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15-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儿童,表现为手、口、足出现疱疹、斑丘疹的症状,并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反应,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肺水肿、脑膜炎、脑炎、循环障碍等,这就增加了其死亡的几率[1]。由于手足口病传播迅速,除了有效的治疗,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病情的扩散和传播,起到改善患儿预后的效果。本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观察组患儿共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1.5个月~11岁,平均年龄(4.2±0.7)岁,病程时间1~6d,平均(3.2±0.5)d;对照组患儿共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1个月~10岁,平均年龄(4.0±0.8)岁,病程时间1~5d,平均(3.0±0.3)d。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加上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因此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哭闹不止。为此,护理人员应该与患儿进行亲切的交流,播放一些儿童歌曲[2],或者给患儿一些消毒过的玩具,用于分散其注意力。只有取得患儿的信任,还能够保证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和配合度。
1.2.2发热护理 对于高热的患儿,应指导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同时多饮水,每日饮水量需在2000ml以上。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儿的体温,保持室内通风,将温度和适度调控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对于出汗较多的患儿,应注意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必要时可使用温水和酒精擦拭患儿的皮肤,用于降温。
1.2.3口腔及皮肤护理 餐前及餐后患儿应使用过氧化氢溶液(3%浓度)及丁卡(1%)漱口,保证口腔清洁和湿润,这样也可以及时消除食物残渣,缓解口腔溃疡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患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应注意穿着纯棉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露和洗面乳。
1.2.4饮食护理 为避免刺破患儿口腔内的疱疹和溃疡,应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硬、油腻的食物,避免加重患儿的痛苦。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半流质食物,如禄豆粥、牛奶、豆制品、米粥、西瓜汁等[3]。
1.2.5隔离护理 手足口病有很大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应该在接触患儿后仔细洗手,做好手部清洁,避免出现感染。患儿应在单独的病房环境内接受治疗,其使用过的物品应及时销毁或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向患儿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按照得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评价标准
治愈:患儿手部、口腔及足部疱疹均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显效:患儿各处疱疹消退面积超过60%,体温明显下降,但未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儿各处疱疹消退面积在30%~60%之间,体温有所下降,未到正常水平;无效:疱疹面积及体温等均未出现明显改善。护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进行检验,以n(%)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中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5.12%(39/41);对照组中治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3.17%(30/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心肌损伤1例,脑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中心肌损伤3例,脑炎2例,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迟缓性麻痹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8/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不满意1例,基本满意22例,满意18例,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对照组中不满意12例,基本满意16例,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70.73%(2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危害极大,且传播范围广,一经发现,就很有可能造成社会爆发性流行。很多家长对手足口病缺乏认识,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患儿出现了多种并发症,为此,除了加强临床治疗,还应该配合一定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其能够稳定患儿情绪,阻断传播途径,确保患儿的饮食健康,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改善预后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2%、7.32%、97.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3.17%、19.51%、70.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静,陈素洁.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12(05):126-127.
[2]王丽婵,张素芬.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康复的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02(03):247-249.
[3]赵慧.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2(15):107-108.
[4]孙璐露.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4(22):140-141.
论文作者:李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