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研讨论文_王耀洪

关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研讨论文_王耀洪

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

逻辑思维是在深入理解概念、学会判断与推理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思维模式,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引导

要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做好分析判断与对比等各种工作,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

第一,展示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开展抽象思维,这是小学生逻辑思维顺利发展的主要方法,在学生能够准确感知实际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到逻辑思维活动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对事物的表面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活动中,形成新的概念。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可以先进行小数除法练习,帮助学生产生不能整除的思想,鼓励学生对商与余数进行认真观察,学生会发现小数学部分对某一位数字开始反复出现,结合省略号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循环小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想象独立写出后面的各个数字。这种教学方式遵循了"观察到思考"的学习过程。

第二,实现迁移,帮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开展新知识的学习。数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掌握前人知识成果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利用掌握的旧知识开展新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主要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不同章节具有各种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迁移到未知内容当中,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促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会推理与判断,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入旧知识。如在学习小数除法过程中,要及时带领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小数学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引导学生亲身感知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要在学习整数与小数时就促使学生对一个数乘以整数、乘以小数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习新内容。

第三,做好练习,对一般学习过渡到个别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认识概念、学习原理、学会方法等各个环节不但要对个别过渡到一般,而且也要对一般返回到个别,应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个别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发生各种变化,所以要做到,(1)学习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基本原理。(2)开展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感受具体知识,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活动。(3)练习中进行对比,促使学生认识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4)开展大量实践练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

第四,利用分类整理提高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依据一定要求分为不同的种类,可以使学生形成序列意识,将学过的知识融合为一个整体,实现思维系统性发展的目的。如展现一种类型的循环小数,鼓励学生自己制订分类标准,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要开展正确思维方向的练习

首先,引导学生感受思维的发展方向,逻辑思维拥有多个发展方向。

1.顺向性

这种思维是结合问题的一个条件与一个答案拥有某种联系而开展的,其方向性较为明确,只要求出示一种正确答案。指的是思考过程中利用当前已知条件通过认真思考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

2.逆向性

这种思维指的是结合问题的提出,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自一个方面进行思考转变为对二个方面进行联想的过程。

3.横向性

这种思维指的是根据所提供的知识,对某一方面开展思考,将问题转变为另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与当前问题形成某种联系,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散向性

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集中思维,指的是对不同方面与角度进行思考,所以可能会出现多个不同的答案。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思维的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但要保证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向,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确定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思维方向,要做到下面几点:

1.选择感性材料

思维的感性材料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的实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而且要求教师善于设计与应用各种不同的感性材料,才能引导学生自感性认识顺利过渡到理性思考当中。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首先要求学生写出几个比1大的自然数,在确定约数个数时,引导学生利用交流与研究,发现确定约数个数存在二种情况:第一,1与数字的本身。第二,不包括1与本身,还存在其他约数,在此基础上开展质数与合数的学习。

2.依据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有概念、公式与定义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引入上述各种知识,则可保证思维方向的正确性。如有的学生不懂得作三角形高的方法,那么应该如何思考呢?首先要掌握三角形高的定义,高的定义理解了才能顺利做出来。

3.做到新旧知识相联系

开展思考离不开旧知识的应用,对掌握的旧知识开始进行联想与想象,也可以确定正确的思维方向。联想就是将二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明确二者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4.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能只通过一、二次练习就能完成,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与大量实践才能做到。因为小学生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不但要加强练习时间,而且也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对不同角度入手,认识思维的多元性。

三、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所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灵活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对教材中的例题与练习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学生"看谁算得快""应用简单方法""可以应用其他方法"等,引导学生开展联想与对比,从而确定最为合理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还需关注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的层次。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引导学生联想倍数应用题。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引导学生想象分数应用题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学过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牢固掌握了知识。

3.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如例题前内容属于理论知识,例题则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讲解理论时以理解为主,讲解例题时以实践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疑问,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思维品质与逻辑思维方法相联相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喜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4):110-110.

[2] 刘体凤.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小学生(下旬刊), 2017(12):58-58.

[3] 许秀梅.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3).

论文作者:王耀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研讨论文_王耀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