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研究论文_李锦红,曾亚军

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600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1、2、3、4组,每组分别40例。1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2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3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方面,3、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1、2组;3、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1、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组为15%,3组为12.5%,4组为12.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腹腔镜;开腹手术;快速康复技术;直肠癌

直肠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手术切除[1]。但是由于直肠的解剖位置较深,手术切除术时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微创腹腔镜手术近些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其效果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可[2]。快速康复技术指的是在良好的病理学生理学基础上,整合围各种围手术期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手术创伤,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快速康复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国外专家的认可[3]。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对其进行不同的方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1、2、3、4组,每组分别40例。1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2±4.2)岁,平均体重指数(22.5±2.5)kg/㎡。2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3±4.3)岁,平均体重指数(22.6±2.)kg/㎡。3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1.8±4.6)岁,平均体重指数(22.7±2.2)kg/㎡。4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2.8±4.1)岁,平均体重指数(23.2±2.)kg/㎡。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开腹手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遵循无瘤手术原则,保护切口,于下腹部正中切口,并向上绕脐,做一长约15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后进入盆腔,常规分离系膜,充分保留肿瘤,然后清扫直肠周围的淋巴结,分离血管结扎并剪断,在距离肿瘤近端10cm左右、远端2~3cm左右处将肠断切除并取出,使用吻合器进行吻合,关闭手术切口。

腹腔镜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给予全身麻醉后建立人工气腹,采用常规5孔法,脐部置1cm观察孔1个、12mm置于右下腹作为主操作孔、10mm置左下腹、左侧及右侧中腹腹直肌外缘处置2个5mm套管,于脐环上边缘置入腹腔镜,使用组合操作器械逐层分离组织,乙状肠系膜两侧利用超声刀分离,将肠系膜下血管的根部血管结扎,然后将淋巴结范围内的游离直肠系膜清除,切断预切直肠。将有下腹的Trruca孔延长5cm,提拉直肠至腹外,切断预切乙状结肠,将断端放回钉座,归纳入腹腔。最后使用吻合器对乙状结肠和剩余直肠吻合。

在本次研究中,1组、3组患者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进行一般后期处理;2组、4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技术。

快速康复技术:(1)术前准备:术前1d,除伴有肠梗阻患者,其他患者均给予全流食,0.6g甲硝唑、8万U庆大霉素分别于5:00、13:00、21:00使给予患者,口服,14:00时,150~180ml 25%硫酸镁给予患者,口服,睡觉前,500ml瑞素给予患者,口服,反复灌肠及清洁灌肠术前无需反复进行,另外,患者伴有营养风险时,术前3d起,常规饮食基础上,每天直接口服1L瑞素EN乳剂;(2)术中处理:输血及血浆在术中无需常规开展,做好保护,并加热床垫与液体,对输液合理限制,平均2000~2500ml/人,必要是,血管活性药物辅助使用,术中,患者体温保持在36℃~36.5℃之间,手术质量及速度能够保证前提下,切口尽量减小,引流管不常规放置;(3)术后处理:利用止痛泵持续硬膜外镇痛,连续36h,术后6h,患者以半卧位休息,5%葡萄糖200~500ml或瑞素500ml小剂量给予患者,四肢活动在病床上尽早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数据,应用t进行检验,以(n,%)表现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当结果得到P<0.05时,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术后恢复情况方面,3、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于1、2组;3、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1、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直肠癌的解剖位置较深,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的治疗上有着独特优势,腹腔镜能够暴露手术视野,让医生能够清晰观察腹腔情况,一旦发生出血可以及时的止血[4]。另外,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对医生的水平要求要高于传统手术,在手术前需要建立人工气腹,对于部分年龄过大,且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无法使用[5]。

快速康复这一理念最早是在开腹手术的基础上实施的,但是其与微创手术有相同的手术理念,成为了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理论基础。快速康复技术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对患者治疗和恢复过程中的影响[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分析传统护理与快速康复的差异,常规护理技术要求患者在术前禁食24h,禁饮4h,而快速康复仅需要禁食6h;快速康复不需要留置胃管,可以减少机械性刺激对患者的影响;快速康复技术给予患者的补液量一般会低于1500ml,且输液和术中的洗液都进行加温处理。而结合研究结果可见,使用快速康复技术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术后联合快速康复技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健.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6):55-57.

[2]蒋明,崔海宁.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3):263-267.

[3]郭宏斌,刘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5-68.

[4]覃北生.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8767-8768.

[5]刘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6):63-63,64.

[6]朱旭,李炯,曾冬竹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8):941-942.

论文作者:李锦红,曾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研究论文_李锦红,曾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