢生产基地、车辆零部件生产基地和软件业生产研发基地等“六大基地”。

(三)加强特色园区建设,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化。建设特色园区在产业发展上,有利于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便于特色配套设施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可以从环保的角度进行选址,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可以形成特色,提升城市视觉形象。南京现有工业园区多为综合园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要使现有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特色,使之成为吸引外资的新亮点。如,南京石化工业是南京的第一大产业,南京拥有强大的化工人才,全市40所大学中有11所设有石化专业,各类工程人员达到2万人, 可以为发展石化工业不断输送后备人才。近几年来南京石化工业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20%,远高于南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2.2%的速度。巴斯夫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总投资33亿美元的乙烯工程,2005年投产后,年产量增加到140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乙烯工程。2005年炼油量预计达到2100万吨,也是全国第一。届时工业园的石化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南京集中了扬子石化公司、仪征石化公司、南京石化公司、金陵石化公司等中外十多家重要石化企业,在这些企业周围的10平方公里组成了南京石化工业园,是中国五大的石化工业园之一。但是这与国际著名石化区比较,是小巫见大巫。新加坡的石化工业亚洲数一数二。南京到新加坡招商,吸引新加坡和国际石化企业,以形成石化、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与深加工为主的中国主要化工基地。打造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为便于运输,建设了南京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

八、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一)服务业比重增大是世界经济发展特征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在其服务业发展上有两个引人注目的70%指标:一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增加值占70%或以上;二是在全部就业人数中,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占到70%或以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规模日渐扩大, 外商投资经济对全球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日益提高。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FDI的流入量为5600亿美元,其总体流向已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服务业FDI的发展趋势,《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服务业领域仅占全世界FDI存量的四分之一。

(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南京在长三角经济中的地位

1.提升南京在长江三角洲经济中的地位。随着上海在长江三角洲龙头地位的凸显,越来越多的苏南长三角城市提出和上海接轨,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南京现在定位为承接和延伸上海的辐射,成为长三角地区向中部省份辐射的一个“中转加油站”,使长三角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腹地空间。南京在南京都市圈内是中心和核心。对周边地区(特别是对毗邻南京的安徽省的市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南京在工业、交通、服务业等方面,应该有带动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从各方面努力,提升南京在长三角经济中的地位。

2.南京具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好条件。生产性服务是指那些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而提供的服务,它更利于增加就业。服务业FDI为我国创造了就业机会,虽然按单位美元投资计算低于制造业,但随着服务业FDI 为上游和下游企业的生产提供支持和服务,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FDI投向生产性服务领域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长三角地区是制造业基地,特别需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南京在优化产业结构时,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南京区位条件好,在长江三角洲的东端有上海,上海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苏州、无锡制造业。长江三角洲西部的中心城市是南京,南京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强,腹地广大。南京交通运输方式多,特别是港口优势。南京是人才聚集中心,科研教育发达,有很好的条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发展物流业、咨询业、科研开发中心等。

3.引导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项目。结合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引进移植国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重点发展南京急需的生产性服务行业,优化服务业结构,改善投资配套环境。紧紧抓住不久前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机遇,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和组织力度,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着力引进一批物流中心、电子采购中心、配载中心等项目,使南京成为资金、智力型服务贸易集聚地。

4.利用南京郊县的劳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更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可以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南京的郊县由于与南京市近距离的交流,接受南京科技教育文化的带动,劳动力素质相对偏远地区较高,素质较高的劳动资源在产业低端升级到产业高端的过程中,接受新技术较快,而劳动效率也因得益于劳动素质而有所上升,实际人力资本价值在产业升级中得到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农村对城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更好地结合,有利于实现“两个率先”。

5.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空间布局上,可以考虑相对集中。科研开发、专业咨询机构集中布局有利于为企业服务和提高知名度。在土地用途改变时,结合全市产业行业空间布局加以考虑。如,南京红花地区和大校场机场,不宜作商业中心、不宜作娱乐中心、不宜作住宅开发,是否可以作科研开发中心、集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全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和时序,也要有个安排。

标签:;  ;  ;  ;  ;  ;  ;  ;  ;  ;  ;  ;  ;  

在循环经济的指导下,南京的产业结构应进行调整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