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 达州 635000)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课文内容丰富,从植物到动物,从天文到地理,再到现代科技,几乎无所不有,有儿歌、童话、科普小品等比较典型的说明文,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由此可见,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说明文讲求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但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没有跟上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绝对主体作用,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科普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我认为,说明文的教学同样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应该像其它文体的教学那样,让它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还原其语文的本色。
一、注重语言文字的品读,凸显语文学科本色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内容,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拓展思维。叶老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说明文教学既不可过于追求有感情朗读,也不可忽视读的练习。
在说明文中也不乏文字优美的文段,学生在品读这些语句时,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去感受和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如:《秦兵马俑》中的对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兵马俑进行描写的一段中,作者用“有的??好像??”几个工整的句式给我们描绘了神态各异的秦兵马俑“个性鲜明”的特点。学生边诵读边想像兵马俑的各种神态,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诵读“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一句时,引导学生体会兵马俑的逼真、栩栩如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科普说明文教学时更要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教学中,“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体会“一支”“漫长”等词语用语的准确。引导学生去掉“一支”“漫长”等词语,再读此句,与原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从而通过读,理解到了:只是其中的一只恐龙,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才最终“飞向了蓝天”。从而在读懂文字的同时,体会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关注文本的表达,体会语言的特色
每一篇文章都有写作思路。遵循作者思路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说明文中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事物的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因此老师在潜心会文本的时候要从整体入手把握作者的说明思路,就能帮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说明的条理和顺序。
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在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教学中,最先的设计,我是直接出示本段,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理出“有些??有些??则??”的句式,然后点明为了说明恐龙这个庞大家族所用的的说明方法。这几个句子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学习的,感觉学生读了这一段后,效果不是很好,本环节的教学中,于是我换了一种教学方式,我故意出示排列错误的句式,让学生发现错误,形成认知冲突。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排序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思考“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感受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尝试和实践中感受到课文表达的魅力。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如果老师在每一篇说明文的教学中都能落实语言训练,注重字词的积累,重视句段篇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语言“活水”就会越储越多。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补充资料灵活运用进行表达。
学习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后,让学生就蟋蟀建筑自己的住宅,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一写。学习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后,让学生补充完成“鸟类的自述”,我是动物界的天之骄子——鸟类,根据人类科学家的发现和推测,我是这样演变而来的??。通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深化。
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课文的语言表达。学生再次潜心会文,寻找依据,感受到说明性文章语言的严密,表达准确。说明文的教学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还是一次充满科学探究、语言实践、思维碰撞的学习之旅。
总之,只要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撤销掉禁锢的思想篱笆,昏昏欲睡的科普类说明文课堂将就此得到颠覆,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方能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散发着语文的独特的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课堂也将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
论文作者:幸元惠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8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7
标签:说明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恐龙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8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