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1 李丽娟2 高华3 王纪勇4 么德飞5
(1,2,3.广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4,5.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经过多年的大力建设,目前城市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负荷需求。电网到底有多大的供电能力、到底需要多大的电网规模和容量才能满足城市的最终需求,成为摆在电力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难题。本研究将采用基于基点变电站的供电能力算法优化,分析论证供电模块排列组合的最优方案,以及供电模块内中压侧最小站间联络线路回数。
Abstract:After years of construction,the power supply capability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guizhou has been basically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he current load.Grid how much power supply capacity,exactly how much power grid size and capacity to meet the final demand of the city,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electricity workers.This study will adopt a substation power supply 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based on bp optimization,analyzed the optimal scheme of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as well as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within the medium voltage side contact line between minimum standing back number.
前言
鉴于国内外对供电能力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较为成熟,但主要侧重于小范围供电能力的计算,忽略了电网的整体性和区域间电网的连贯性。同时,国内外现有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也只针对电网单体元素或者本层电网给出建设规范,未能充分体现区域内整体电网规划设计方案。
以往电网在计算供电能力时通常采用电力平衡的方法,但由于现状年部分地区高压变电站布点不足、负荷分布不均等原因,极容易造成部分高压变电站重过载和轻重的问题。
本次基于基点变电站的供电能力算法(以下简称BPS)的优点在于将以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为研究方向,充分论证在配电一张网大环境中高压变电站的最大供电能力,以及达到最大供电能力时中压侧所需的最小站间联络线路回数。最终达到供电均衡、负荷均衡的目的,为电网工作者解决电网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1 BPS算法简介
BPS是一种以变电站为基点进行供电能力计算,最终达到全网最优的理论方法。
(1)以变电站为基点进行环网联络组构建;
(2)按照供电模块理论计算过程计算环网联络组供电能力;
(3)供电区域环网联络组优化方案,确定环网联络组合理供电范围,构建合理环网模块;
(4)计算环网联络组内站间联络最优方案。
2 BPS算法具体理论过程
本次BPS算法研究以3座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算法过程说明
3.4 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分析
为保证变电站能够达到更高的利用水平,需要下级线路具备充足的转供电能力,根据不同接线模式间不等的备用容量,结合典型供电模式,架空线路截面选择240mm2、电缆线路截面选择3×300mm2为例计算典型网络供电参数。
本次研究提出了6种供电模型,并给出不同供电模型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某地区电网在满足主变“N-1”校验时,可划分为5组供电模式,利用供电模型回推中压线路接线模式,建立变电站站间生命通道。最终形成经济、使用、安全、可靠的某地区电网。
3.5 某地区电网BPS结果
A变电站、B变电站组成的2×2供电模块中,在满足主变“N-1”的最大供电能力下,需建立8回站间联络线路。
C变电站、D变电站、E变电站、G变电站组成的4×2供电模块中,在满足主变“N-1”的最大供电能力下,C变电站需建立12回站间联络线路,D变电站需建立18回站间联络线路,E变电站需建立12回站间联络线路,G变电站需建立12回站间联络线路。
F变电站、H变电站形成的供电模块中,在满足主变“N-1”的最大供电能力下,需建立12回站间联络线路。
K变电站、L变电站形成的供电模块中,在满足主变“N-1”的最大供电能力下,需建立8回站间联络线路。
4 结语
BPS算法一方面论证了区域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另一方面给出了在达到最大供电能力时所需要的最少站间联络线路。本算法经过了实例验证,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彦聘.基于提高供电能力的配电网协调规划研究[J].北京: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47(12):17-20.
[2]肖 峻.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与方法[J].北京: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42(1):117-120.
[3]肖 峻.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J].北京: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1(3):43-45.
[4]Xiao Jun,Li Fangxing,Gu Wenzhuo,et al.Total supply capability and its extended indices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definition model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s[J].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2011,5(8):869-87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彦(1981.08.26),男,贵州印江人,工学硕士,工程师,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电网规划与节能、智能电网相关工作。
参与作者:李丽娟(1981.03.01),女,贵州修文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配电网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
高华(1978.01.08),男,贵州铜仁人,硕士,高级工程师,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长期从事电网规划、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工作。
王纪勇,男,河南许昌人,专科,助理工程师。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主要从事电网咨询项目管理工作。
么德飞,男,河北沧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咨询事业部咨询师,主要从事电网咨询项目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张彦1,李丽娟2,高华3,王纪勇4,么德飞5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1
标签:电网论文; 变电站论文; 能力论文; 线路论文; 算法论文; 贵州论文; 模块论文; 《电力设备》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