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魏林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魏林

安徽勤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长期的实践和技术创新,国内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还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推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应用率不断提升,是建立在各种操作规范之上的。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工作流程,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难度较大等因素,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施工技术。不仅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还对于工程整体的结构强度形成巨大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与其他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更加注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流程。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加深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认识,应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有效地保障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结构的稳定。

1施工技术特点

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一次浇筑量非常大,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极易形成内外温差,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差如果超过一定值,就会产生收缩裂缝。如果在施工中外界温度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温差过大,那么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会导致工程出现大量的裂缝现象,因此,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注重施工的整体性,所有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一次完成,不允许预留任何的施工缝,确保连续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前要合理地选用材料科学配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水化热,严格制定施工流程,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结构荷载的均匀性,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后,同样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与湿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满足其特性。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2.1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与优化

大体积混凝土对配合比例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满足基础工程设计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还应当合理使用原材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宜降低混凝土绝热升温为基本原则。通过试配能够有效确定配合比例是否达到要求,遵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基准配合比法计算各项原材料用量,并结合以往经验试拌调整,明确基准配合比,在此基础上掺入粉煤灰、外加剂等,提高混凝土使用性能。

2.2混凝土拌制及泵送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要求,确定搅拌机械的规格及数量,并由专门操作人员调试设备参数,并加水空转,使其内壁完全湿润,随后按照配合比例要求投放原材料,合理控制拌合时间,混凝土搅拌均匀之后方可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为尽量减少温度和水分流失,应加强覆盖工作。混凝土泵送之前检验其坍落度及和易性,且不得出现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禁止应用在施工之中。采用混凝土泵将其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规划管道路线,运输管道表面不得存在破损现象,在后期浇筑施工时,应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检验管道磨损情况,以免出现爆管现象。

2.3混凝土浇筑

全面清除模板内部的碎石杂物,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推移式或分层连续浇筑,科学规划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缝,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通常为400mm左右,层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内,以增强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若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层间间隔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程度,浇筑完成的工作面应及时振捣,在卸料点及坡脚处按照相关标准布置振捣棒,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的推移不断调整振捣棒位置,对浇筑面进行全面振捣,移动间距为400~500mm,以振捣棒半径为标准,避免出现漏振现象。振捣棒在作业过程中,应深入下层混凝土,确保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

此外,在即将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向模板边排出混凝土泌水,随后通过软轴泵排出水。如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厚浮浆,需在混凝土初凝前适当添加石子浆,并向混凝土表面均匀撒布,通过抹子整平,保证施工质量。

2.4混凝土养护

待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应严格遵循温控技术措施,加强后期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构件内外部温差过大,一旦超过其极限抗压能力,将出现结构裂缝。通过养护作业,也能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提升主体结构的抗裂能力。通常采用覆盖养生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保温材料,并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减少干缩裂缝。具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实际温度应力确定,应控制在15d以上,内外部温差不宜超过25℃。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若出现温度变化异常的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温控施工。为对混凝土内外温差(25℃)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应做好温控措施。该工程选取PVC管进行测温管制作,17mm为其内径,选取胶布密封管下端。为避免塑料管出现变形情况,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插入一根A14钢筋,并密封塞紧管口。且在上层钢筋网片点焊镀锌管(30cm),作为表面温度测量点。完成混凝土浇注作业6~10h后即可进行测温施工。要求2d内相隔2h进行一次测温;3~7d内相隔4h进行一次测温;7d以后相隔1d进行一次测温,14d后即可完成测温作业。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时,即可结束测温作业。测温施工中要求做好详细地记录,确保测量准确无误。完成每次测温作业后,应进行温度-时间曲线的绘制,要求及时将数据向技术负责人反馈。

2)振捣施工后,应及时将气泡、泌水排除,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密实度,提升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混凝土养护施工中应选取科学有效的表面保温措施,要求在终凝后、硬化前,将一层塑料布覆盖到筏板上,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且在14d以内控制养护期。

3)在浇筑作业开始之前,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关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对混凝土的泵送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运转正常之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每层浇筑的厚度符合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偏差应控制在5mm左右。在混凝土泵送时禁止加水,影响其性能和坍落度,由专门的人员采用混凝土坍落度检测仪对坍落度进行定时抽查,确保坍落度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在当前的大型基建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型化、复杂化,需要大量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来满足工程建设,为了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必须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在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的基础底板、大型设备的基础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对于基础结构的施工不仅要求满足工序质量,还要满足抗渗性和整体性要求。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来保障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洪国.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133-134.

[2]张晓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33-134.

[3]王燕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2):178-179.

[4]胡秀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8,44(12):133+135.

论文作者:魏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