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 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 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 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将借助多媒体演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再通过操作活动和多媒体直观演示相结合让学生轻松理解周长的意义,并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课件出示学生集体照,引出问题“老师想给咱班的集体照做个边框,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照片边线的长度。照片是长方形,知道长和宽就能做合适的边框。
师:奇思在操场跑了两圈,他跑了多长?
生:知道操场一圈的长度,乘2就得到奇思跑的长度了。
师:淘气奶奶生日快到了,妈妈准备给奶奶买手镯作为生日礼物,怎样才能买到合适的手镯了。
生1:拿卷尺量量奶奶手腕的长度
生2:拿绳子绕一圈,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认识周长
描一描。你们手中的树叶的边线,一边描一边学小蚂蚁说的话说一说。 你们描出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什么? 描一描书中的两种树叶的边线,一边描一边学小蚂蚁说的话说一说。 说一说,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摸一摸。 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边摸边说。 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边摸边说。说一说你的看法。
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把准备好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学生动手画、量、算。
部分同学展示台上展示汇报。
比一比。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正方形边长4厘米;三角形三条边都是6厘米。
生计算周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为什么三角形只有3条边,它的周长却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了?
生1:三角形的边比较长。
生2:三角形虽然只有3条边,但每条边都长。
师引导学生得出图形的周长与边数无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数一数图形的周长
2.拓展
动物锻炼身体:
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面积不同,周长相同),小兔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学生通过纠错再认识,了解周长与外部边线长度有关,与面的大小无关。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说说你对周长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周长与图形的边数、面的大小无关
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孩子学习周长的第一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直观的材料以及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周长,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主要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计算做好铺垫。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教材进行了变动,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导入,通过对常见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的画、量、算逐步认识周长。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在揭示了周长的概念之后,最后通过量一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来计算周长,让学生通过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看 一看”、“摸一摸”、“ 描一描 ”、“ 找一 找”、“量一量”、“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 主要为了加深学生 对周长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理解周长的含义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对周长的认识这一点花费时间较多,因此在对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显得有些着急,所以在最后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时运用了“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这个极具挑战性题目没有创设一个紧张的学习氛围,更没有注重抛出这个问题时的巧妙性,而是针对学生的发言一带而过,没有教给孩子做这一类时如何进行思考,更没挑战所有孩子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发言随便应和、随波逐流。因此没有调动起孩子学习的欲望,这样导致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没能够调控学生的情绪波动,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落实每一个孩子,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做出最到位的评价与鼓励,能够做到堂堂清,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思考,更不能过早地挥舞自己手中的宝剑。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使课堂充满和谐,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更不能占据整个课堂讲个不停,有时候还需要低声教学,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前不要集体回答,要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时间和空间(言多必失),以避免扼杀后进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能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互动,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答案,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分享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总之,在课前分析、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关键。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新的认识,给今后的学习与教学指明了方向,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得更好。
论文作者:高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周长论文; 学生论文; 图形论文; 角形论文; 边线论文; 长方形论文; 正方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