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分析_政府审计论文

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分析_政府审计论文

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中国论文,绩效论文,理论基础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与运用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根源,其不同历史时期所赋予的新内容决定着审计的发展方向。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从简单到复杂扩展,成为推动民主和科学政府建设的助推器。同时,推动审计的基本模式从账表导向审计发展到系统导向审计,并朝着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应把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责任作为切入点,通过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维护经济发展的秩序,起到“防范、揭示、抵御”经济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作用,保证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器安全运转。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同时影响着审计模式的建立和审计作用的发挥。作为受托经济责任的两极主体,如果委托人的力量强大,则审计的力度、强度和深度更大,作用发挥就明显。而作为受托人,其作用的强大意味着不仅要有好的管理水平、实施科学审计的能力,还要具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公共管理学的有关理论

目标管理学理论。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但是,因为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目标的设定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绩效测量棱镜理论。由英国Cranfield大学研究人员提出,是创新型的绩效管理框架。其突出特点在于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了组织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绩效测量棱镜的五个棱面:股东满意、股东贡献、战略、流程、能力。尽管这五个角度截然不同,但逻辑上互为关联,追求长期成功的企业应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能够实现。绩效测量棱镜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世界内部的复杂性、过去单维视角考察组织绩效的局限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企业家政府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近几年在我国得到重视。该理论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一些行政改革方案和对策性研究报告之中,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理论基础。该理论有如下主张:一是在政府等公共部门以信息技术和电子化政府为技术基础,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灵活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二是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强调在政府管理中重视绩效评估、合同管理,关注结果和责任,从而建立起一个职能市场化、管理企业化、部门分散化、顾客至上、分权、弹性、绩效化的政府,强调三“E”,即经济、效率、效益;三是从成本一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四是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企业家政府理论。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奥斯本提出,应该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政府的新视角:一是提出政府未能有效运作的根本症结在于体制因素;二是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进行公共管理时应注意市场机制与行政指令的有机结合;三是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妥善授权与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可以激发个体创新和组织潜能,从而将大大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四是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可以说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改革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民主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的建设。然而,该理论在其风靡欧美之时也遭到了一些尖锐的批评和质疑。

上述理论成功指导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和政府审计,特别是绩效审计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并应该成为我国在当前环境下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政府绩效审计。中国必须走政府绩效审计之路。一方面,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面对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发展,政府从垄断到公开,从行政性政府到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可以从微观出发,在广泛调查基础上提出审计报告,将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认真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和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政治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挑战:一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挑战。我国开放式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开始走向世界。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国家经济全球化,站在战略的角度,我国的政府管理必须作出快速而有效的选择。二是国际政治发展的挑战。全球化意味着打破疆界,国际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推进全球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我国要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并发挥大国作用,政府必须朝着绩效政府的方向迈进。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带来的挑战。WTO的原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更是现代政府运作的基本原则,意味着必须处理好民主决策和独断专行的矛盾。因此,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执政为民。从而在上述西方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上催生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那就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实践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

审计“免疫系统”理念

这一理念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2008年3月31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系统阐述了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同年12月29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就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阐述: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机关必须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即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具体体现为“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审计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预防功能、揭露功能、抵御功能,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审计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坚定不移地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实践的中国特色的审计新理念。突出作为国家政治和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的审计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其前瞻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强调要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

可见,适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不仅是审计工作的需要,更是当前阶段审计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  ;  ;  ;  ;  ;  ;  ;  ;  

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分析_政府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